戲精扇貝“跑不動”了!扇貝養殖銳減的獐子島,盈利翻了一番

作者 | 市界 彭碩

戲精扇貝“跑不動”了!扇貝養殖銳減的獐子島,盈利翻了一番

獐子島的“戲精”扇貝又游回來了?!

2月16日,獐子島披露業績預告,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8.4億元,同比下降11.58%,但是公司淨利潤卻實現大範圍上漲。公司2018年歸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3358萬元,同比增長了104.65%。

這家因扇貝反反覆覆來了又去而走紅的公司,市界心中不禁響起疑問:難道獐子島養殖的扇貝,見股東有難又像上次那樣游回來了?

事實上並非如此,獐子島這次種下的扇貝並沒有像上批那樣“留戀故土”,自從2018年1月底跑路之後就再也沒回來過。公司方面稱,公司的核心產品底播蝦夷扇貝的經營收益仍舊比正常年份下降的較大,這次能扭虧為盈全靠其它產品給力。

另一方面,由於“獐子島”扇貝跑路事件,公司的各項財務指標低到不可再低,才讓公司2018年的各項業績看起來好看了許多。過去一年裡,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83,445萬元,同比下降11.58%;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3,358萬元,同比增長104.65%;截止2018年12月31日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所有者權益為38,694萬元,較期初增長10.78%。

戲精扇貝“跑不動”了!扇貝養殖銳減的獐子島,盈利翻了一番

獐子島是一家集海珍品種業、海水增養殖、冷鏈物流、漁業裝備為一體的綜合型海洋企業,於2006年登陸A股。從2014年到2018年,短短不到5年時間裡,獐子島接連掀起了兩場扇貝“跑路”事件。

2014年10月30日晚,獐子島發佈三季報,稱幾年前在海里播下的價值7億元蝦夷扇貝遭滅頂之災。公司前三季業績因此變臉,由盈利轉為鉅虧8.12億。公司方面稱,扇貝絕收主要由於受冷水團影響。

什麼是冷水團?資料顯示,冷水團是在海洋底部窪地深層積聚的特殊水體,對海參和貝類養殖,相當有利,而一旦冷水團出現異常,溫度和鹽度發生改變,那麼哪些深海養殖的扇貝、海參之類就有可能大面積死亡。

看起來似乎是個合理的解釋,但仔細深究的話就不是那麼回事了。按照慣例,往年出現冷水團異常都有詳細的相關報告,在同一片海域中的其他海產公司怎麼都沒有報告受冷水團影響,唯獨獐子島出了這麼大問題?更讓人懷疑的是,在各路人馬的談查下,8億以上的損失,扇貝的殘骸至今未見一個;這便是A股史上著名的“獐子島扇貝集體跑路”

事件。

到了2015年6月,獐子島又發出公告表示:“公司底播蝦夷扇貝生長正常,符合預期,尚不存在減值的風險。”2014年的10月還在說底播扇貝顆粒無收,死了個乾乾淨淨(連殼都沒了),結果過了半年多這價值8億多的海貨又再度出現在公告上,而且“生長正常!”

去了又回,網友實在不知道怎麼評價這幫喜歡離家的扇貝。是外面的世界太無奈,讓扇貝們重新想起了家的溫暖?對於這種疑問,公司方面一直沒有給個明確的答覆。但根據媒體報道,當時根本就沒有什麼冷水團異常,就在2015年底有超過2000名獐子島島民聯名舉報該公司,稱扇貝之所以絕收其實是為了之前衝業績提前捕撈和播苗造假的結果。

到了2018年,獐子島又發生了一起跑路事件。2018年1月30日,獐子島公告稱,公司發現部分海域的底播蝦夷扇貝遭遇集體死亡,後經過核算損失合計6.4億元。公司方面這次沒有將鍋甩給冷水團,但明眼人都知道,2014年的“冷水團”又回來了。

獐子島的甩鍋讓公司高層也看不下去了,2017年年報中,監事李金良表示無法保證年報內容的真實性。而相關方面的調查至今也沒得到結果,截至2018年12月7日,獐子島披露公告表示,公司尚未收到證監會就立案調查事項做出結論性意見或決定。

未來獐子島的扇貝還會再跑路嗎?公司方面表示已經在“預防”這種事件的發生。公司在2017年報中稱,準備大幅減少底播蝦夷扇貝的養殖規模,由此前的234萬畝壓縮至60萬畝左右。與此同時,公司還將深化海螺、海參資源養護區和資源增殖區建設,恢復底播鮑魚資源量,加大海膽、魚類等資源養護品種的合理養護開發。這次,扇貝跑不了了嗎?!

受業績向好影響,獐子島今天股價有所抬升。截止2月27日收盤,獐子島股價上漲了2.24%,收歸4.10元每股,總市值29.2億元。

戲精扇貝“跑不動”了!扇貝養殖銳減的獐子島,盈利翻了一番

想探索更多好玩資本故事,也可關注公眾號市界(ID:ishijie2018)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