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宏觀:1月貿易數據點評】冷靜看待良好的貿易數據

進出口數據均超預期

海關總署2月14日公佈數據顯示,2019年1月,中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2.73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8.7%。其中,出口1.5萬億元,增長13.9%,預期增3.8%,前值增0.2%;進口1.23萬億元,增長2.9%,預期降1.9%,前值降3.1%;貿易順差2711.6億元,擴大1.2倍。按美元計價,1月份,中國進出口總值3959.8億美元,增長4%。其中,出口2175.7億美元,增長9.1%;進口1784.1億美元,下降1.5%;貿易順差391.6億美元,擴大1.1倍。進出口數據均遠超市場預期。


【中銀宏觀:1月貿易數據點評】冷靜看待良好的貿易數據


儘管進出口增速遠超預期,我們認為,對2019年的貿易形勢仍需冷靜看待。就1月數據而言,表現良好可能有以下原因:第一,由於春節的存在,1、2月貿易數據往往波動較大。考慮到2018年春節位於2月中,2019年春節位於2月初,春節錯位導致貿易商提前報關可能是1月進出口數據表現良好的一個原因。這一猜想有待2月數據的進一步驗證。

第二,人民幣整體在2018年下半年呈貶值趨勢,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指數自2018年6月的126.43最低下降至2018年11月的121.80,貶值3.56%,12月小幅反彈至122.73。考慮到從貶值到出口的傳導時間,貶值效應的體現在一定程度上也促進了出口的增長。


【中銀宏觀:1月貿易數據點評】冷靜看待良好的貿易數據


第三,此前12月出口和進口增速雙雙為負,從金額看,也低於11月數值,而往年12月往往是貿易增長較快的時期。我們推測,由於中美貿易談判的不確定性,導致2018年12月進出口增速偏低,而1月以來,中美貿易談判明顯出現緩和跡象,導致貿易金額有所上升。如果將12月和1月合併考察,則出口增速為同比增長1.8%,進口同比下降4.5%。

從全球經濟數據看,目前主要國際組織對2019年全球經濟增長的預測仍在下調。1月全球PMI繼續表現不佳,全球經濟下行風險並未解除。外需的疲弱也意味著2019年的貿易形勢仍有不確定性。


【中銀宏觀:1月貿易數據點評】冷靜看待良好的貿易數據


貿易衝突不利影響仍需重視,但亦不必過分悲觀

從主要貿易伙伴看,以美元計價,1月對美出口365.4億美元,同比下降2.8%,降幅較上月收窄0.7個百分點;對歐盟出口386.3億美元,同比增長14.5%,增幅較上月擴大14.8個百分點;對東盟出口294.9億美元,同比增長11.5%,增幅較上月擴大7.2個百分點;對日本出口131.5億美元,同比增長5.6%,增幅較上月擴大6.6個百分點。除美國外,對其他主要貿易伙伴出口均有較大幅度改觀。由此判斷,春節效應和匯率因素可能是1月數據超預期的主要原因。

近期中美貿易談判出現緩和跡象。但我們維持此前的觀點,中美之間的問題已經不僅僅是貿易問題,博弈將在中期延續,即使達成局部協議,未來摩擦仍可能繼續。因此,2019年中美貿易談判的進程仍是出口端不確定性的來源。

另一方面,我們認為,也不必因貿易衝突的存在而對2019年的貿易形勢過於悲觀,仍應冷靜關注基本面的變化。

從近年來對貿易的拉動作用看,2018年,中國美元計價的出口增長9.9%,增幅較2017年擴大2個百分點,但增長主要來自東盟和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東盟對出口的拉動作用2018年為1.75個百分點,較2017年增加0.65個百分點,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對出口的拉動由負轉正,由2017年的拖累0.4個百分點轉為正貢獻1個百分點。美國、歐盟作為中國最大的貿易伙伴,對出口的貢獻依然顯著;但從二階角度看,對出口增長的貢獻基本保持不變。


【中銀宏觀:1月貿易數據點評】冷靜看待良好的貿易數據


從進口看,2018年,中國美元計價的進口同比增長15.8%,增幅較2017年回落0.3個百分點,但美、歐、東盟等主要貿易伙伴的對進口增長的拉動作用均有明顯回落,對進口增長貢獻上升的主要是東亞的其他經濟體,如韓國、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中國臺灣,以及其他國家和地區。


【中銀宏觀:1月貿易數據點評】冷靜看待良好的貿易數據


上述數據表明,中國貿易的增量已經更多來自新興經濟體,我們此前的報告對此亦做了專題分析(見 )。在此背景下,除非中美貿易衝突激化,出現全球經濟體被迫“站隊”的極端情形,否則,對貿易衝突的影響仍需重視,但不必過於悲觀,而應更多關注未來基本面變化對貿易的影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