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羅河上的奇蹟和經典之旅

再好的器材也頂不上一個真正的攝影師,因為他可以發現世界上不能發現的美,並且能匹配上你最光彩煥發的瞬間。

R君說

“喝過尼羅河水的人,

不管離開埃及多遠,

都會再次回到埃及。

所以,即使知道可能被你遺忘,

我卻還不能放棄那微小的希望。

也許,也許有一天,

你會再次出現在我的面前。

我會等著你,等著你再次回到埃及,

回到我的身邊。

我祈求阿蒙神給我足夠長的生命,

能讓我等到你回來的那一天.......”

-( 拉美西斯二世 《尋找前世之旅》)


尼羅河上的奇蹟和經典之旅


這一次,R君寫的還真不是電影,

而是記錄自己的埃及遊記.......

不過,就像R君寫的影評一樣,

大量的關注點不會在旅遊或者電影的本身,

而依然在人文、歷史和感受上,

這個世界上,很多人都不缺經歷,

但是依然缺少獨立思考和真正建立起自我意識的勇氣。

在埃及,最大的感受就是歷史的深邃和神秘,

甚至有太多的謎團,到今天依然無解。

比如到今天,還沒有辦法做出一個跟當初一樣的木乃伊.......

當你驚異於令人歎為觀止的法老們建立的巨大神像、神廟、陵墓和各種紀念碑時,

你會發現,這些先人創造的東西,

在4000年後還在為後人們創造價值(旅遊是埃及最重要的支柱產業之一),

養活了多少埃及的人民.......

可是,你又不可否認,

當初法老們為了建立這些奇觀,

花費了多少的人力物力,

甚至犧牲了多少的奴隸和平民的生命。

如果用這些財力去解決民生,

能否讓當時的埃及成為更加富強的國家?


尼羅河上的奇蹟和經典之旅


如果站在當時,你可以很容易的得出答案,

似乎帝王們的行為充滿了個人私慾和喜好,

沒有太多的社會意義。

但是在4000年後,你又發現,

正是這些當初看似迷信和崇拜的私慾投入,

在今天為現代埃及創造了多少收入和就業,

蔭護了尼羅河多少的子孫後代的生活和生存......

所以,我們需要學習歷史,

正如唐太宗所說“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

太多的事情,短時間的決斷是毫無客觀必然可言,

只有站在更長的一段時間,才能真正有機會了解全貌,

而時間越長,甚至事物的面貌還可能發生更多翻天覆地的變化.......

其實R君在2006年已經來過一次埃及,

並且從來沒有想過,還會第二次再來重遊埃及,

並且還能體驗到許多完全不同的感受,

也能享受到前次旅途曾經錯過的很多歷程.......


尼羅河上的奇蹟和經典之旅


也許真的如拉美西斯二世的預言那樣,

“喝過尼羅河的水,不管離開多遠,

都會再次回到埃及.......”

甚至,將來還有可能會來第三次。

也許這個地方,真的存在一些不可思議的力量.......


月亮的眼淚-尼羅河


尼羅河上的奇蹟和經典之旅


R君算是個英文很好的人,

但是到埃及這種地方,

還是寧可選擇“跟團遊”,

一方面是因為省心,

另外一方面則是因為安全。

畢竟,很多旅遊,你要感受的是當地文化,

其實最重要的是時間成本和安全,

對R君來說,有那麼多時間去規劃行程,

承擔那些不確定和風險,

還不如花錢用別人的經驗來換取時間和風險控制。

經歷10小時飛行後,

在迪拜轉機去開羅的途中,

算是收穫一個經驗也是教訓:

R君旅遊,除了帶一個萬用插頭(埃及是歐標雙圓頭插座),

通常會帶上一個拖線板。

這樣到了當地,一個插頭帶拖線板基本可以滿足所有的電器用電需求。

畢竟,R君會帶電腦、PAD、手機、充電寶等等一系列電器.......

旅遊管旅遊,公務還是要處理的,

甚至還有不同的電腦要處理不同的需求.......

在迪拜機場,沒想到轉機也要再過安檢,

並且,拖線板竟然被認為是違規物品而被沒收,

僅僅是因為拖線板自帶的電線過長.......(也許0.5米的可以)

埃及人竟然會覺得稍微粗長一些的線纜都有兇器的嫌疑,

讓R君也覺得不可思議.......

但是機場不是談道理邏輯的地方,

下次記得這種奇葩設定就好了,

只可惜了我那個全新的拖線板......


尼羅河上的奇蹟和經典之旅


抵達開羅之後,第2天一早的行程,

就被安排去了阿斯旺。

這一路,基本上就是從埃及的最南端(阿布辛貝)沿著尼羅河北上

正是著名的小說/電影《尼羅河上的慘案》的同一條線路。

原本阿斯旺大壩是和歷史之旅毫不相關的一段過程,

但是正是因為這個世界七大水壩之一的存在,

改變了埃及很多的環境,也改變了很多歷史古蹟的命運,

所以我們還不得不提一下這個第一站的景點。

既然是大壩,當然是建立在河流之上,

尤其是為了控制著名的尼羅河每年定期的泛濫。


尼羅河上的奇蹟和經典之旅


尼羅河,是世界上最長的河流,

總長度為6670公里,覆蓋了包括烏干達、坦桑尼亞、蘇丹、埃及等9個國家在內的廣闊流域,

並且在最終的地中海入海口形成了2.4萬平方公里左右著名的尼羅河三角洲(埃及境內)。

尼羅河在埃及的境內部分,總長約1350公里,

因為落差比較小,所以水流平緩,水深適中,

再加上最終20公里處形成的三角洲,

是公認的孕育了舉世聞名的埃及文明的母親河。

在當地印第安人的口中,尼羅河的意思就是“月亮的眼淚”。

三角洲地形,本來就適宜農業生產。

而尼羅河每年定期的泛濫,能將上游大量的泥沙帶到三角洲,

每年都能給下游帶來一層厚重肥沃的淤泥,

讓這裡的農業生產或者“天賜“般的禮物和幫助,

從而讓尼羅河三角洲變成名副其實的糧倉。

在農業生產代表國家絕對實力的古代,

這樣的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和條件,

讓埃及很快成為當時最為富裕和發達的國家之一。

尼羅河文明,也是世界上最早出現的人類文明之一。

埃及文明的歷史,最早甚至可以追隨到公元前3500年之前的埃及“前王朝”時期-“蠍子王”時期。

(對,你沒有看錯,正是電影《蠍子王》的故事背景原型時期。)


尼羅河上的奇蹟和經典之旅


因為埃及的東面,西面和南面都是沙漠地區(分別是阿拉伯沙漠、利比亞沙漠和努比亞沙漠),

因此,埃及文明從一開始,就沿著尼羅河的兩岸進行了發展。

無論是象形文字,還是天文數學,甚至醫學宗教,

埃及文明幾乎都始終都站在世界文明的前列,

甚至直到今天,還有很多令現代人感到不可思議的先進之處。

也正因此,無論是法老時代,希臘羅馬時代,

還是後來的阿拉伯時代,

到英國殖民時代,甚至現在埃及,

所有的文明和遺蹟也都始終沿著尼羅河的兩岸進行著分佈。

所以大多數的埃及神廟和遺蹟都被建設在尼羅河的2岸。

(一方面是因為文明在靠近尼羅河的地方比較繁榮,

另外一方面是因為依靠著尼羅河,給各種神蹟的建設,

無論從材料和運輸上都有更加巨大的便利。)

雖然尼羅河的泛濫在古代給埃及帶來了農業特別優待,

但是進入現代社會,

不可控制的泛濫及缺乏電力資源反而成為新埃及發展最大的困境之一。

於是,從1960年開始,

在前蘇聯的支持下,埃及在尼羅河阿斯旺地區建立了這個大壩,

攔腰把尼羅河截斷,並形成了一個巨大的人工湖-納賽爾湖,

從而可以控制不同季節的尼羅河水量,

減輕氾濫的災害,並利用水力發電。

至今,這個大壩,依然承擔著全埃及近50%的電力供應。

尼羅河上的奇蹟和經典之旅

而也正是因為這個大壩的建立,

提高了尼羅河的水位,

讓全埃及有近7個神廟受到了水淹的命運,

所以有好幾個著名神廟(比如著名的菲萊神廟,阿布辛貝神廟)都因此被迫遷移了位置,

才能保證今天我們還能有機會觀賞到這些奇蹟。

同時,也是因為這個大壩,

讓過去隨水流而下的著名尼羅河鱷魚,

從此沒有機會再出現在尼羅河下游,

而只能停留在阿斯旺以上的水域中.......

而鱷魚,本身就是古埃及人崇拜(因為害怕)的神明之一。


伊西斯的菲萊神廟

尼羅河上的奇蹟和經典之旅

離開了著名的阿斯旺大壩,

第2站就是專門供奉著名的女神“伊西斯”(Isis)的菲萊神廟(Philae Temple)。

來到埃及,必然需要看神廟。

而埃及的神廟,要麼是崇拜埃及諸神,要麼是紀念法老。

所以,要想好好欣賞和理解神廟,

先要了解埃及的神話傳說和故事。

伊西斯是大地之神蓋伯(Geb - 通常的壁畫形象是頭上會頂著一隻鵝)和天空女神努特(Nut - 常常在壁畫中出現的形象是以四肢籠罩大地形成天空的女神形象)所生。


尼羅河上的奇蹟和經典之旅


她和自己的哥哥奧西里斯(Osiris) 結婚,

並且生下了著名的老鷹之神荷魯斯(Horus)。

奧西里斯是埃及的農業之神,也是豐饒之神,

所以深受人民的愛戴,

但也因此受到了自己的兄弟塞特(Set -沙漠和戰爭之神)的妒恨。

在傳說中,在奧西里斯遠征回來的一個宴會上,

塞特和同謀者特意做了一個精美的箱子,

並宣稱誰的身材能完整吻合這個箱子,就把這個箱子送給他。

實際上,這個箱子完全是按照奧西里斯的身材定製的。

結果,當奧西里斯躺進這個箱子的時候,

塞特和同謀者就趁機一哄而上,封死了箱子,

並把箱子投進了尼羅河,淹死了奧西里斯。

(希臘作家普魯塔克在公元1世紀記載了這個作品 - 《伊西斯和奧西里斯》(Delside et Osiride))

悲傷的伊西斯順流而下,終於找到了丈夫的屍體,

並且祈求諸神讓奧西里斯復活。

但是聞訊而來的塞特再一次下了狠手,

這一次不但殺死了奧西里斯,還將他肢解成14塊,

丟棄到不同的地方。

(許多埃及地區為此聲稱自己的地區曾經埋葬過奧西里斯的身體殘骸,

從而來提高自己的地位。)

美麗的伊西斯和自己的妹妹奈芙蒂斯(Nephthys)四處找尋,

終於將所有的奧西里斯的殘肢都找到並且拼合起來,

並再次求助諸神將其復活,還生下了老鷹神荷魯斯。

最後,荷魯斯在艾德弗(Edfu)這個地方(古城Djeba所在)大戰殺父仇人塞特,

並且成功擊敗他,成為統治全埃及的王。

(所以大多數的荷魯斯的壁畫形象,都是一隻帶著上下埃及王冠的鷹頭人身神)


尼羅河上的奇蹟和經典之旅


因為伊西斯是如此的堅毅、勇敢,

所以在埃及神話中,一直代表著“偉大的母親”“忠貞的妻子”“亡靈和生命守護者”,掌管生育和繁衍這樣的崇高地位。

大多數的法老神廟中,都會刻畫有伊西斯授予法老權力,並佑護法老的壁畫,

(通常右手授予權杖,左手下垂拿著“生命的鑰匙”)

而這座菲萊神廟,正是少有的專門供奉這個女神的神廟。

在這座始建於托勒密王朝時期的神廟中,

到處都能看到巨大的刻畫女神2只牛角圍繞著中間一個太陽的形象,

(有時候也有她頭上頂著一個王座的形象)。

她或者正在授予法老相應的權利,

或者正在哺育法老(意思是這位法老是自己餵養長大,是神的後代,因此可以代表著神來統治埃及)


尼羅河上的奇蹟和經典之旅


大家都知道,埃及最著名的金字塔是一個三角立方錐體,

但是實際上,每個神廟的建築如果從空中俯瞰,

也會是一個三角形。

最裡面的房間通常放置神像或者代表神的器物(比如太陽船模型),

只能由大祭司和法老進入獻祭。

之後的第3房間,或者第2房間,會更大一些,

可以允許貴族和一般祭司進入;

而最外面的大廳(或者廣場)是最大的(通常露天),

允許一般民眾進行祭拜或者辦理各種活動。

所以從裡向外,是依次擴大,也是一個平面的金字塔形,

代表著法老和神的頂級地位。

有趣的是,因為埃及曾經在希臘羅馬時期,

受到基督教的很大影響。

所以,我們在第2房間,

甚至可以看到當時教徒因為改變了信仰而對神廟所做的一些改變和破壞,

包括故意破壞了外牆上的女神浮雕,

在房間內很多地方重新雕刻上了十字架,

把神廟變成了一個教堂。

(類似的情況在盧克索神廟中也存在)。


尼羅河上的奇蹟和經典之旅


而大家現在所鄙視的,

一些外國人在到達神廟時在牆上刻上自己的名字。

類似“到此一遊”的意思。

無論他的身份當初是考古學家,還是宗教人士,

還是探險人士,也是一樣永久的保存在神廟的牆壁上.......

說明,素質低下、破壞環境的人,

其實跟朝代、年代、國家沒有什麼關係,

只是個體的問題而已.......

菲萊神廟的名稱實際就來自“菲萊”島,

因為這也是埃及唯一一座在一個島上的神廟。

但是今天的的菲萊神廟並不是在自己的原址上。

正是因為阿斯旺水壩的建立,

讓原來的菲萊神廟的位置已經全部沉沒在水中,

所以從1972年開始,埃及政府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資助下,

將這座神廟拆成了45000多塊石塊和100多根石柱,

從1979年開始在距離原來菲萊島大概500米的埃格里卡島上

按照原來菲萊神廟的原樣100%重新建立了這座廟宇,

直到1980年3月10日,搬遷後的菲萊神廟才重新開放給遊客。


尼羅河上的奇蹟和經典之旅


作為保存最完好的三大托勒密時代神廟,

以及少有的專門供奉“生命女神”的神廟,

另外還有神廟的入口到最後的供奉室非一直線這樣的特殊設置,

菲萊神廟,算是阿斯旺地區乃至全埃及最著名的神廟旅遊景點之一,

是幾乎所有遊客必到的“打卡之地”。

如果伊西斯女神的確存在的話,

相信她也一定會寬慰於今天自己的神廟在現代社會中,

還能擁有那麼馳名的聲望和地位。

離開了菲萊神廟,

團隊們在努比亞村中的餐廳特別品嚐了一頓努比亞午餐。

這隻膚色黝黑的蘇丹民族,其實4、5千年前就已經建立起了自己的國家,

並且曾經還一度佔領過埃及全境(公元前8世紀埃及25王朝時期)。

但是之後就突然快速的進入了衰亡,

直接還沒有歷史學家給出令人信服的結論。

R君對他們的唯一印象,就是的確他們是一隻驍勇善戰的民族,

因為在古羅馬和伽太基交戰時,

著名的漢尼拔就依靠著努比亞騎兵曾經把羅馬大軍打的幾近亡國......


尼羅河上的奇蹟和經典之旅


不過,要說到意外的驚喜,

卻是在去努比亞村的路上,

遊船意外的經過了“老瀑布”酒店。

這家酒店,正是著名的電影《尼羅河上的慘案》取景地,

所有人物就在此登船沿尼羅河而下,

之後發生了整個慘案.......

在觀感上,除了建築外表經過粉刷保持著比較新的面貌外,

其他的設置,還真的跟1978年的電影場景還真的一摸一樣。

這就是電影,文學和生活,交相輝映,共同促進的典型例子吧。

而R君接下來的行程,也將和當初《尼羅河上的慘案》一樣,

在遊船中,順著尼羅河一路北上,

感受更多的神秘與偉大........

只有和合適的人,才能感受更合適和完美的世界。

你可以走同樣的路,但必不會有同樣的收穫和感受。

R君,2019年1月27日,於埃及盧克索“冬宮”酒店

·END·

R電影

兵無常勢,水無定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