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分,這部谷歌廣告師拍的電影,真是年度推薦

堅持不一定有結果,但是不堅持一定沒結果!

R君說

“失去某人,

最糟糕的莫過於,

他近在身旁,

卻猶如遠在天邊”

-( 瑪格麗特米歇爾《亂世佳人》)

正如青少年是一個國家的未來一樣,

獨立電影中往往孕育著很多下一代的電影巨匠。


8.5分,這部谷歌廣告師拍的電影,真是年度推薦


這部豆瓣8.5分,上映時爛番茄指數達到100%的電影,

真的是一個前谷歌廣告師拍攝的。

這位名不見經傳的導演,

2014年,因為拍攝了一部全程發生在谷歌眼鏡上的2分鐘短片《谷歌眼鏡:種子》,

而被谷歌相中,去谷歌廣告部打了2年工......

最早,這部《網絡迷蹤》,

本來是一部期望通過植入廣告來收費的廣告片,

沒想到被投資人一眼相中,

覺得為什麼不拍成一部正式的長片呢.......

於是,僅僅花了13天時間,

總共只用了5位有名字的演員,

這位谷歌的前廣告師,

就這樣把他的第一部長片,

拍成了今天這部口碑炸裂的電影......

所以有的時候,

你不得不承認天賦的作用。

這部電影的出品公司,

正是R君之前推薦過的《解除好友:暗網》同一家。

而且電影的風格也是如出一轍,

又是一部幾乎都是電腦桌面版的電影。

如果說《解除好友:暗網》揭示的是互聯網的風險和陰暗,

這部《網絡迷蹤》完全卻又走了另外一條徹底不同的道路,

不僅結合了時代的節奏,

而且融入了父女親情關係,

峰迴路轉的故事情節和懸疑氣氛結合的如此和諧,

頗有希區柯克的風範。

看完電影,你不得不想一下,

即便故事本身具有偶然性,

但在互聯網時代,

其中很多的事情離你真的很遠嗎?.......

社交媒體,讓你更完整?還是更迷失?


8.5分,這部谷歌廣告師拍的電影,真是年度推薦


這是部製作非常簡單的電影,

但是卻廣泛涉獵到了相當多的社會現象和範圍.......

比如:

關於少數種族在美國社會中的融入問題,

故事的主角一家是韓裔美國人,

曾經這是個幸福的家庭。

(電影的第一段6分鐘的家庭故事,

剪輯的相當的自然感人......)

在母親不幸因為淋巴癌離世後,

只剩下David和Margot母女二人相依為命。

從電影中相當多的背景資料我們可以看到,

David一家一直就生活在美國,

Margot也是從小就生活在美國的環境中,

但是,他們卻從來沒有真正融合到當地社會中。

在Margot失蹤後,

David拼命在女兒的各種社交媒體中尋找她的行動蹤跡,

雖然有幾百個看似好友(或同學),

卻沒有一個真正是她的朋友。

朋友們說:“她很安靜.....每天都一個人吃午餐”

“我們有時候邀請她參加活動,但是她很少出現.....”

唯一一個在視頻直播網站上似乎跟她有最強共鳴的,

恰恰是那個處心積慮要接近她的人......


8.5分,這部谷歌廣告師拍的電影,真是年度推薦


當然,你可以說,

Margot始終沒有走出母親離世的失落,

造成了她的孤獨和封閉,

但是我們也看到,

整個事件的過程中,

David除了自己的弟弟Peter外,

就沒有另外一個當地朋友可以求助商談.......

顯然,這樣的安排,

在那麼細心和邏輯嚴密的導演心中

不會是一種偶然,

膚色、種族和文化,

始終都會是人與人之間的一種隔閡。

而在另外一方面,

在網絡上,你又只會看到很多事情完全又不是它本來的樣子。

當Margot的失蹤案正式公佈時,

突然,整個灣區的社區似乎都被激發起來,

無數人開始“關心”起這個陌生人來,

甚至連之前冷漠的同學,朋友,

都在社交媒體上積極發言,關心,

甚至聲明“自己是她很好的朋友.......”

當然,也不缺少各種惡毒的揣測、謠言......


8.5分,這部谷歌廣告師拍的電影,真是年度推薦


有時候,我們面對朋友圈裡面社會熱點的激動,

有多少是發自真心又符合事實的呢?

甚至我們會被多少片面的信息引導,

形成我們毫無根據的愛恨情仇?

互聯網在拉近人們生活的同時,

也創造了一個新的邊界,

一個虛擬的我們 :“在別人眼中的我們”。

有時候仔細想一想,

的確是一件經不起推敲的事情:

“我們常常不相信自己身邊的,

甚至應該最親近的那個人,

卻會去相信那些陌生的,

一年也見不到幾次的所謂“朋友”,

所給出的觀點,意見。

讓他們的價值觀和見解引導了自己最重要的決定。”

這是應該發生的事情嗎?


8.5分,這部谷歌廣告師拍的電影,真是年度推薦


社交媒體,讓你更自信完整?

還是更迷失,失去了自我和思考的能力?

堅持自我,永遠和孤獨會在一起,

除非你找到了真正對的同伴。

但是絕大多數人,沒有這樣的勇氣和毅力。

想一想,

當你的思想和行為,都在追隨潮流和朋友圈,

鼓掌著別人的鼓掌,咒罵著大家的咒罵,

卻真的從沒有真正思考過,

每個人每個事情的真相甚至緣由,

問一問自己,

你這一生,真是為了自己而活著嗎?

小心互聯網上的“虛偽”


8.5分,這部谷歌廣告師拍的電影,真是年度推薦


在這個新的互聯網社會,

很多人都有2個完全不同的面孔:

1張是在你的父母、朋友,同事,甚至愛人面前,

另外1張則完全在虛擬世界,在朋友圈.......

在斯皮爾伯格的《頭號玩家》裡,

已經很現實的展現了這樣的差異。

但是,有些過於華麗。

在本作中,這樣的情況反映則更加真實。

16歲的Margot在母親去世後,

雖然和深愛她的父親生活在一起,

但是卻始終無法快樂起來。

正如Peter對David說的:

“你知道她為什麼那麼恨鋼琴課嗎?

因為每次她走進那個房間,

看見那架鋼琴,

就會想起她的媽媽.......”

David非常不解的問:

“她告訴你(這個叔叔),卻不告訴我,為什麼?”

Peter說:

“Because you never ask! (因為你從來不問啊!)”

“She need you to talk to her, not the other way around.(她需要你找他說話,而不是反過來.....)”


8.5分,這部谷歌廣告師拍的電影,真是年度推薦


其實在母親Pam去世後,

David當然是最痛苦的那一位,

可是他不想讓自己的女兒感受到自己的痛苦,

更加期望隨著時間的流逝,

女兒也能慢慢習慣這樣的生活......

所以,他不想再談起任何妻子的事情,

自然,也不會和女兒談起任何她母親的過去。

Margot其實也是一樣,

但是她畢竟是個孩子,而且還是個青春期的少女,

所以她無法像父親David那樣埋藏自己心裡的痛苦,

她需要情感的宣洩出口......


8.5分,這部谷歌廣告師拍的電影,真是年度推薦


所以,當她在社交媒體上,

發現了人生經歷差不多的暱稱為“Fish_n_chips” (魚和薯條:英國的一種快餐食品,類似漢堡)的用戶時,

她就慢慢喜歡和相信上了對方......

甚至用自己瞞著父親攢下來的錢,

要接濟對方,讓她可以繼續上學。

其實這真的是典型常見的社交媒體上發生的情況。

當人和人可以真實的面對面時,

你可以通過語言、聲調、肢體行動,外形等等因素,

來對對方形成一個綜合判斷,

但是在社交媒體上,卻沒有,

唯一的判斷只有對方的文字.......

事實上“魚和薯條”用戶就是Margot從小一起長大的同學,

也正是Rosemary警探的兒子Robert,

因為暗戀著Margot, 瞭解Margot,

所以可以找到各種讓她引起共鳴的方式和她交流,

從而接近她,最後,

導致了幾乎讓她送命的這場案件。

所以,在網絡上那個看似“懂”你的人,

是真的懂你嗎?


8.5分,這部谷歌廣告師拍的電影,真是年度推薦


實際上,有多少人,在網絡上佈下的形象,

和本人是有多少天差地別,

或者,帶著目的性的在故意裝扮自己。

其實,人性本質的趨利性,

或者那些自私,陰暗的弱點,

並不會因為互聯網削弱,

反而會因為有了更好的偽裝而變得更加的難以發現。

有多少互聯網上的所謂大V,

在貌似公正,正直的背後,

揹負著多少利益的驅動.......

正像Margot的那些社交媒體好友一樣,

其實他們從來就不關心這個女孩,

因為她不和他們在一個圈子裡,

哪怕一直是同學,哪怕是上同一個AP課程,

哪怕還在同一個社區裡,

沒有人在意她是不是失蹤.......

直到警察公佈了消息,

當這件事情變成了公眾事件,

每個人又積極的開始蹭熱度刷存在感,

似乎充滿了正能量、關懷和偉大的愛.......

這不過是互聯網上的“虛偽”罷了。

當你真的倒下時,也許他們一絲憐憫都不會有。


8.5分,這部谷歌廣告師拍的電影,真是年度推薦


當然,要說下電影中的2位父母,

其實他們在本質上,並沒有太多的差別。

David為了救自己的女兒,敢做任何事情,

警探Rosemary也是一樣,

只是,她大可不必要用上這麼極端的手段,

最後不但沒能拯救自己的孩子,

還搭上了自己的一生。

所以凡事真的不用過激,

一定要非黑即白,

實際上,總有很多方法和選項,

只不過要“讓子彈多飛一會”。

在電影的最後,

Margot也終於意識到,

自己和父親其實並沒有什麼隔閡,

他們只是在過去,因為太在意對方的感受,

而忽略了真正開放心扉的溝通和交流。

當Margot最後把他們在醫院開心的照片設為壁紙的時候,

相信所有的觀眾都會感到歡欣和快樂。


8.5分,這部谷歌廣告師拍的電影,真是年度推薦


真正的愛,

也許總要歷經一些磨難才能被證明。

但是,未必人生都會有那麼完美的結局。

《網絡迷蹤》:我們是否都需要這樣一場劫難?

R君,2018年12月22日冬至夜,於上海

·END·

R電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