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士无双韩浩

汉末天下大乱,韩浩的家乡河内周围多山,流寇趁乱四起,韩浩这个好青年担心乡亲们的安全,便拉起一帮热血青年一起保卫自己的家乡不受流寇的祸害。

太守王匡听闻韩浩为人正直有担当便征召录用了他。189年董卓专权,韩浩便跟随王匡前往盟津对抗董卓。董卓知道韩浩的名声,便派韩浩自己的舅舅杜阳去招揽韩浩,韩浩严词拒绝。在关东义军讨伐董卓的时候,韩浩遇到了改变他一生的男人,夏侯惇。夏侯惇与其交谈甚欢,深佩其才,从此韩浩便领兵跟了夏侯惇做了他的副将。此时还有另一位将领名叫史涣,跟韩浩一样因忠勇闻名,后来两人都成了曹操的心腹将领执掌禁军。

国士无双韩浩

韩浩字元嗣

袁术僭越称帝,曹军一度缺粮,得亏曹操急中生智杀了督粮官王垕才得以忽悠众人稳住军心。然曹军不可能每次都有这样的好运来解决粮草问题。韩浩见此情景急忙找到曹操讨论急农救荒的办法。最终曹操决定实行我国历史上顶顶大名的屯田制,作为屯田制的发起者之一,曹操令其落实该项政策并升韩浩为护军。郭嘉遗计平辽东,韩浩跟随曹操因功改任中护军,置司马、长史并封为万岁亭侯。其实当初大家都是议论让韩浩来镇守汉中,因为曹操舍不得改换了夏侯渊,如果韩浩镇守汉中,可能历史将会改写。可能各位看官会说,这韩浩谁啊?听都没听过,您先别急,先看看韩浩的功绩再判断我说的话对不对。

国士无双韩浩

韩浩

194年,吕布在陈宫张邈的配合下偷袭了兖州,负责镇守曹操大本营的夏侯惇与吕布交火。吕布在陈宫的授意下派人去夏侯惇处诈降并成功劫持了夏侯惇(囧,好尴尬)。主帅被绑匪劫持了,这在我国战争史上出现的次数估计也是凤毛麟角。这时候夏侯将军能活命的天选之子韩浩脚踩七彩祥云出现啦!一方面韩浩先做好防守稳守各寨营门,另一方面将剩余的将领都集中起来下达指令安定士卒不要贸然行动,夏侯惇所部兵马终于停止了慌乱。稳定军心后韩浩才抽出手来跟绑匪谈判,韩浩的意思很明确,你们什么条件我都不会答应,主公曹操制定了各种军法,我按照军法办事,若有人劫持人质连人质一起杀,主将被绑连主将一起杀,然后哭着跟夏侯惇说军法如此请将军海涵。立刻下令手下士兵对绑匪发起进攻,劫持者见此阵仗发现劫持人质对方连人质都杀吓得立刻跪地求饶,韩浩将他们骂了一顿全部杀掉。不管方法如何韩浩终究救了夏侯惇一命。曹操听说了此事对韩浩大加赞赏并认为此法可为万世之法。曹操此后真的颁布了劫持人质就连人质一起杀掉的法令,从此曹操所辖境内再没发生过劫持人质事件。

作为屯田制度的发起人和执行人,韩浩对曹魏势力的贡献是极大的。196年,曹操采纳了韩浩的建议开始在许昌附近实行屯田。由于黄巾起义的动乱,当时的天下受到了极大的破坏,十室九空,出现了大批荒地和无主之地。实行屯田所需要的劳动力包括逃亡的流民和俘虏的黄巾军,这对社会安定稳定人口也大有益处。耕牛,农具也都是从黄巾军那里缴获的,曹军并不需要付出太多的成本。当然了,也有一部分劳动力名义上是招募实际上被迫来的,这里就不多说了,这样的事情历史上多了去了。根据相关史料记载,当年实行屯田制曹操获得了军粮一百多万斛,极大的缓解了社会矛盾。曹操于是决定大力推广屯田制,辖下各州郡县都设置了田官,曹操从此再也没有为运送粮食发愁过,该制度是曹操平定北方的基石。

国士无双韩浩

屯田图

韩浩本人也非常有幸的参加了曹操平定北方的最后一战柳城白狼山之战,此战由于曹军深入北方,补给线非常长,即便实行了屯田制粮草充足也不能保证粮食能按时到达前线(补给线要穿过部分沙漠地区),因此此战对于曹军来说非常困难,一着不慎就得全军覆没。韩浩非常赞同郭嘉的计策,并给自己的同僚打气,让大家再咬咬牙坚持一下,并且坚定的执行着平定辽东的战略部署,韩浩因为出色的完成了作战任务而成为禁军统领。

综上所述,韩浩此人无论是内政,军事还是处理突发事件都是一把好手,是个全能的综合性人才甚至是曹操帐下最优秀的人物,此等国士无双的韩浩确实是镇守汉中的合适人选之一。陈寿对他的评价是议者以浩智略足以绥边,翻译成大白话就是参与谈论的人都认为凭借韩浩自己的谋略完全可以驻守边疆。陈寿虽然说话未必客观但是也不会罔顾事实,三国志的记载和评价还是可信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