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老师的细心、耐心和爱心叠放在一起,叫做优秀

原创 老师的细心、耐心和爱心叠放在一起,叫做优秀


“一年级,毕业班,累死老娘扛座山”,听一个乡村代课教师、未婚姑娘,随口说出这样的话,不由令人噗嗤一笑。

这话表达的很形象。带毕业班和一年级的孩子,相比之下,感觉任务更重、责任更大,身心真的很累。

这里姑且只谈一年级吧。

原创 老师的细心、耐心和爱心叠放在一起,叫做优秀

学过武术的人都知道,初学者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师父会“整架子”:出拳、移步、转身、旋腕等等,弓步马步,一招一式都准确到位,不得含糊。孩子从学前班进入一年级,和“整架子”是那么的相似!孩子进入了一年级,个人生活、学习习惯的培养,班级纪律的形成,课堂秩序的维护……都要严格按学校的要求来整顿,“一招一式”要靠“师父带进门”,为以后打下良好的基础。然而,实行的过程不像口头说说那么简单。这就在教育一线的基层领导头脑中,出现了择师任教的潜在意识,配备“三心”更强的教师教一年级。

——细心。

孩子小,操心的事儿多,甚至于连上厕所,有的不说,出现过憋尿、尿湿裤子的尴尬。有经验的老师,通过孩子的动作、神情等,就可以判断出来,使之避免。

诸如此类,这就需要老师细心,从繁琐细小处入手,了解孩子的情况。包括生活学习习惯、心理与年龄特点、个人的兴趣爱好,家庭及个人身体状况,前期的学习状况、当前的课堂听读及口语表达的现状,作业完成的效率等,发现后与家长及时汇报、沟通,家校合力共同进行辅导。

——耐心。

小孩子的课堂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大约能维持10来分钟,容易分神。老师每次上课,不知要提醒多少次。久了易烦,难免要发脾气。没有耐心,真的不能带一年级。

课堂上,老师适时调整讲课的语速、语气;反复的领读、示范、摹写;督促改正课堂爱讲话、做小动作、走神儿的坏习惯;观察发现并培养成良好的学习兴趣和习惯。这些都要老师有耐性。甚至于放学排队,也得不耐其烦地帮不涨记性的孩子找到他该站的位置。

——爱心。

小孩子做事,大多带有情绪化。同伴之间,师生之间,往往有突发的小事被情绪化。一支笔,一个本子,一次不小心的动作,都可能引起孩子之间的一场摩擦;老师对某同学的表扬或者批评,把握不住火候,可能给另外的同学带来情绪化的想法。周旋于这类繁琐小事里,这就对老师的爱和包容作出了考验。所以,有经验的老师总把课堂上的孩子哄得开心,从而让孩子保持心情愉悦,保持一个良好的授课效果。

然而,爱心不止于此。对孩子性格上的偏激、执拗做引导;对孩子生活上的了解与关爱,尤其是对贫困生、留守孩子、残障儿童的关爱。有效地利用在校时间,让老师的心与孩子贴近,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情。

原创 老师的细心、耐心和爱心叠放在一起,叫做优秀

做到“三心”,恪守岗位,就要付出更多的时间、脑力、体力。而“三心”是老师的一张考卷,更能体现一个老师对教育事业的热心和恒心。想起那位未婚的代课老师,在那句“累死老娘扛座山”里,“老娘”一词,用的恰如其分。父母对孩子也不过如此吧。

原创 老师的细心、耐心和爱心叠放在一起,叫做优秀


真正俯下身子做到“三心”,工作起来也不是说的那般顺溜。身处其境,才懂其苦。那番滋味,岂是站着说话不腰疼的人能体味到的?

况且,不能保证每个班级里都是身心发育正常的孩子。一年级本来就是衔接班,再有两个残障病疾之类的孩子,“行船偏遇顶头风”,那可“真是要了血命了”(邳州方言,要命的意思)。

某老师曾经带过一个患有癫痫的孩子,提心吊胆了一年,课间几乎没回过办公室,都是待在教室的走廊留心孩子的情况。一次孩子突然课间发病,幸亏发现及时,也有应急的心理准备,及时送医,脱离了危险。

细心、耐心和爱心,叠放在一起就是师者的责任心,请许我给它重新命名,把它唤作优秀。

原创 老师的细心、耐心和爱心叠放在一起,叫做优秀



我是文风,家校一线小编,关注家校一线,了解更多的家校生活,探讨家校共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