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方案的出臺,養殖戶再也不用懼怕非洲豬瘟如老虎了!

在19年新年前夕,我國有關部門實施並出臺了,《非洲豬瘟疫情應急實施方案》。

這個方案的出臺,給廣大生豬養殖戶帶來了很多的好處,讓大家吃上一顆定心丸。方案是對18年八月份非洲豬瘟前發生後,實施的《非洲豬瘟疫情應急預案》和《非洲豬瘟防治技術規範(試行)》基礎上,進一步完善了應急處置措施後出臺的。在很多方面都做出了整改,可以說對生豬養殖戶來說好處多多,真正解決了大家的後顧之憂。

這個方案的出臺,養殖戶再也不用懼怕非洲豬瘟如老虎了!

這次《方案》內容調整主要集中在四個方面。 一,是明確非洲豬瘟疫情的確診和報告程序。對首次發生疑似非洲豬瘟疫情的省份,省級動物疫病預防控制機構根據檢測結果判定為疑似疫情後,應立即將樣品送中國動物衛生與流行病學中心確診。明確再次發生疑似非洲豬瘟疫情的省份,由省級動物疫病預防控制機構進行確診。這其中變化最大的就是,二次發生疫情的省份,確認疫情機構的變化。

二,是細化疫情的分級標準,細化完善了原來的疫情分級標準,由三級調整為四級,分別是:特別重大(Ⅰ)、重大(Ⅱ)、較大(Ⅲ)和一般(Ⅳ)。

三是調整了應急處置措施。重點對應急處置措施、解除封鎖和恢復生產相關內容進行了優化和完善。

四是強化了技術要求。增加了對非洲豬瘟診斷、採樣、消毒、無害化處理等方面的技術要求。明確了從事非洲豬瘟病毒分離鑑定工作必須經農業農村部批准。

這個方案的出臺,養殖戶再也不用懼怕非洲豬瘟如老虎了!

其實在這個方案整改的過程中,對我們生豬養殖戶影響最大的是第三條調整了應急處置措施,在這其中主要做了以下五個方面的調整。 一是明確了運輸途中發生疫情的處置措施。對運輸途中發現的疫情,以運載病豬的車輛、船隻、飛機等運載工具為疫點,及時採取應急處置措施,不得勸返。同時,當地要開展非洲豬瘟的風險評估工作,根據風險評估結果,確定是否劃定疫區、受威脅區及採取的處置措施。

二是調整了撲殺範圍。明確對疫點內生豬全部進行撲殺,對疫區內的存欄生豬要進行嚴格隔離並開展實驗室檢測,病原學檢測為陽性的場點必須進行撲殺,陰性場點要徹底排除疫情擴散的風險後,方可繼續飼養或進行屠宰。 三是優化了解除封鎖的條件。對發生疫情的養殖場,在解除封鎖過程中引入哨兵豬,通過採取哨兵豬監測措施,將解除封鎖時間縮短為30天;對未採取哨兵豬監測措施的養殖場疫情,解除封鎖時間仍為42天。

這個方案的出臺,養殖戶再也不用懼怕非洲豬瘟如老虎了!

四是根據屠宰場主體責任履行情況,對恢復生產時間進行了差異化安排。對屠宰場主動報告的疫情,經徹底清洗消毒、實驗室檢測合格和通過風險評估,再過48小時後就可恢復生產。對畜牧獸醫部門排查發現的屠宰場疫情,在採取前述措施後,需經過15天才能恢復生產。

五是調整了養殖場解除封鎖後空欄時間。根據防控實際,在解除封鎖後,對疫點和疫區應撲殺範圍內、需繼續飼養生豬的養殖場戶,引入哨兵豬進行臨床觀察,飼養45天后,臨床無異常且實驗室檢測為陰性的,方可補欄。空欄時間由原應急預案規定的6個月縮短為45天。

從以上幾條規定中我可以看到,對之前的疫情防控作出了很大的改變,我覺得養殖戶受益最大的是後面四條。由原先的封鎖區域三公里範圍內的生豬,不管患病與否全部做害化處理,更改為事發養殖場生豬全部作無害化處理,而封鎖區域的生豬,根據感染情況而定。如果養殖場內並沒有疫情感染,是可以繼續養殖的,這對其他養殖戶來說是最好的消息,不必再擔心遭受無妄之災。

同時也由原來的疫情發生後統一封鎖42天,更改為有哨兵豬投入的養殖場,在確保病毒消滅的情況下更改為30天解封,而沒有投放的繼續以42天為止。同時對恢復生產也做出了很大的更改,對屠宰企業主動上報的,在疫情通過評估後48小時就可以恢復生產,而由相關部門排查出來的需要15天以後才能恢復生產。這大大促進了相關企業及時上報的積極性,只有這樣才能避免引起更多的損失。

同時也對疫情發生所在地養殖戶恢復生產做出了明確的更改。由原先的六個月,改為疫情解除後哨兵豬觀察45天后,確保沒有疫情發生的情況下就可以補欄。

這個方案的出臺,養殖戶再也不用懼怕非洲豬瘟如老虎了!

從以上的各項規定來看,非洲豬瘟疫情應急實施方案的出臺,確實讓廣大的養殖戶受益匪淺,真正的解決了後顧之憂,只要保證自身做好足夠的防範工作,避免疫情的發生,就可以不必擔心遭受無妄之災。即使不小心感染了疫情,也可以在短期之內恢復生產,從而減少了養殖戶的經濟損失,讓大家吃下了一顆定心丸,這對消滅非洲豬瘟疫情的信心,有很大的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