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摄中的红色越南」河内摩托车“泛滥” 为何中国制造少?


无论去过越南,还是通过网络媒体了解,每个人对越南的印象、感受都不一样。有的朋友说到越南这个名字就会定义为穷;有的朋友走在越南街头,感觉它像极了几十年前的中国;还有研究过越南经济的朋友,发现越南这个国家的未来不可小视;也有人的关注点是越南新娘、奥黛美女,而越南有一个标签式的印象就是街头整天“滴滴滴”不停的摩托车。

在越南,摩托车确实多,我走在河内街头,感觉不是我穿梭于人群中,而是一辆辆摩托车穿行于我们这些步行者之间。据统计越南拥有摩托车超过4500多万辆,而越南人口为9270万,差不多每两个越南人就拥有一辆,也号称是拥有摩托车数量全球第一的“摩托车王国”。

为什么越南摩托车的数量如此庞大?原因众多,经济水平、个人购买力当然是最重要原因之一。据统计,2017年越南人均GDP预估为2385美元,而2017年中国人均GDP则是8582.94美元,越南不到中国三分之一。

我们看越南汽车数量,人口为9270万的越南,全国有汽车300万辆左右,每30人有一辆汽车。这里说一个有意思的数据,德国人口8000多万,拥有4600万汽车;日本人口1.26亿,拥有7500万量汽车;截至2018年底,中国汽车保有量达2.4亿辆。

越南人身材比较瘦小,经常见一辆摩托车可以载3-4人,二胎家庭出行吃饭、玩耍,一辆摩托车足够。

一名骑车女子带着两个孩子。

另外说到气候问题,越南一年四季都不冷,常年日均气温20多度,这为摩托车骑行提供了舒适的温度条件,行驶起来倒也凉爽。不像在中国北方,一入冬摩托车就要搁置了。

越南的地形也很有很利于摩托车出行,越南很多道路狭窄,还有山路地形,那么摩托车穿梭于这些道路时,就非常“轻便”了,可以说“如鱼得水”。越南是不禁摩的,有辆小摩托车方便于城市内出行,去办个事、买个菜,还方便路边停车,这一点还是很不错的。

看到拍摄,捧着鲜花的女孩对我微笑。

我在拍摄时发现,河内街头的摩托车很多是国外品牌,日本品牌居多,而很少见中国制造。这跟日系摩托车较早占领了越南市场有关,早期中国品牌也曾占领过越南市场,但没有长远品牌计划,厂家缺少服务和创新,精力放在了相互竞争和大打价格战方面,所以使得其他国家的企业趁机占领了市场。

另外越南人的民族情绪很重,曾发生过多起“排华”行动,对中国品牌有些抵触。

在越南租摩托很方便,四五十人民币一天,但如果没有国际驾照的话,在河内、胡志明这些大城市不建议租,因为交警会专门逼停骑行的外国人。如果遇到他们查驾照,有时用钱就可以解决。一名越南妇女骑行摩托车下班。

午后街头,“红领巾”骑摩托车带着女同学赶往学校。

很多骑行者戴着口罩。据2016年的一项调查,河内的空气质量,是在东南亚主要城市中中,位于第二差,河内的空气污染来源包括机动车废气排放、发电厂、特别是用煤发电、工业活动等。

坐在摩托车上休息的老人。为缓解空气污染问题,当地推出多项措施,其中包括在2030年前全面禁止摩托车在河内市内行驶。难道以后,越南大城市的摩托车也要限行、摇号?

晚高峰期间的摩托车大军。

两名骑行女子等待红绿灯。

下班放学时间,道路微堵,摩托车行驶缓慢。

一只乘车的“狗”望着镜头。

一名女子停车接电话。

等待红绿灯,腿不够长脚尖来垫。

洗车房的工人冲洗摩托车。

在河内自行车也是出行工具之一,一名卖粉女子。

两名骑自行车的安保人员。

炎热的河内要防晒,但有时这样会让国人感觉更加闷热。

一名收废品的妇女。

越南岘港街头。近期,我正陆续编发我所拍摄的越南系列【行摄中的红色越南】,从越南红色的一面、河内老街文化、汉文化遗迹、越南第一高楼下的胡志明市到美国在越战中犯下的罪恶。如有兴趣欢迎关注,或可搜索关键词“行摄中的红色越南”翻看往期,我们一同来领略这个社会主义邻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