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都哭出“血淚”,哭得很有技術含量,福建農村哭靈女年入幾萬


文字記錄百姓故事,鏡頭掃描多味人生。大家好,我是頭條號“城鄉掃描”,感謝你點擊閱讀我的圖文作品!只有想不到的,沒有做不到的。福建南安梅山一位名叫陳淑瓊的女子,從網上看到農村有的地方,老人仙逝請人哭靈,她覺得這是一個商機。陳淑瓊不想放過這一商機,心動之後就開始行動了。2014年,她很快組建起了哭靈隊,起名:心聲哭靈隊。

老人去世,出殯前的一場哭靈是重頭戲。哭靈前,陳淑瓊與同伴先得溝通好流程和內容。陳淑瓊和女伴們在哭靈前都要認真化妝,下眼簾得塗上紅色的粉末,這樣做有一個特效。除了哭,還得有人會唱,哭靈前要演唱歌仔戲“二十四拜”,“為生者祈禱,為死者哀悼”。圖為陳淑瓊和女伴們哭靈時的情景。

陳淑瓊和女伴們作為一名職業哭靈人,幾乎每個月都有20多天在“哭”。春節到清明期間最忙,幾乎沒有連續兩三天的休息。哭靈時,她們中有人需要女扮男裝,按孝男孝女角色身份輪番哭唱,她們通常都會真的哭出眼淚。淚水從眼瞼的濃妝上流下,形成兩行鮮紅的“血淚”,讓她們的哭靈極具感染力和“技術含量”,這就是“特效”。


沒活兒乾的時候,哭靈隊成員各做各的事,陳淑瓊接到“活兒”後,就召集她們,坐上陳淑瓊家音響道具服裝一應俱全的麵包車,向目的地出發。出殯途中,淚別靈柩。每次哭靈少則三五人,多則七八人,根據主人家需求而定。圖為出殯前的儀式,各種樂隊輪番候場表演。

圖為即將出殯,哭靈人在祖祠前一邊哭靈一邊手捧遺像與親屬淚別,家屬紛紛慟哭流淚。如今幾乎沒有年輕人做這行,願意做的人也越來越少。拍攝這組照片的這天,逝者家屬花了8000元共請來7支大大小小的舞樂隊,陳淑瓊這支7個人的歌仔戲隊就拿走了3000元。她們每人年入幾萬元。

陳淑瓊帶著她的哭靈隊,已經度過了4年這樣長年累月哭喪的日子。回到家,她會懂得跟家人孩子好好相處。陳淑瓊說:“生離死別見得太多了,反而更珍惜生活。”可惜,有一點讓她感到很遺憾,就是村裡娶媳婦嫁姑娘生孩子,這樣的喜事,從沒人找她幫忙,春節期間也不能隨便去人家串門拜年,因為人們都忌諱她的職業。讀者朋友們,你怎樣看待哭靈人這一職業呢?歡迎留言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