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财政政策 成为供给侧改革“主攻手”

白彦锋 中央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院长

当前要实现我国高质量发展,重要的是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就是说,我国当前经济的主要问题是结构问题而非规模问题。就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看,货币政策的优势是解决总量问题,而财政政策的优势是解决结构问题。因此,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当中,财政政策大有可为。

2018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实施“更大规模的实质性减税”,其中既有特朗普税改和国际税收竞争的外因,也有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高质量发展的内因。

由于近年来政府收入增速超过居民收入,使得我国居民消费相对不足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从这种意义上说,推动更大规模的实质性减税,实际上是要助推我国经济未来可持续增长。

从全预算口径来看,如果将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都考虑上,我国“大口径”的宏观税负高达35.67%,甚至超过了1978年改革开放之初的水平,因此我国总体上减税的空间仍然“可期”。这样看来,目前我国似乎又到了一个需要通过“更大规模实质性减税”来推动经济发展的关键历史时间节点。

更大规模实质性减税面临“两难”。税收增速稳定就会有人说“积极财政政策”是“假积极”“不积极”;税收增速回落或者负增长就会被人解读为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真实写照”。因此,全社会对于减税改革不能“叶公好龙”,应该给予减税改革更加宽松的外部舆论环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