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关于微观主体活力问题的采访答复

1、您认为,微观主体主要指的是什么?
主要观点:经济活动中的微观主体包括企业、消费者、劳动者以及参与经济活动的政府等,但其中最主要最关键的微观主体是企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所强调的增强微观主体活力,所指的也是企业的活力。


2、您如何看待,去年以来,在增强微观主体活力方面所取得的成效?
主要观点:去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为切实增强微观主体活力,在减税降费、市场准入、公平竞争、转变政府职能等多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新举措。随着相关政策的逐步落实,微观主体活力得到明显改善。一方面,企业盈利能力增强、发展潜力提升;2018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66351.4亿元,比上年增长10.3%,其中私营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7137亿元,增长11.9%;中央企业营业收入与利润总额更是双双创下历史新高,同比分别增长10.1%和16.7%。另一方面,营商环境进一步改善,新创新企业数量持续快速增长;2018年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价中我国排名46位,上升32位,企业开办时间指标排名28位,提升了65位,企业开办环节从从原来7个环节变为4个环节,时间由原来22.9天缩减至8.6天;2018年新增市场主体2149.58万户,其中新增企业670万户,平均每天新增企业1.83万户。
3、进一步增强微观主体活力,还需从哪些方面着手,还有哪些难点痛点有待破解?
主要观点:尽管党中央国务院增强微观主体活力的政策举措确实取得了较好实效,但部分企业的感受依旧不明显。进一步增强微观主体活力,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一是切实抓好惠企政策的宣传与落实,不仅要让所有企业都了解国家在增强微观主体活力方面所采取的实际行动,了解企业可以在哪些方面分享政策红利,更要全力打通最后一公里,让所有惠企政策真正得到全面落实。二是加强民营企业家合法权益保护,依法保障民营企业家人身与财产安全,强化民营企业家的安全预期,坚定民营企业家在国内投资发展的信心。三是进一步增强政策制定的科学化、规范化,确保企业家或企业家代表组织深度参与涉企政策制定,积极采纳企业家的合理化建议,避免仓促出台争议较大、对产业与企业发展负面影响较大的政策举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