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身清華“姚班”,斯坦福博士畢業,她的畢業論文成了「爆款」

很少有人的博士論文能夠成為「爆款文章」,但陳丹琦做到了。這位近日從斯坦福畢業的計算機科學博士引發了人們的廣泛關注。據斯坦福大學圖書館介紹,她長達 156 頁的畢業論文《Neural Reading Comprehension and Beyond》上傳僅四天就獲得了上千次的閱讀量,成為了斯坦福大學近十年來最熱門的畢業論文之一。

出身清華“姚班”,斯坦福博士畢業,她的畢業論文成了「爆款」

這篇畢業論文名為《Neural Reading Comprehension and Beyond》,描述了她在博士期間的三個重要研究,以解決「人工智能中最難以捉摸和長期存在的挑戰之一」:如何讓機器學會理解人類語言。


出身清華“姚班”,斯坦福博士畢業,她的畢業論文成了「爆款」

在博士論文中,陳丹琦也介紹了自己博士期間的學習經歷,感謝了在前進過程中給予了她極大幫助的一批人,包括父母、老師、愛人、朋友。機器之心編譯介紹了致謝中的部分內容,讓我們一窺優秀的人砥礪前行的歷程:

對於我來說,在斯坦福的六年是一段難忘的寶貴經歷。2012 年剛開始讀博的時候,我甚至都不能說出流利的英語(按照要求,我要在斯坦福修 5 門英語課程),對這個國家也知之甚少,甚至從未聽說過「自然語言處理」這一概念。不可思議的是,在過去的幾年裡我竟然一直在做語言方面的研究,訓練計算機系統理解人類語言(多數情況下是英語),我自己也在學習用英語進行溝通、寫作。同時,2012 年也是深度神經網絡開始起飛並主導幾乎所有我們今天看到的人工智能應用的一年。我從一開始就見證了人工智能的快速發展,併為即將成為這一浪潮的一份子而感到興奮(有時是恐慌)。如果沒有那麼多人的幫助和支持,我也不可能走到今天。我由衷地感謝他們。

首先要感謝的是我的導師克里斯托弗·曼寧。我剛來斯坦福的時候還不知道 Chris。直到和他一起工作了幾年、學了 NLP 之後,我才意識到自己何其榮幸,能夠和這一領域如此傑出的人才共事。他對這一領域總是充滿洞察力,而且非常注重細節,還能很好地理解問題的本質。更重要的是,Chris 是一個非常善良、體貼、樂於助人的導師。有師如此,別無他求。他就像我的一位老友(如果他不介意我這麼說的話),我可以在他面前暢所欲言。他一直對我抱有信心,即使有時候我自己都沒有自信。我一直都會對他抱有感激,甚至現在已經開始想念他了。

除了 Chris,我還想感謝 Dan Jurafsky 和 Percy Liang——斯坦福 NLP Group 的另外兩位傑出人才————他們是我論文委員會的成員,在我的博士學習期間給予了我很多指導和幫助。Dan 是一位非常有魅力、熱情、博學的人,每次和他交談之後我都感覺自己的激情被點燃了。Percy 是一位超人,是所有 NLP 博士生的榜樣(至少是我的榜樣)。我無法理解一個人怎麼可以同時完成那麼多工作,本論文的很大一部分都是以他的研究為基礎進行的。感謝 Chris、Dan 和 Percy 創建了斯坦福 NLP Group,這是我在斯坦福的家,我很榮幸成為這個大家庭的一員。

此外,Luke Zettlemoyer 成為我的論文委員會成員也讓我感到萬分榮幸。本論文呈現的工作與他的研究密切相關,我從他的論文中學到了很多東西。我期待在不遠的將來與他一起共事。

讀博期間,我在微軟研究院和 Facebook AI Research 獲得了兩份很棒的實習經歷。感謝 Kristina Toutanova、Antoine Bordes 和 Jason Weston 在實習期間給予我的指導。我在 Facebook 的實習項目最終給了我參與 DRQA 項目的契機,也成為了本論文的一部分。感謝微軟和 Facebook 給予我獎學金。

我要感謝我的父母 Zhi Chen 和 Hongmei Wang。和這一代大多數中國學生一樣,我是家裡的獨生子女。我和父母的關係非常親密,即使我們之間有著十幾個小時的時差而我每年只能擠出 2-3 周的時間來陪他們。是他們塑造了今天的我,廿載深恩,無以為報,只希望我目前所取得的一切能夠讓他們感到一絲驕傲和自豪吧。

最後,在這裡我要感謝俞華程對我的愛與支持(我們在這篇博士畢業論文提交之前 4 個月結婚了)。我在 15 歲時遇見了華程,從那時起我們一起經歷了幾乎所有的事情:從高中的編程競賽到清華大學美好的大學時光,然後又在 2012 年共同進入斯坦福大學攻讀計算機科學博士學位。在過去的十年裡,他不僅是我的伴侶、我的同學、我最好的朋友,也是我最欽佩的人,因為他時刻保持謙虛、聰慧、專注與努力。沒有他,我就不會來到斯坦福。沒有他,我也不會獲得普林斯頓的職位。感謝他為我所做的一切。

致我的父母和俞華程,感謝他們無條件的愛。

出身清華“姚班”,斯坦福博士畢業,她的畢業論文成了「爆款」

陳丹琦目前正在訪問 Facebook 人工智能研究院 Facebook AI Research 和華盛頓大學,在今年秋季,她即將前往普林斯頓大學計算機科學系擔任助理教授。

在畢業於斯坦福大學之前,陳丹琦於 2012 年畢業於清華大學計算機科學實驗班(“姚班”)。值得一提的是,她在高中(長沙市雅禮中學)參加信息學國家隊集訓期間提出了 cdq 分治算法,用於處理一類分治問題;在高中期間她還發明瞭插頭 DP,主要用於解決數據規模小的棋盤模型路徑問題。

陳丹琦獲得的榮譽和參與的研究還有很多。2010 年,她獲得了 ACM ICPC 國際大學生程序設計競賽全球總決賽銀牌。在斯坦福期間,她在 2014 年發表的論文《A Fast and Accurate Dependency Parser using Neural Networks》堪稱深度學習依存分析方法的「開山之作」,她和曼寧教授提出的方法在保持精度的前提下,將解析速度提高了 60 倍。

大牛果然在高中期間就已經「起飛」了。

出身清華“姚班”,斯坦福博士畢業,她的畢業論文成了「爆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