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梯子換條幅,一天4次!基層仍陷歲末“迎檢困局”

爬梯子换条幅,一天4次!基层仍陷岁末“迎检困局”

來源:微信公眾號“半月談”(ID:banyuetan-weixin 記者:梁建強 周楠)、公務員高參、新華社、瞭望智庫

導讀

一切時間給開會讓道,一切工作給準備材料讓道。歲末年初,半月談記者在基層調研發現,為了迎接年終的檢查評比工作,一些地方仍然陷入“會海”,“拉個條幅表示重視,做個展板表示落實”屢見不鮮。會議開了不少,條幅掛了不少,但基層的真問題發現了沒有,基層的真呼聲聽到了沒有?

爬梯子換條幅,一天4次

“不是在開會,就是在為開會做準備;開完這個會,後面還有兩三個會。”中部一位鄉鎮幹部感慨,“會議室裡坐一天,年關先過‘檢查關’。辛辛苦苦一整年,考核不行全白乾。”

武陵山片區一貧困鄉鎮黨委書記對半月談記者說,越到年底,各種名目的評比檢查越多,鄉鎮接待連喘口氣的閒空都沒有。“扶貧、河長制、冬修水利、安全生產、衛生整治、民政、宣傳、基層黨建、森林防火……”書記計數的手指快不夠用了。

這些“檢查組”“調研隊”“考察團”來自縣、市、省各級。“都是上級部門,拿本地話說就是‘條條蛇咬人,個個得罪不起’。”

爬梯子换条幅,一天4次!基层仍陷岁末“迎检困局”

會議籌備從什麼著手?條幅。

“不管什麼事,條幅先掛上。”中部一名村支書說,當地有個“土辦法”,聽說有檢查,立馬準備條幅。“比如,最近考核扶貧成果、考評掃黑除惡成效,那麼標語上牆、橫幅上街,肯定得做囉!”

鄉鎮幹部感嘆,每次迎檢,領導佈置中必有一條“營造迎檢氛圍”。於是,各地大路上有大橫幅,小路上有小橫幅,門口要有歡迎牌,座談會要有接待手冊。

有的地方還要安排專門人隨時更換橫幅,一天來幾撥檢查隊伍,就要在鄉鎮大門換幾次。“最多的一天爬梯子換了4次。”中部一名鎮長告訴半月談記者。

“上面認為,只有開過會才證明你們對一項工作足夠重視”,所以哪怕基層人手有限得把幾項工作的會議套在一起開,中途也得換幾次不同的條幅。“方便拍照存檔,也能讓總結材料豐富一點嘛”——反正“領導來了先看材料”……

迎檢“竅門”多:走“領導路線”,設計“調研黃金線路”

會議眾多,檢查頻繁,一些地方逐漸摸索出一些迎檢“竅門”。

有的地方練就了一套材料應對多個檢查的“本領”。“各項工作都要求總結,又都是集中在年底,只好弄出一個模板,根據不同部門工作要求,改改關鍵詞,調調結構和表述,實質內容其實都是一樣的。”中部一名村委會委員說。

有的地方則走起了“領導路線”,針對前來考察的領導“量身定製”迎檢方案。

一名鄉鎮幹部向半月談記者透露了近期迎檢的一個舉措:前不久,當地的副縣長來檢查工作,他所在的鄉鎮無論是橫幅上,還是櫥窗裡,都充分突出該副縣長的相關工作和要求;最近,副市長來了,橫幅櫥窗又成了副市長的“形象之窗”。

檢查“扎堆”,是不是全都有必要?一些檢查“走馬觀花”,到底能發現什麼真問題,總結出什麼真經驗?

一名在鄉鎮、縣、市三級都有工作經歷的幹部告訴半月談記者,縣對鄉鎮一級的檢查,其實就可以大幅度精簡。“縣與鄉鎮直接打交道,一年來工作幹得怎麼樣,差距不足在哪裡,平日差不多能隨時掌握,何必年底再折騰一回?”

儘管迎接檢查佔用了大量時間精力,基層還是不敢怠慢。為什麼?

“檢查中如果得分低,實際工作做得再好都沒有意義。”受訪幹部們介紹,一些檢查工作,還是翻材料、開座談、轉一轉“三部曲”,為了能有好的檢查結果,一些地方只得把大量時間精力用在材料包裝美化上,一些善於表達的基層群眾,被指定為“座談專業戶”,調研路線,也琢磨出了相對固定的“黃金線路”。“沒辦法,搞好形式才有好位次。”

如何擺脫“虛事實做,認真應付”

“現在鄉鎮幹部很多被檢查壓得抬不起頭。”在田野調查中,武漢大學中國鄉村治理研究中心主任賀雪峰對一位參與接待的鄉鎮幹部印象深刻,“從上班到下班,手機沒有停過,嗓子早已嘶啞。”

賀雪峰發現,當前,對基層幹部的監督督查越來越嚴格,必須凡事留痕以備上級檢查。“基層幹部最重要的工作成了按上級要求整理資料、填報表格,虛事實做,認真應付。”

放任此類問題,一些工作會出現異化。

賀雪峰在調研中注意到,一些地方著力宣傳的典型探索,“經驗”只是鮮活在材料裡,“先進”只是生動在展板上。

中部某地,將“四議兩公開”作為解決“低保指標分配、危房改造指標分配和黨員指標分配”的“亮點”,但他和團隊調研發現,在當地實踐中,“四議兩公開”幾乎沒有正式運行過。

針對基層的“迎檢困局”,湖南省社科院城鄉一體化智庫團隊首席專家陳文勝認為,這類問題的根源是上級監督權和基層執行權嚴重失衡,改變需要上下聯動,關鍵在上級。

上級要優化檢查思路和方式,多走“群眾路線”,少進機關大院。材料要看,基層更要轉,讓人民“評卷”“打分”,聽取群眾意見建議才是第一位的。基層則要端正心態,杜絕逢迎,功夫放在平時。

陳文勝建議:“最好明令禁止無謂的橫幅、歡迎牌等。”

受訪專家及基層幹部群眾還建議,在檢查時,多點“暗訪私訪”,少點“公開檢查”,多點“日常監督”,少點“突擊檢查”。

要做到“不發通知、不打招呼,不聽彙報、不要陪同,直奔基層、直插現場”,看到被檢單位的真實情況;同時,建立長期調研的制度化機制,避免一葉障目,從根源上杜絕“一次檢查決定一年成效”“做的好不如檢查中表現好”。

紅古青年

沒時間解釋了,快長按左邊二維碼關注我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