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銀行為何難成“萬科第二”

民生銀行為何難成“萬科第二”主持人:最近股市的風頭幾乎被萬科之爭與欣泰電氣退市所壟斷,以致股市裡其他一些精彩的故事也都難以吸引到市場的眼球。比如,民生銀行的“二股東”之爭,就是近期股市裡比較精彩的故事了。

根據民生銀行一季度報告。險資安邦以15.54%的權重穩居民生銀行第一大股東寶座。新希望投資、證金公司、上海健特、中國船東互保協會、東方集團、華夏人壽等位列民生銀行前十大股東之列,最低持股比例為2.56%。

不過,東方集團和華夏人壽於6月29日簽署了一致行動協議。雙方成為一致行動人後,可行使表決權合計為20.02億股,佔民生銀行總股本的比例為5.48%。成為民生銀行第二大股東。而在東方集團與華夏人壽結為一致行動人之後,民生銀行副董事長、泛海控股董事長兼總裁盧志強自 2016年7月11日至7月15日,通過二級市場增持民生銀行A股300萬股,通過大宗交易系統增持民生銀行A股8.41億股,共計8.44億股A股。從而使得泛海控股持有民生銀行股票16.83億股,佔民生銀行全部已發行股份總數的4.61%,大有追趕東方集團和華夏人壽兩位一致行動人之勢。而原來的第二大股東新希望則退居第四大股東之列。原來十大股東的排序完全被打亂。皮老師,如何看待民生銀行的股權之爭?為什麼民生銀行的股權之爭遠遠沒有萬科之爭精彩呢?

皮海洲:民生銀行的股權之爭顯然是難與萬科之爭相提並論的。萬科之爭是要將萬科公司“變天”。寶能系不僅超越華潤成為萬科的第一大股東,而且還要罷免萬科的全體董事、監事。並且,萬科董事長王石本身就是市場關注度極高的人物。他的一些言論本身也構成了市場的高度關注。

相反,民生銀行的股權之爭,只不過是一種局部的股權之爭。爭奪的不過就是“二股東”的位置而已。換一個角度來說,這種爭奪本身也不激烈。一方面是原來的第二大股東新希望投資原本就有引退之意,就在盧志強砸出75億資金增持民生銀行股權的情況下,新希望方面卻於18日、19日接連減持民生銀行股票,套現金額約為1.9億元。另一方面,東方集團和華夏人壽的上位無非是通過結為一致行動人方式,而並沒有動用真金白銀來增持。而真正在增持股份的只有盧志強的“泛海系”。所以,民生銀行股權的爭奪要溫柔得多。

而且從民生銀行股權爭奪的目的來看,無非是為了即將到來的民生銀行董事會換屆作準備的。而在第一大股東安邦目前持股優勢明顯的情況下,即便爭得第二大股東的位置,能多爭一個董事會名額也就是最大的利益了。所以,這其中的權利之爭也是較為有限的。

主持人:既然民生銀行“二股東”之爭涉及到的利益關係較為有限,那為什麼作為民生銀行副董事長的盧志強還要斥資75億元增持民生銀行的股票呢?

皮海洲:盧志強之所以斥資75億元增持銀行股股票,這可以說是有多方面的原因。一方面盧志強看好民生銀行的發展。實際上,盧志強是民生銀行的發起人股東之一,對於民生銀行有感情這是肯定的。如果能夠成為“二股東”,盧志強肯定還是願意成為“二股東”的。畢竟資本市場是憑股權說話的。“二股東”的話語權肯定比“三股東”大。

另一方面,從投資的角度,民生銀行也是值得投資的。雖然在銀行股中,民生銀行推出的利潤分配方案較為一般,缺少足夠的吸引力,如去年每10股派1.60元,但總體說來,民生銀行的業績還是不錯的。如2014年銀行每股收益1.31元;2015年每股收益1.30元。這在目前整個中國社會處於優資資產荒的情況下,投資這樣的公司顯然還是一個不錯的選擇。更何況民生銀行目前的市盈率就在6倍附近,其投資價值還是比較明顯的。

主持人:雖然民生銀行的投資價值較為明顯,但我們也看到,民生銀行的走勢受盧志強增持的影響較小。7月11日,民生銀行的股權在9元附近這,而上週五收盤,民生銀行的股價也就收在9.22元。雖然這中間,民生銀行的股價一度衝高到9.88元,但很快還是回調了,這與萬科股權大戰時,去年12月萬科股價的大幅上漲也形成鮮明對比。因為在去年12月份的股權爭奪中,萬科的股價從14元附近大漲到24.43元,暴漲了70%以上。

皮海洲:民生銀行的走勢遠不如萬科強勁,從概念炒作的角度來看,當然與民生銀行的股權之爭遠不如萬科股權之爭激烈有關。這二者之間顯然是沒有可比性的。

更重要的是,對於銀行股的投資價值,市場還是要辯證來看待。從目前的市場來看,包括民生銀行在內的銀行股,是傳統意義上最具投資價值的板塊。民生銀行的市盈率只有6倍左右,整個銀行股的市盈率也只有5倍至7倍。目前深市的市盈率超過40倍,其中創業板高達78倍,中小板也超過了50倍。因此,銀行板塊的投資價值是客觀存在的。

但銀行股的投資價值我們需要把它與市場的投機炒作區別開來。好象股票有投資價值就一定要把其股價炒得高高的。那樣的話,股票的投資價值反倒失去了,反倒不適合投資了。作為投資來說,通常都是長線的,主要追求的是上市公司給予的投資回報。如果只是為了追求二級市場上的炒作差價,那麼,長線投資也就變成了短線投機,投資品種也就淪為了投機品種。而我們之所以這樣看待銀行股的沒有受到炒作,歸根到底在於,我們還是在用投機的眼光來看待問題。

主持人:銀行股雖然有投資價值,但它的股價卻並不上漲,包括民生銀行的股權之爭,對股價的刺激作用也較為有限。那麼,作為投資者來說,是不是有必要買進銀行股呢?對於A股市場來說,銀行股到底是雞肋還是可以長線投資的金子呢?

皮海洲:銀行股並不上漲,或者漲幅總體有限,這其實是好事。對於我們這樣一個充滿了投機炒作的市場來說,這類股票的存在意義重大。一方面讓熱衷於投機炒作的人,去追求投機炒作,而讓耐得住寂寞的投資者也有適合投資的品種存在。如果讓銀行股也都成了投機炒作的品種,股市裡也就沒有了適合投資的品種存在了。這反而不利於吸引投資者入場了。尤其是從吸引機構投資者入場的角度來說,有這麼一個適合投資的品種存在很有必要性。

另一方面 有這麼一個適合投資的板塊存在,可以起到穩定股市的效果。相反如果還像2014年~2015年瘋牛行情那樣,大象也跳舞,這隻會加劇股市的動盪,最終將瘋牛演變成一輪股災行情。所以,對於銀行股這種大象還是不要跳舞為好。

而對於銀行股,是不適合中小投資者買進的。它更適合大機構買進。因為銀行股波動幅度有限,能帶給投資者的短期收益也是非常有限的。但機構投資者,特別是長線資金,追求的是長線收益。這方面銀行股能提供的回報是比較穩定的。更重要的是,機構投資者買進銀行股這樣的權重股,雖然就股票投資而言,短線收益有限,但它卻可以通過股指的波動,通過股指期貨的投資來獲得收益。而中小投資者卻很難進行這樣的炒作。所以,銀行股更適合機構投資者來配置,而不適合熱衷於投機炒作的中小投資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