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散、一地雞毛 你踩過哪些空氣幣的坑?

<head>/<head><body>

眼看他起高樓、宴賓客

自今年以來,代幣一直處於火爆的交易中,其中“空氣幣”頻現,新發行代幣增加30多倍。

和其他融資項目的不同,現在的幣市本質上來說跟公開發行股票毫無區別,而代幣也基本對應著名義上的權益份額,股票至少對應著實際資產,而“空氣幣”們後面什麼都沒有,僅僅只是一個臨時組成的“團隊”就可以成為融資主體。這些公司的典型特徵是,團隊背景看著比較華麗,但是沒有任何過往歷史成績,更談不上查詢項目代碼進度了,主要靠包裝一個區塊鏈無所不能的好概念,來忽悠外行眾籌投資。投機色彩特別明顯。那麼這些公司是如何實現套現的呢?

區塊鏈散、一地雞毛 你踩過哪些空氣幣的坑?

首先是搭建平臺:在某一線城市最黃金地段租了半層寫字樓,又花了兩三百萬的裝修,通俗講就是“要選最好的黃金地段,僱外國設計師……”,進門見人需要提前預約,為了體現公司實力和企業文化。

然後就是開發空氣幣種,設計一個穩賺不賠的數學模型,找槍手代寫白皮書,包裝一個項目團隊,冠以一堆名頭,華爾街精英、硅谷的資深人士……通通包裝一下,目的就是看起來高大上。

對於普通投資者,在信息完全不透明的情況下,對於一種虛擬貨幣的價格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項目的包裝上。再找些圈內大咖站臺,經常出現在一些項目的宣傳中,入門之後,便需要請幣圈大佬站臺了,不然炒幣者不會跟投你的項目。最後選擇一家或多家交易所上幣,因為圈內只認可這三四家,所以基本屬於賣方市場,不付出過千萬人民幣實打實的錢,是砸不到這一步的。為了對沖風險,這個階段會有私募及投資人參與,不過一般是以借款的名義,風險最大也是最需要調動資源的一步便在這裡了,既要保證自己利潤,又要滿足各方利益。經過前期這些充分準備預熱,就要進入真正的收割季了。

區塊鏈散、一地雞毛 你踩過哪些空氣幣的坑?

炒幣=撿錢?

實際上,這類空氣幣種的真實交易量是極少的,消息面散佈的新聞幾乎都是有意為之,並不像股市有大量真實資金參與炒作。沒有流動性就吸引不到參與者,莊家手中再多的籌碼若找不到對手盤就無法變現,而莊家也同樣面臨資金成本壓力。所以這時候項目方一般會準備大量資金,買通交易所自導自演活躍市場人氣。聘用專業操盤手在進入幣交所之後開始反覆人為拉盤砸盤,實現精確操作交易,讓幣價始終有漲有落,甚至暴漲不止,製造人為瘋搶假象,掩護莊家換籌出逃。因為一波行情不可能覆蓋前期全部成本,若想獲利必先來幾波大的行情,反覆吸引小散並來回收割韭菜,這一步主要是考驗發行方的戰略定力以及操盤手的數學功底和市場判斷。僱用媒體制造熱點,保持熱度,持續吸引散戶的關注和入場,依靠媒體渠道關係,避免在收割期之前遇到負面新聞攻擊。

前期利用飢餓營銷已經攢足了人氣,而小散們已經被這種假象震驚到開始躍躍欲試,爭先恐後要做接盤俠,這時候發行再暴力拉昇一波,吸引大量小散入場,製造多頭氛圍,利用信息不對稱快速操作價格,橫盤出貨,最後就是“一字斷魂鍘”,無成本套現,將小散們留在凌亂的風中。目前國內很少有追責索賠成功的案例,基本上客戶一旦投資空氣幣失利只能自認倒黴。

區塊鏈散、一地雞毛 你踩過哪些空氣幣的坑?

好消息是,一些國家已開始在法律制約監管方面有所行動,美國一家眾籌項目的創始人在跑路後被警方以涉嫌欺詐逮捕,以後的類似行動將會對未來空氣項目有所震懾,也有利於淨化市場,讓真正有想法、有前景的好項目在紛亂的市場脫穎而出,帶給廣大投資者更大的收益回報。

最後還是希望各位擦亮眼睛,做一個具有風險辨別能力和風險承擔能力的合格價值投資者,謹防龐氏騙局、自發性龐氏騙局和非法集資三大系統性風險發生。區塊鏈是具有光明未來的一場科技革命,只有鏈圈的泡沫消散,空氣幣項目消失,這個行業才會迎來真正的騰飛,我相信這一天很快就要到了!

你認為當前的區塊鏈中有沒有產生有價值的實用項目? (單選)
0人
0%
有,區塊鏈必將引起技術革命
0人
0%
不清楚,只管掙錢就好
0人
0%
沒有,只是被炒起來的噱頭
<button>投票/<button>
/<body>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