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教師而言,課題研究不該太功利化

對教師而言,課題研究不該太功利化


又到每年一度的中小學教師職稱評聘季。近日,有教師打電話問我如何申報教科研課題,我問他為什麼急著申報,他說因為課題研究可以在職稱評聘中加分。這引起了我對現實中小學課題研究的深入思考。

眾所周知,教育科研是提升教育教學質量的新動力。作為教育科研的主要載體,在不少地方,課題研究越來越引起重視,列為中小學教師職稱評聘的重要砝碼,也因此出現了諸多不應有的教育問題。

問題一:課題研究過熱現象。中小學教師的主要職責是教書育人,育人質量應成為中小學教師的根本追求。然而,現實中,因為課題研究在職稱評聘中佔有一定的權重,而且相對優質課、教學能手或者教學先進個人等榮譽,課題研究更容易得分,因而,出現了課題研究過熱現象,一些中小學教師不論有無教育科研能力,都會相方設法申請課題立項,甚至出現了一種怪象:有的教師教學成績不佳,但卻能夠憑藉課題研究優勢脫穎而出,躋身當地名師行列,引起了眾多教師的非議。

問題二:課題研究弄虛作假現象。教育是一門科學,教育科研的價值就在於求真。然而,現實中小學教育科研出現了形式主義泡沫現象,課題研究不是為了解決現實問題以提升教育質量,而是作為評優晉級的敲門磚,貪大求洋,弄虛作假。有的教師不管有沒有研究能力,動轍申報國、省、市級課題,對校級課題卻不屑一顧。有的課題有立項沒研究,有研究沒成果,有的研究報告七拼八湊,既沒有理論成果,更沒有實踐效益。有的教師沒有參加課題研究,但也想方設法在課題組掛名,因為課題掛名也可以加分。試想:這樣的課題研究,背離了教育科研的本真,何談科研興教?

造成以上問題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直接因素是課題研究及論文與教師評優晉級掛鉤。課題研究的功利性導致基層教育科研陷入了弄虛作假的形式主義誤區,造成了極壞的影響。因而,近年來,多地教育行政部門在頒發的中小學教師職稱評聘文件中,明確要求以教學實績為主,對課題研究和論文不再作硬性要求。這可以說是對現實中小學教育科研弄虛作假的正本清源。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在給校長的建議中曾說:“如果你想讓你的老師不感到每天的勞動單調、枯燥、乏味,那就要引導他們走上教育研究的幸福之路。”教師是教育科研的主體,教育科研是教師專業成長和職業幸福的源泉和動力。“在工作中研究,在研究中工作”應成為教師工作的常態。作為教育科研的主要載體,課題研究的價值就在於能夠解決教育教學中的現實問題,提升教育教學質量,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進而,形成學校特色文化,彰顯育人特色。這是中小學教育科研的正確定位,也是中小學課題研究的正途。

破解中小學課題研究弄虛作假的問題,根本還在於引導廣大教師正確認識中小學教育科研的價值意義,結合自身教育教學實際,開展基於現實問題的草根式小課題研究,真正發揮好課題研究在提升質量和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方面的應有作用。唯有此,廣大中小學教師才會摒棄功利思想,積極開展課題研究,在研究中工作,在工作中研究,體驗到職業幸福的快樂和科研興教的魅力。

正如上海教科院顧泠沅教授所說:教育科研應當從光滑的冰面回到粗糙的地面。這是新時代基層中小學教育科研的必由之路。

(作者許興亮,蒲公英評論特約評論員。此為蒲公英評論網站首發作品,轉載請務必標註來源,違者必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