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新時代,老師需要培養學生什麼樣的學習力?

教育新時代,老師需要培養學生什麼樣的學習力?

核心素養時代,作為一門新興學科,學習力成為教育聚焦的熱點。近期,我參加了一場關於學習力的高峰論壇,聆聽了專家們對學習力的解讀和闡發,引發了我這一論題的深入思考:核心素養時代,我們需要培養什麼樣的學習力?

“學習力”一詞最早出自1965年美國系統動力學的奠基人——福瑞斯特教授寫的《一種新型的公司設計》。從20世紀90年代中期起,學習力逐漸成為知識經濟時代應運而生的一項前沿的管理理論,受到越來越多的學者的重視。核心素養時代,學習力成為核心競爭力。誰能迅速提高自己的學習力,誰就能迸發出新的創造力,誰就能獲得發展的主動權並獲得競爭的領先優勢。由此可見,作為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的關鍵能力,對於學生髮展核心素養而言,學習力的培養至關重要。

問題的關鍵是,核心素養時代,我們要培養學生什麼樣的學習力?對此,日本有學者認為,學習力分為三個層次:實現力,即:一定時間內找到正確答案的能力,也就是應考力;思考力,即:透過現象看到本質的能力,可以理解為審辨性思維能力;創造力,即:運用個體的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由此觀照我們的中小學教學,過分重視了實現力即應考力的培養,而忽視了思考力和創造力的培養,這是導致國內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不足的主要原因。

我認為,核心素養時代,作為核心競爭力,學習力應當指學生的學習動力、學習毅力和學習能力的綜合表現。學習動力是指學習主體進行學習的原動力;學習毅力是指在學習中具有的持久力,包括學習精神、學習心理素質、學習自控力等;學習能力是指學習主體根據條件的變化,不斷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其中,創造力是學習能力的最高境界。高中新課程方案中把核心素養界定為學科三維目標的綜合表現,我們可以這樣界定:知識能力是學習能力目標,過程方法是學習毅力目標,情感態度價值觀是學習動力目標,學習力是三者的綜合表現,是學科育人的具體化。

因此,核心素養時代,可以從以下三方面培養學生的學習力:

一是學習動力的培養,即落實情感態度價值觀的育人目標。學科教學中的“情感”,不僅指學習興趣、學習熱情、學習動機,更指內心體驗和心靈世界的豐富;教學過程中的“態度”,不僅指學習態度、學習責任,更指樂觀的生活態度、求實的科學態度、寬容的人生態度;教學過程中的“價值觀”,不僅強調個人價值、社會價值,更強調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的統一、人類價值與自然價值的統一,從而使學生內心深處確立起對真、善、美的追求以及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理念。這是學習力培養的動力系統。

二學習毅力的培養,即落實過程方法的育人目標。蘇軾在《晁錯論》中提出:“古今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惟有堅韌不拔之志。”聖人孔子在《論語》中說“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可見,學習毅力培養的重要。培養學習毅力,既要注重授人以漁的方法指導,讓學生掌握學習方法,學會學習,更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生的學習專注力,培養其弘毅致遠、堅韌不拔的學習意志。這是學習力培養的操作系統。

三是學習能力的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是多方面的,腦科學研究表明,人的大腦是由10種思維智能構成的,它們分別是注意力、記憶力、觀察力、理解力、推理力、想象力、思考力、洞察力、內省力、創造力。前五種屬於人的基礎思維智能,後五種屬於人的高級思維智能。基礎思維智能可能幫助人們學習知識,但要運用知識、創造新知識則必須依賴高級思維智能。長期以來,我們的教育重視的僅僅是基礎思維的培養,而缺乏高級思維的培養,這是導致我們的學生不會思維、不能創新的根本原因。再從目標教學理論來看,掌握學習具有六個層次的目標:識記、理解、應用、分析、評價、創造,因此,學習能力的培養,就要落實這六個層次的育人目標,尤其是強化“應用—分析—評價—創造”高階思維的培養,這是核心素養時代深度學習的根本要求,也是學習力培養認知系統的必然選擇。

總之,學習動力、學習毅力和學習能力應是核心素養時代學習力培養的基本內涵。

(作者許興亮,蒲公英評論特約評論員。來源:蒲公英評論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