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魚市場觀光

日本的魚市場觀光

10月13日上午,我來到11日新開張的豐州市場。當天是週六,市場的飲食店、商店第一天對外營業,遊客人山人海,看到每一家飲食店門前都排起了長隊。採訪市場的媒體記者也處處可見。當天有4萬人來到了豐州市場,飲食店前都排起了長隊,有些遊客說排隊將近兩小時才吃上飯。

10月6日,世界第一大規模的魚市場——東京築地市場結束了83年的歷史,整個市場搬遷到了豐州,豐州市場接棒“東京的廚房”之重任。

新建的豐洲市場由三棟獨立建築組成,面積約為 40 公頃,相當於 40 個足球場。市場整體功能設置與築地市場無異。除了海鮮批發、競拍和交易市場,還有青果市場。市場內有海產、蔬果、乾貨、廚具的零售,以及壽司、海鮮飯、拉麵、雞蛋燒等各式各樣的美食,這部分是遊客和吃貨們的天堂。

當天我在豐州市場深切感受到種種旅遊元素。市場內的引導牌、標識都是日文、英文、中文三種文字,頗有國際化感覺。外國遊客頗多,耳邊不時聽到英語、中文、韓語等。由於每家飲食店門口都聚集著眾多食客,各路隊伍混雜,店員有些不知所措。不過顧客盈門,店家總是喜笑顏開。整體市場給人一種非常清潔的感覺,不過仿若還留有鋼筋水泥的味道,未形成築地那樣的“海鮮味”。

市場內建有金槍魚大模型,還擺放著多部幾十年來築地市場內的交通工具——小型電動搬運車,許多遊客好奇地站到搬運車上合影留念。

市場內還有魚市場的歷史圖片展覽。日本魚市場始於1644年,漁夫們把魚供奉給江戶幕府,剩餘的部分拿到日本橋邊販賣,形成“魚河岸”,這就是築地市場的前世。有家壽司店的招牌上寫著“創業江戶末期”,“從日本橋到築地,再到豐州”,可謂見證了日本魚市場的歷史。

市場內還有各種各樣與水產品有關的商店70多家 ,比如漁具店、海鮮乾貨店、漁業資材店、漁夫長靴店、道具店等,各種頗具日本特色、返璞歸真的商品也能讓旅遊者一飽眼福。

遊客可以通過大玻璃櫥窗看到市場內商家買賣的情景,貨物進出、買賣雙方交涉,都成為風景。但是之前在築地市場,人們是可以近距離看到買賣情景的,豐州市場的觀覽方式給人一種距離感。

長年以來在築地市場頗有人氣的金槍魚競拍參觀項目,在豐州市場得以延續。10月15日開始,遊客可以在豐州市場參觀金槍魚拍賣。不過要起個大早,金槍魚競拍是從早上5點半開始的。

據統計,築地市場每天近4萬人進出,賣出商品約1600噸,日成交金額15.5億日元。近年,築地市場成為東京知名的觀光勝地,市場的魚類拍賣場所對遊客開放,使得外國遊客也紛至沓來,並把築地視為現代日本文化的代表性風景。在東京都的觀光介紹資料中,築地儼然成為重點介紹的景區。豐州是否能夠很好地把築地這一品牌發揚光大,讓人拭目以待。一些旅行社已經開始策劃“豐州市場一日遊”。魚市場之所以吸引外國遊客,因為對於沒有吃生魚片習慣的外國人來說,看到如此眾多的魚類和壽司店,總是感到十分新奇,在世界上其他地方難以看到,視其為日本獨特的文化。魚市場有著古樸的氣質,與當代社會形成一定的反差,給人新鮮感。

日本的魚市場觀光

在日本各地海岸,分佈著大小不一的魚市場,大阪、神戶等地也有較大規模的魚市場,比如大阪市中央販賣市場、神戶中央販賣市場等,都是以海鮮類產品為主的市場。日本的海鮮市場都有成為觀光景點的趨勢,共通的賣點有“金槍魚解體秀”。

兩年前,我到了東日本大地震的重災區宮城縣的氣仙沼,發現當地人在海邊的地震廢墟上重建了海鮮市場,也像築地市場一樣,開放“金槍魚解體秀”讓遊客參觀。

氣仙沼的魚市場是與海連在一起的,在海邊可以看到漁船歸來時,漁夫以及魚市場的中介商、賣冰塊和箱子的商家開始忙碌起來,他們之間已經進行過無數次交易,因此形成了套路,生意做得很和諧順暢。魚兒從船上卸下,即刻被墊上冰塊,而後裝箱,被送到市場,送到消費者面前。市場裡,各種新鮮的魚兒以及文蛤、海螺、扇貝等十分誘人。清晨或是黃昏,魚市場邊的港口停靠著大大小小的漁船,構成一幅大自然美景。

在魚市場的旁邊還有個氣仙沼海之市,一樓集結著水產品加工店和飲食店,二樓有觀光信息中心,遊客在這裡可以得到當地的各種旅遊信息。還有個日本唯一的鯊魚博物館。展示鯊魚的實物模型,圖文並茂介紹鯊魚的習性。氣仙沼的鯊魚卸貨量為日本第一。氣仙沼的海岸和魚市場在大地震中遭受重創,觀光信息中心內的電視屏幕上滾動播放15分鐘的災區復興錄像,災區的復興物語成為一種旅遊資源。

大海、漁港、漁船、海鮮、美食、信息……這些要素構成了氣仙沼魚市場的觀光魅力,吸引海外遊客也紛至沓來。(黃文煒)

日本的魚市場觀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