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独睡问题上,我想照养猪的方法来……

1

最近在知乎上看到一个问答:孩子不愿意一个人睡觉,说害怕怎么办?

有网友说,自己八岁的侄子,至今还不敢一个人睡觉,每天变着法子说自己害怕,挤在爸妈中间睡觉,问他害怕什么?他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这件事情,在亲戚朋友圈里传了开来,其中一个说孩子怎么那么没用,说自家三岁的娃早就一个人睡觉了。

哥嫂听了,觉得很丢面子,就向那位亲戚取经,那位亲戚洋洋得意的说道:一到睡点,我就把他关房间里,怎么哭都不理,后面知道哭没用,自然而然就会一个人睡了。

愚蠢的亲戚不知道,让孩子在哭声中独睡,伤心更伤脑。

其实,在睡眠问题上存在不同的选择,并不是缺陷,而是差异。

在孩子独睡问题上,我想照养猪的方法来……

2

不少妈妈总会抱怨,以前我们是没条件,和妈妈挤一起睡,现在他们都有自己的小房间了,都那么大了,怎么还要粘着一起睡呢?

这里,我惊讶地了解到,不只是小一点的宝宝,很多上高中的孩子都不敢一个人睡觉。

最后,一位做心理研究的妈妈发表了不同意见,她说,按照这样的方法,孩子很容易会产生心理问题,,这种恐吓式的做法会让孩子惧怕睡眠,提前焦躁。

此话一出,妈妈们顿时沉默下来,陷入沉思。

让孩子自己一个人睡觉到底是好还是不好呢?

上世纪后半期,在代表着“世界先进文化”的美国城市家庭中,父母们几乎没人怀疑“尽早训练孩子独自睡觉”的正确性,也几乎没人问为什么,因为大家认为这是有文化的人都该懂的“常识”。

哥伦比亚大学生物心理学院主任霍弗尔(M.A. Hofer)就孩子合睡还是独睡的问题做个研究,研究调查结果让人大吃一惊:

与母亲合睡的孩子,体内的皮质醇(cortisol)水平较低,而自己独睡的孩子皮质醇水平较高。

皮质醇是一种应激激素(或俗称“压力荷尔蒙”)如今,大量研究已经证明:水平较高、持续时间较长的皮质醇,对于儿童免疫系统、神经系统等的早期发育,具有很大的负面作用。

研究表明:合睡”或“独睡”的方式并不是问题的关键,重要的是成人能否帮孩子及时缓解“夜间的压力”,让孩子重新进入放松的睡眠状态。

在孩子独睡问题上,我想照养猪的方法来……

3

这些年,新闻里,孩子半夜出门找妈妈,抑郁等问题的比比皆是。很多人说这是常见事件,但要知道,常见,往往是最致命的。

微博上曾出现过一个温暖事件:一个不到两周岁的小宝宝深夜出现在大街上,浑身冻得直哆嗦,幸好碰上了一个外卖小哥,脱下自己的衣服给小宝宝裹上,并报警找到了的他的父母。

父母一过来,情绪很激动,警察叫他们去里面确认一下是不是自己的孩子,一进去,孩子就哭了,父母很激动的抱着孩子。

网友纷纷为外卖小哥点赞,但值得注意的是,宝宝的父母是趁着孩子熟睡,出门去吃夜宵。

生活中,很多父母都认为把孩子哄睡了就好。

成长过程中,每个孩子玩累了就会睡,在这过程中,极度渴望父母陪在自己身边。

近几年来,有不少育儿专家学者提出孩子在什么年纪就应该强制独睡理论。

其实,对孩子来说,最好的睡眠莫过于父母的安抚,注意孩子的接受程度,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你一定不知道,安抚孩子睡眠,会增加孩子的幸福指数。

在孩子独睡问题上,我想照养猪的方法来……

4

如今,越来多的家长喜欢谈到一个词“独立”

放在教育里,其实就是家长希望孩子从小就学会独立自主,通俗来说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要有自己的判断力。

可这种独立不是这样靠恐吓就有的,而是原生家庭一天天培养和影响出来的。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经过近10年的数据收集,就发现能走到人生丰盛顶点的人,大多童年都有父母高质量的陪伴。

有两个女儿的马伊琍,曾经受“独立育儿理念影响“,坚持跟大女儿分开独睡。

但是她带二胎的时候,认为活生生的带孩子的经验胜于理论,曾在微博上感概:分明越是满足依赖感是从婴儿时期就能得到充分情感回应的孩子,长大才会有安全感才真正独立。

在爱与安全感两个要素之间,任何一个要素的缺失,都将对孩子的成长造成不可修复的伤害。

只要给足了安全感,独睡真的不是什么难事。

那么,该如何正确引导孩子接受独睡呢?

言语鼓励,帮助孩子克服胆怯心理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由于大脑发育和生活经验的积累使得他们已经能够理解并接受许多道理了。家长可以通过小故事、儿歌等向宝宝宣传独自睡觉对身心发育的种种好处,还可以平静委婉地告诉孩子,自己以前也是如此害怕,后来习惯了就不怕了。

朗读者中袁泉坦言。

在年少离家求学时,母亲在宿舍宿舍床头留下的那290封家书,就是自己在外求学的最大力量。

在挫折面前不气馁,要保持良好的情绪吗,振作起来!

布置一个孩子喜欢的环境

父母可以尽可能的让孩子发挥主动性和想象力,,和孩子一起布置他的房间,并暗示孩子,房间就是属于他自己的,可以做很多事情而不被爸爸妈妈打扰。

这样,孩子会感到他长大了,有了自己的一片小天地。从心理上满足了孩子独立的需要,同时为孩子创造了单独睡眠的环境。

把握分寸,循序渐进

有的孩子与父母分房睡会出现反复现象,可能半夜就跑回父母的大床上,不愿意回自己的房间了。

家长不应该对孩子大声呵斥,令孩子感到更紧张更清醒,也不应心一软,就接纳孩子,结果前功尽弃。

父母应坚持把孩子送回去,鼓励并陪伴他重新入睡。当孩子生病或遇到挫折时,他们需要爸爸妈妈的关心和安慰,这时,可以与孩子暂时同睡,满足孩子的生理心理需要,同时也方便家长照顾。

因此没有特殊情况,不必在怎么睡的事情上过于较劲,因为总有一天,孩子会自己离开我们的房间,并且总有一天,他还会离开我们的家门。

良好的引导,往往是生活的中的一点一滴,通过科学方法慢慢培养出来的。

在孩子独睡问题上,我想照养猪的方法来……

5

别让孩子因为你的熟睡,丢了命

一名出生仅33天的男婴因为窒息离开了人世。

前晚睡觉时,这个小宝宝与父母同床睡在了父母中间,凌晨3点50分许,宝宝的父母发现他没有了呼吸,120急救车将他迅速送至医院抢救,最终因窒息抢救无效死亡。

“熟睡中的父母对婴儿造成意外伤害的事件屡见不鲜。”

近年来随着年轻人生活水平的提高,能够让婴儿单独睡在一张婴儿床上的家庭越来越多,因此婴儿熟睡中被压甚至致死的事件相对过去十年是少了很多。

比起侥幸,我们要知道睡眠的底线是什么,婴儿不能因为睡眠方式而受新生儿猝死之累。保证婴儿的睡眠安全,是任何睡眠问题最核心的前提

在孩子独睡问题上,我想照养猪的方法来……

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存在,照本科宣也许会让我们看不到自己的孩子,因为这个世界上根本不存在通用的教养方式。

就像社会学家Suan Stewart 所说:

育儿是文化、社会、家庭具体情况的结合,要知道,”没有父母是完美的“,采取适合自己孩子和家庭的方式,才是最正确的打开方式。

因为,孩子的成长,终究是所有系统作用下的综合成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