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葩說》的那些年

早些年,看奇葩說的時候,我第一個記住的就是顏如晶。

她有些笨拙的模樣,看起來很是內向,根本想象不到,她會在未來《奇葩說》的舞臺上一直走到現在。

看《奇葩說》的那些年

那個時候,《奇葩說》給我的笑點,主要來自於顏如晶的吃雞。

當然,馬薇薇的犀利,肖瀟的少奶奶稱號,範湉湉的膽大心細,都能給人深刻的印象。

看《奇葩說》的那些年

但,當我看第二季《奇葩說》的時候,我只想看顏如晶還在不在。

她在啊?

那時,有些欣慰。感覺她是一群虎狼之師裡的那個小綿羊,可是,關鍵時刻,還能發揮出獅王的威力。

《奇葩說》需要這樣的選手!

看《奇葩說》的那些年

這個世界是多元的,人的性格是複雜的,各種各樣的人在一起構成的奇葩說,充滿了很多的未知性和趣味性,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人加入,也吸引了越來越多的觀眾。

我初看《奇葩說》是一次偶然的機會,也許是節目名字比較古怪,也許,內心裡還覺得自己是一個特別的存在,可以歸為奇葩這一類。

能讓我一直有動力看下去,是因為這是一個有辯論性質的節目,既看了綜藝,又能學會一些辯論知識,也算給自己的一個充電站。

看《奇葩說》的那些年

雖然一開始,自己純粹是為了綜藝,壓根學不到什麼辯論知識,但這樣一個有點乾貨的節目,一直留在自己這些年的必看節目單裡。

直到今年,工作了很多年以後,我終於能從中看出一些辯論技巧,也終於發現了選手與主持人的高妙之處。

詹青雲,不僅邏輯嚴絲合縫,知識儲備更是令人敬佩,她教會你:女孩多讀書,是一件充滿榮光的事。

看《奇葩說》的那些年

顏如晶,一路走來,看得出她在不斷成長,從前蠢萌蠢萌,吃雞是她最大的笑點。現在,邏輯是她強有力的武器。

正如馬東老師說,她講的點都很普通,但她講出來,就讓人更信服。

肖驍,從一個無理取鬧的少奶奶,變成一個真正的邏輯性辯手,他在這個舞臺上,完成了一次人生的蛻變。

看《奇葩說》的那些年

暖心的黃執中,不斷在大眾的聲音裡尋找自我的馬薇薇,理性的邱晨,好男人陳銘,還有那個想當影后的範湉湉,開始主持生涯的姜思達……有太多人,在這個舞臺上,給過我們驚鴻一瞥。

看《奇葩說》的那些年

一個人經歷得多了,活得會更加通透。

高曉松老師,一個混娛樂圈的知識分子,總是不經意間吹起自己精彩的人生。他說,覺得老天已經很厚待自己了。

教會我們活著,是一件值得慶幸的事。

看《奇葩說》的那些年

經濟學家薛兆豐,感覺經濟學從他嘴裡說出來,是那麼簡單,好像生活中處處都跟經濟學有關。把學術性的枯燥乏味轉變為生活性語言,接地氣,這才是真正的經濟學家。

看《奇葩說》的那些年

蔡康永老師,充滿智慧的男人,情商高,他娓娓道來的一縷清風,好似化骨綿掌,輕易攻破你的心防。

看《奇葩說》的那些年

對每一個人的講話都能應對自如的馬東老師,不僅是一名優秀的主持人,也是一個段子手,輕輕鬆鬆就能讓大家破涕而笑。

看《奇葩說》的那些年

離開《吐槽大會》的李誕,在《奇葩說》的舞臺上,還能釋放他嚴肅文學的底蘊。

看《奇葩說》的那些年

有些人,在人生中,該有的都有了,還在生活中奔忙。

當人到了一定程度,比的不再是誰掙錢多,誰掙錢少,而且自身存在的價值。

一個人真的應有盡有,只要他還在活著,他都得找一個為之奮鬥的目標。那樣,生活才有奔頭,人生才有意義。

看《奇葩說》最大的好處是,能從選手的辯論中,看出一件事情的正反兩面,通過糅合將其變為自己的東西,從那些導師和辯手的過往經歷中,獲得一些積極正面的人生態度。

看《奇葩說》,勝似讀一本好書。

希望下一季,《奇葩說》能給我們觀眾帶來更多的驚喜。

看《奇葩說》的那些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