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创:中国传统家训之健康养生篇

关于养生的方法,颜氏强调从日常实用者入手,勤学常练,讲求节制。例如,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爱惜和保养精神,调理与养护气息,起居应有规律,饮食不能过饱,穿衣冷暖适当。平时可以依据体质的状况,吃一些滋补或调理药物,如槐实、杏仁、枸杞、黄精、白术、车前等,从中能得到很多好处。老年牙齿松动时,可以在每天早晨叩齿三百次,长期坚持去做,就能获益。

清代大学士张英把“致寿之道”归纳为四个字:慈、俭、和、静。“慈”就是要有爱心,要懂得关爱他人,乐于助人,决不可有害人之心,行损人之事。“人能慈心一物,不为一切害人之事,即一言有损于人,亦不轻发,推之戒杀生以惜物命,慎翦伐以养天和,无论冥报不爽,即胸中一段吉祥恺悌之气,自然灾沴不干,而可以长龄矣。”“俭”就是要戒奢靡,戒挥霍,朴素简约,淡泊自甘。“俭于饮食,可以养脾胃;俭于嗜欲,可以聚精神;俭于言语,可以养气息非;俭于交游,可以择友寡过;俭于酬酢,可以养身息劳;俭于夜坐,可以安神舒体;俭于饮酒,可以清心养德;俭于思处,可以蠲烦去扰。”这些都对健康长寿有益。“和”就是要心情愉悦,襟怀坦荡。“人常和悦,则心气冲而五脏安,昔人所谓养欢喜神。”他在书中引用一位明朝人的话说:“日间办理公事,每晚家居,必寻可喜笑之事,与客纵谈,掀髯大笑,以发舒一日劳顿郁结之气”,认为“此真养生要诀”。他还转述一位年过百岁的农村老人对长寿经验的回答,说“予乡村人无所知,但一生只是喜欢,从不知忧恼”,他认为这一点是“名利中人”很难做到的。“静”就是要一无挂碍,去浮戒躁,从容镇定,宠辱不惊。“凡遇一切劳顿、忧惶、喜乐、恐惧之事,外则顺以应之,此心凝然不动,如澄潭,如古井”,则一切纷扰自然无所施其害。他总结说,“此四者,于养生之理,极为切实”,是比起“服药导引”更加重要的养生要义。(《家训辑览》)在此书的另外地方,张英还讲到了养生的具体禁忌,提出“养生六慎”:“养身之道,一在谨嗜欲,一在慎饮食,一在慎忿怒,一在慎寒暑,一在慎思索,一在慎烦劳。有一如此,足以致病,以贻父母之忧,安得不时时谨凛也。”这六慎之中,不少也与修身养性有着紧密的关联。

在古人家训中,通过修身以养生,或寓养生于修身的内容,比较集中在四个方面:一曰戒贪;二曰戒多欲;三曰戒恼怒;四曰亲近自然,动静相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