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进中原走不通,后院又了起火,楚国迎来宿命中的克星

风水轮流转

自从晋楚弭兵会盟之后,两国达成默契,有钱大家一起赚,总算是肥水不流外人田,相约共同维护两国霸权。本来谈判是无奈之举,实力恢复之后,按照传统是要马上翻脸的,可是晋楚两国各有烦心事,加上实力不允许,也就勉为其难的发扬契约精神了。

北进中原走不通,后院又了起火,楚国迎来宿命中的克星

弭兵之会刚结束,楚王还没来得及安享太平,就驾鹤西去了,按说儿子应该接班,无奈年纪小,镇不住场面,楚国能人又多,保留剧目再次上演,公子围欺负侄子年纪小,自己弑君自立,是为楚灵王。作为历史上有名的昏君,楚灵王在位十年,上下离心离德,最后在荒郊野外自挂东南枝,他的弟弟登上王位,是为楚平王。

熟悉的剧情

楚国之所以遵守契约,与晋国为首的中原各国保持和平,除了实力没有恢复之外,主要的原因是后院起火。楚国以蛮夷自居,自从实力暴涨之后,那是横行江淮多年,柿子专拣软的捏,看谁不顺眼,就找谁的麻烦,各小诸侯国那是饱受欺凌。虽说北上中原受阻,说到底还是天下一霸,只要打得过,他就往死里欺负人。

北进中原走不通,后院又了起火,楚国迎来宿命中的克星

冥冥之中,自有定数。上天注定不会让楚国太寂寞,虽说和晋国签了和约,但是新的对手又出现了,那就是吊打楚国的克星,吴国。吴国地处东南,原也是楚国的小弟,后来实力渐增,开始强大起来,以蛮夷之地而自立为王。不过吴国称王,比楚国称王要说得过去,吴国国君是正宗的姬姓嫡系,称得上是根正苗红。

来而不往非礼也

话说楚国宗室巫臣,因为和楚国大将子反争夺春秋第一美女夏姬而结怨,后来巫臣趁出使齐国之际,携美人夏姬私奔,投靠了晋国。虽说巫臣抱得美人归,又在晋国当了官,可家里边人,却因此被杀了个精光,巫臣因此怀恨在心,时刻想寻求报复楚国的机会。后来奉晋侯之命出使吴国,便把用兵之法教授给了吴国人。吴国人活学活用注重实践,开始拿邻居楚国练手,并从此拉开了吴楚争霸的序幕。

北进中原走不通,后院又了起火,楚国迎来宿命中的克星

俗话说:没文化,胆子大。断发文身的吴国人生性剽悍,开始不断的给楚国找麻烦,楚国此时正忙于和晋国争霸中原,没太把吴国当回事,一来二去,吴国人尝到了甜头,开始乐此不疲,等到楚国腾出手来,准备好好修理吴国,才发现原来的小弟,已经是兵强马壮的实力派,不是那么好对付的。既然如此,就让你知道马王爷到底有几只眼。

恶人自有恶人磨

兔子不吃窝边草,在春秋时期却是正好相反,远交近攻才是王道,楚国在其他诸侯眼里是庞然大物,在吴国眼里却是纸老虎,“吴侵楚”这三个字,在史料中多次出现,足以证明吴国人的英勇,而且吴楚交战多次,吴国胜多败少,怎么打怎么赢,端的是楚国克星。

北进中原走不通,后院又了起火,楚国迎来宿命中的克星

吴国敢于捋虎须,楚国自然要还以颜色,多次出兵征讨,不是无功而返,就是损兵折将。在斗争中成长的吴国,不断的总结经验,多次主动出击,而且战果颇丰,实力迅速壮大,并和中原各国取得联系,成为了楚国地位最大的威胁者。

彼可取而代之

要说中原的小诸侯国们,也真是机灵,眼看楚国一次次被吴国揍的满头包,心眼也就活泛起来,开始和吴国勾勾搭搭,最终投向了吴国的怀抱,为了向吴国展示决心,他们和楚国分手,楚国气的没办法,打仗又干不过人家,也只能说打落门牙肚里吞,拿起小本本,先把账都记下来,以后慢慢算。

北进中原走不通,后院又了起火,楚国迎来宿命中的克星

要说楚国真是流年不利,外边仗打不赢,里面事情也搞不定,楚王老婆离家出走,太子流亡国外,手下大臣跑路,后来楚国国都被破,楚王自己最后落得个鞭尸三百的下场,楚国的霸主地位渐渐被吴国所取代,如果不是后来勾践同志的操作比较6,给吴王夫差来个了背刺,楚国也许早就吴国所灭,消失在历史长河中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