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省博物館三件國寶背後的祕密等你揭開~

在第五期節目中,來自雲南省博物館的三件國寶:

四牛鎏金騎士銅貯貝器、大理國銀鎏金鑲珠金翅鳥和聶耳小提琴為我們揭開了一段段塵封的歷史。節目沒看過癮?想要了解更多關於這三件國寶的故事?快跟官微君一起來揭秘~

四牛鎏金騎士銅貯貝器

雲南省博物館三件國寶背後的秘密等你揭開~

青銅貯貝器,古滇國貴族用它來儲存貨幣海貝,它也是彰顯權貴地位、祭祀祖先、歌功頌德的重要器物。在諸多貯貝器中,這件四牛鎏金騎士銅貯貝器,尤為珍貴。

雲南省博物館三件國寶背後的秘密等你揭開~

它高50釐米,蓋徑25.3釐米,器身兩側有虎形雙耳,器蓋上鑄有四牛。在整個器物最顯眼的位置,有一名鎏金騎士,好像一位“金甲神人”,威武不可侵犯。 騎士跨坐於馬上,馬昂首翹尾,全身鎏金,顯得格外耀眼醒目。四頭環繞而行的牛也許代表了墓主人生前擁有大量的財富,位於中央居高而下的騎士則可能代表著墓主人的極高權力與非同一般的身份地位。

大理國銀鎏金鑲珠金翅鳥

金翅鳥,又稱“迦樓羅”,源自古代印度神話傳說,是佛教天龍八部之一的護法形象。它鳴聲悲苦,以龍為食,兩翼伸展時可達336萬里,能消除水患。據記載,大理國舊時為澤國,水患頻發,佛便指派金翅鳥取龍為食,制龍鎮水。於是後來,人們就將金翅鳥立於塔頂或藏於塔內,尊其為鎮水之神

雲南省博物館三件國寶背後的秘密等你揭開~

聶耳小提琴

聶耳的日記中,他曾多次提到自己的小提琴。比如在1933年1月31日,他寫道:“今天和小提琴的感情特別好,有空便回來拉,開過三次琴箱。”1934年1月29日,他寫道:“從今年第一天第一時起便不斷地努力練習小提琴。”甚至在他離世的前一天,1935年7月16日,他在日記中仍提到“明天開始新計劃,隨時不忘的是‘讀書!’‘拉琴!’。”

雲南省博物館三件國寶背後的秘密等你揭開~

聶耳過世後,他的遺物被家屬收回國內,解放後,全部捐贈給了雲南省博物館,其中就包括這把他至愛的小提琴。這把小提琴自始至終一直伴隨著聶耳,見證了這位人民音樂家短暫而輝煌的音樂人生。

那麼,本期的三件國寶哪一件給你留下了最深的印象?你最喜歡的是哪一件呢?快來留言區為你喜歡的國寶蓋章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