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房地产“驯化”的农民

某个一直劝大家买房的房地产大佬(不让提)在自传里面讲过这样的故事:事业有成之后,回到阔别几十年的插队乡村,深感当地百姓的穷困,回北京后写信给当年的老村长,让其组织了当地一批具有初中文化以上的年轻人来自己的公司打工。……事是好事,毕竟单从收入来讲是在农村的10倍以上。

但让其没想到的是:不足三月,所有的人,男男女女都跑了回去。

理由呢?猜测是这群人习惯了陕北高坡的“信天游”,难以适应到处讲规矩的城市生活。

被房地产“驯化”的农民


大概10年前,我们的媒体上经常讨论中国人素质的问题。其矛盾的冲突点就在于公共场合的行为举止产生的差异:乱扔垃圾·随地吐痰·不排队……等等

当第一批来自农村的人开始进城务工的时候,同样遇到了各种公共空间的矛盾冲突,大家应该都有所接触,我也就不多描述。


农村人缺少“素质”吗?

恰恰相反,农村反而离商业社会更远,社会组织方式更依赖于宗族·邻里关系,更热情好客,心地善良。但为什么在城镇化的过程中出现问题了呢?

最大的原因在于缺少“训练”,在农村每个人一套房子,在家里大声喧哗不会影响其余人;公共空间足够广阔,不必排队·争抢……

来到城市之后,面对如此密集的人口和空间,公交·公厕·公园……包括与更多的人共用一栋住宅,势必需要重新调整自身的行为方式。

改变是渐进的,房地产带来的巨大城镇化进程,让越来越多的老百姓开始接触并习惯城市生活

被房地产“驯化”的农民


买房就是投资。在城镇化的进程中,农民是很被动的。他们既不像原住民那样能够通过拆迁享受更大收益;也因为处于产业链的下游,收入较低;更重要的在于:为了孩子,他们不得不进城买房。

以此,在房价疯涨了十多年后,这波风潮传导到了农村,传导到了中国最基础的群众。“存钱是在贬值,买房就能升值”,可以说几年的房地产发展,直接的改变了农民的投资观念和消费方式。


聊点开心的……

以上的改变还只是限于进城买房这个过程。一种更为深入的改变农村产业的事情正在发生, 去年一大群房企响应号召,在全国各地做起了“产业扶贫”,模式大同小异,依靠产业发展直接的把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

核心在于两点:1.土地经营权流转,农民享受土地出租收益;2.企业牵头发展特色农业,农村剩余劳动力以产业工人身份参与劳动

固定土地收入+工资,收入是以前的好几倍。朝九晚五上班,生活规律不辛苦,还能不受季节性农业灾害影响。

我问我们村的那些人:还能回去种地吗?有点难了……

被房地产“驯化”的农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