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死前下了这道命令?部将不解?令后来的历史学家们困惑不已?

公元219年十月,一支戎装严整的军队出现在残破的洛阳城北。一时间,洛阳城的夏门外,旌旗飘舞,盔甲闪亮。士兵列队行进各种车辆和战马穿流不断。很快,军中特有的帐篷就如同雨后的蘑菇一般,出现在邙山的脚下。 这正是是曹操率领的西征汉中的军队。

但这次西征,对于曹操和他的大军而言,却不是一次风光的凯旋。

汉中战役,曹操经历了一次苦涩的失败。他的军队被正处于鼎盛时期的蜀汉击败,失去了汉中的土地,亲信大将夏侯渊又死于定军山,被刘备的大将黄忠所杀。原本得陇望蜀的战略受到了极大的挫折,不得不撤军回到中原。汉中战役,也是曹操军旅生涯的最后一次败绩。

这一次来到洛阳城下,曹操的人生轨迹也即将回归到原点。

四十多年前,他仕途的起点正是在洛阳;人生的辉煌也源于洛阳,讨董卓、破袁绍、征吕布、迎汉献帝到许都,这些荡气回肠的英雄业绩无不与他在洛阳的经历有关。

曹操死前下了这道命令?部将不解?令后来的历史学家们困惑不已?

曹操不是一个惧怕失败的人。相对于一生中的起大落,汉中的军事失利对他而言,也仅仅是一个小小的挫折。但是,疾病和衰老这两个对手,却将要摧垮这位乱世英雄的意志。他纵然有老骥伏枥的壮心,却也不能跳出生老病死自然规律。

曹操累了,他确实感到了走到生命尽头的落寞与恐惧。

这年冬天,也就是他率军驻跸洛阳不久,曹操下令:重新修筑洛阳城。

曹操的这道命令,不仅使他的部将不解,也令后来的历史学家们困惑不已。经过十几年的征伐,曹操基本上已经统一了北方,在他控制下的东至辽东,西到西域,南临长江,北控大漠的广大疆域里,有许多繁华富庶的城市。最适合作为都城居住的,应该是当时称为许都的许昌,那里是曹操迎接汉献帝所建。从政治意义上,已经是东汉的权力中心。

曹操死前下了这道命令?部将不解?令后来的历史学家们困惑不已?

另一个城市,是曹操的祖籍所在的邺城。自建安二十一年汉献帝册封曹操为魏王,他就为自己选定了封地,并定都邺城。在邺城,曹操为自己建造了宫室、宗庙,由太子曹丕镇守。而洛阳,在经历了董卓之乱后,荒废已三十余年,几乎已经成了一座破败之城。

残破的洛阳城,究竟是什么吸引着曹操?

曹操的筑城活动,是从洛阳北部的尉廨开始,这是一座普通的县衙,也是他临时的居所。这个地方几乎到了邙山的南麓,离东汉都城有数十里之遥。在东汉政权强盛之时,它甚至不能称之为京畿重地。

从当时的情势可以看出,曹操是决意要重建一座洛阳城。他采用的是易地而建的做法,这是一个极为明智的决定。

从建筑学的角度看,没有在东汉的老城区重建的原因,主要是老城区的宫室或焚毁、或倒塌,整体过于残破,没有可以利用的建筑,而拆除这些宫殿的废墟是极其困难的。尉廨是附近找得到的较为整齐的建筑,稍加改建就可以满足基本的行政需要。随后,他又下令开始修建著名的建始殿,这是曹魏以洛阳为都城所修筑的第一座像样的,宫殿形式的建筑。

曹操死前下了这道命令?部将不解?令后来的历史学家们困惑不已?

两千多年后的今天,我们在白马寺以东约十公里,陇海铁路北边,可以发现一个名叫金村的村庄,它的东北边,依然存有曹操兴建的建始殿的高台。如今沧海桑田,放眼望去,到处是阡陌纵横的田野,绿茵遍地的庄稼,已经看不出当年建始殿的痕迹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