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辱负重,熬死五朝皇帝,终得帝位,还有比这更励志的吗

故事的主人公,唐宣宗李忱,是唐宪宗李纯的第十三个儿子。

初,宪宗纳李锜妾郑氏,生光王怡。怡幼时,宫中皆以为不慧,太和以后,益自韬匿,群居游处,未尝发言。

他的生母郑氏,本来是镇海节度使李锜的小妾,李琦叛乱失败后,女眷按唐律没入掖庭为婢女。

忍辱负重,熬死五朝皇帝,终得帝位,还有比这更励志的吗

郑氏运气好,被分配给宠妃郭贵妃作侍女。果然跟着红人机会多啊,她居然被唐宪宗临幸,生下了李忱。

李忱出身这样卑贱,虽然是皇子,却从来没有皇子的待遇,总是被兄弟姐妹们嘲笑。他本来就口齿不伶俐,又天天被人取笑捉弄,就越发孤僻,越发沉默寡言了。

他还一直病歪歪的,十几岁时还生了一场大病,差点儿死掉。身体不好,脑子也差,简直是一无是处,连太监宫女都瞧不起他。

不过此时还好,夺嫡之战发生在唐宪宗二十个儿子中的前三个儿子里,他只是被人愚弄而已,没有生命危险。

第一朝,李忱的父亲宪宗李纯

宪宗的正妻是郭氏,但他却没有把她立为皇后,因为这位郭氏,身份太不同寻常了。

郭子仪平定安史之乱、再造李唐王朝、却也功高震主,还好他识时务、知进退,让皇帝安心。代宗把长女升平公主嫁给他儿子郭暧,两家联姻、以示安抚。这两人,也就是戏曲《醉打金枝》的那两口子,生下了郭氏,长大后嫁给了还是广陵王的李纯。但宪宗始终担心郭家势力太大,干预朝政,就没有立郭氏为皇后,这样没有嫡子,就可以长子为太子了。郭贵妃心里不服气,就在朝野内外广结党羽,暗中布局。不知道这位太子是不是被人暗算,居然两年后就一病不起、突然死去了。宪宗本想改立次子为 太子,但顶不住前朝后宫的压力,不得不立郭贵妃的儿子李恒为太子。

忍辱负重,熬死五朝皇帝,终得帝位,还有比这更励志的吗

第二朝,李忱的哥哥穆宗李恒

宪宗服食丹药暴毙后,李恒即位,为唐穆宗,立刻派神策军诛杀了皇次子李恽和支持他的宦官势力,还把宪宗生前宠信的宦官和大臣或杀或贬,提拔了支持自己即位的舅舅郭钊兄弟和宦官梁守谦、王守澄等人。

穆宗李恒太骄奢淫逸、花天酒地,即位没两年就中风了,再加上服食丹药,很快就死了。

第三朝,李忱的侄子敬宗李湛

唐敬宗李湛登基后,不仅比他的父亲更加喜欢玩乐,还脾气很坏,动不动就打人杀人,让很多人对他怀恨在心,即位两年后就被宦官刘克明、苏佐明杀死。刘克明等人伪造圣旨,打算立宪宗的儿子绛王李悟为皇帝。但宦官王守澄、梁守谦不服,指挥神策军杀死刘克明和绛王李悟,立敬宗的弟弟唐文宗李昂为帝。

第四朝,李忱的侄子文宗李昂

文宗李昂登基后,宴请李唐皇族,大家都给新皇帝拍马屁,但李忱却依然躲在角落里不说话。李昂很不高兴,就下令让人逗这个不识时务的叔叔李忱说话。没想到,不管人们怎么取笑、戏弄、侮辱,李忱始终如同傻子一样没有反应。《旧唐书》记载:文宗、武宗幸十六宅宴集,强诱其言,以为戏剧,谓之“光叔”。武宗气豪,尤不为礼。其他人笑一笑就过去了,但是文宗的弟弟颍王李炎却起了疑心。文宗李昂想打击宦官势力却没有成功,反而被宦官软禁,最终病死。

忍辱负重,熬死五朝皇帝,终得帝位,还有比这更励志的吗

第五朝,李忱的侄子武宗李炎

文宗死后,神策军左右护军中尉宦官仇士良、鱼弘志迎立颍王李炎为唐武宗。武宗李炎登基后,杀死了哥哥文宗的妃子杨氏、太子陈王成美、差一点成为太子的安王溶等人。当然,他也没有忘记李忱。他认为,即使是傻子,也不可能对什么都无动于衷,李忱一定是在装傻充愣、图谋不轨。于是,他想方设法去试探李忱,却一直找不到破绽。有一年冬天,李炎带着皇族游玩。途中,李忱坠马失踪。李炎本以为免得自己动手了,没想到李忱居然被人救回来了。《贞陵遗事》中记载:

唐宣宗在藩时,常从驾回,而误坠马,人不之觉。比二更,方能兴。时天大雪,四顾悄无人声。上寒甚,会巡警者至,大惊。上曰:“我光王也,不悟至此,方困且渴,若为我求水

李炎觉得不能掉以轻心,必须除掉后患。于是李忱被抓进了永巷关押起来。李炎的哥哥被宦官害死,拥立自己的宦官势力又日渐壮大,让李炎不能心安。李炎决定联合宰相李德裕削弱宦官集团的势力。宦官仇公武发现情况不对,就劝李炎杀了李忱,自己却违抗圣旨,假装杀死李忱,实际上却把他装在粪车里,偷偷送出宫中,作为闲棋,以备不时之用。之后李忱去了哪里,史书没有记载。很多唐朝野史说,李忱隐姓埋名、出家为僧,跟随香严闲禅师修行。香严闲禅师慧眼如炬,觉得李忱这人看似沉默寡言,却是大智若愚,肯定不是凡人,就暗中观察他。

忍辱负重,熬死五朝皇帝,终得帝位,还有比这更励志的吗

有一次,两人在山中遇见一条瀑布。禅师诗兴大发,口占一绝,曰:

千岩万壑不辞劳, 远看方知出处高。

这两句诗,细细品来,大有深意。

表面是说,涓涓细流,腾石注涧,在经历“千岩万壑”的艰险后,才形成了壮观的瀑布。但是,惟有从远处望去,才知道它来自云烟缭绕的峰顶。暗中是说,我知道你经历了千辛万苦,不是凡夫俗子,而是帝王之后,你还要继续和我装吗?

禅师假装说,他才力有限,做不下去了,试探李忱,问他能不能续上后边的两句。

这两句,怎么续呢?同样的咏瀑布诗,白居易是这样说的:“何必奔冲下山去,更添波浪向人间”。如果是这样,心灰意冷、看破红尘,以后恐怕就没有晚唐中兴之帝宣宗李忱了,而是多了一位得道高僧。李忱知道禅师发现了他的身份,就不再伪装,大大方方说出了自己的志向:溪涧岂能留得住, 终归大海作波涛。

这两句诗的气势果然非同凡响,是真真切切的帝王之音。一方面,从表面上回应了前两句,不仅文采斐然,还立意高远,让这首《瀑布联句》最终入选全唐诗。

另一方面,也在暗中回应了禅师的疑问,他不愿意青灯古佛一辈子,还是想登上大位,成为一国之君。当武宗病危时,宦官们认为李忱既懦弱无能又疯疯傻傻,容易控制,不像前几个皇帝一样爱找他们的麻烦,就把他迎回长安。武宗病死后,以马元贽为首的宦官们拥立李忱为新皇帝。没想到这个皇帝和他们预期得完全不一样。

忍辱负重,熬死五朝皇帝,终得帝位,还有比这更励志的吗

李忱勤于政事,孜孜求治,喜读《贞观政要》。他在位期间,整顿吏治,并限制皇亲和宦官,将死于甘露之变中除郑注、李训之外的百官全部昭雪 。对外关系上,击败吐蕃、收复河湟,安定塞北、平定安南。尤其是收复河湟,这是安史之乱后,唐对吐蕃的重大军事胜利之一。李忱在位时期是唐朝继会昌中兴以后又一段安定繁荣的时期,历史上把这一时期称之为“大中之治”。李忱性格明察沉断,用法无私,从谏如流,重惜官赏,恭谨节俭,惠爱民物,所以直至唐亡,百姓仍思咏他,称其为“小太宗”。

看了这段历史,你是否也觉得,身处那样的逆境,还能不忘初心。这样的诗句,是不是足够励志呢?

点击↓↓↓下方,获取更多相关资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