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處事是用什麼方法呢?

做人處事是用什麼方法呢?

做人處事是用什麼方法呢?

有的人做人處事很粗魯、很快,有的人很慢,造成了失誤,最好的方法就是隨緣自然。

今天這個事情能做,我就幫別人做;今天這個事情不能做,我就隨緣吧。自然隨緣,那是處事法;為善修心,那是出世法。所以,我們要修今後將來成佛道路的人,就是要懂得為善,要懂得修心。

大家知道馬克·吐溫是一個哲學家,這個人非常有智慧,他很喜歡借書,但是鄰居非常小氣,不想借給他,於是鄰居就想了個主意。有一天,馬克·吐溫又到他家來借書,這個鄰居就說:“好吧,不過我和妻子剛剛訂了一個規矩,從我們家這兒借去的書,必須當場閱讀。”過了幾天,鄰居來向馬克·吐溫借割草的機器,馬克·吐溫笑笑說:“當然可以,不過我也訂了一個規矩,從我們家借走的割草機,必須在我們家的草地上使用。”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人在種因的時候總想不到後果,你今天種了什麼因,就會得到什麼果,因果輪迴,因緣果報,你種因一定會有果報。

“菩薩畏因”,菩薩在每做一件事情之前先會想這個事情的結果,而人是先做了再說,出了後果才來擔心,求菩薩保佑,這就是“眾生畏果”。等於菩薩考慮怎樣防火,眾生考慮怎樣滅火。

所以,“修己以清心為要,涉世以慎言為先”,也就是說,一個人要把自己修好,心要清淨,一個人做事情,以謹慎語言為先。

很多人事情還沒開始做,就告訴別人自己能幫別人做到怎麼樣,承諾一定怎麼樣,最後,事情沒有做成,失去了人家的信任。

改過必生智慧”,一個人必須要改變,你才能生智慧;“護短心內非純”,一個人經常護著自己的短處,總是解釋“我不是這個意思,我怎麼樣,我怎麼樣……”,這個人一定不是內心很純潔的人。六祖說過:“若是修道人,不見世間過,若見他人非,自非卻是左。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如果你是修學佛法的人,你不會去計較人間的過失和對錯,如果你看見別人的不好,實際上你自己已經陷入到是非當中啊。

做人處事是用什麼方法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