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綠皮書》後,這3部“黑白配”電影也不能錯過

《綠皮書》可能是有史以來“最親民”的奧斯卡最佳影片之一。

導演和編劇成功地把原本沉重的種族題材講得舉重若輕,深刻卻不失幽默,兩位老戲骨也大飆演技,共同成就了奧斯卡級別的演出。

影片在獲獎後第一時間內地公映,不到三天便票房過億,在豆瓣、貓眼等平臺更取得了8.9、9.6的超高評分。一改奧斯卡影片叫好不叫座的頹勢。

看完《绿皮书》后,这3部“黑白配”电影也不能错过

《綠皮書》的成功可以說是套路與反套路的勝利。

乍看上去,《綠皮書》的故事並無太多新意——經典的公路片+雙男主套路。

兩個階層不同,立場各異的人因為一場兩個月的公路旅行被強行綁定在一起,通過朝夕相處,互相瞭解,隔閡和偏見被逐漸打破,兩人之間也產生了一種惺惺相惜的革命友誼。

看完《绿皮书》后,这3部“黑白配”电影也不能错过

兩位主角都極具性格色彩,一個是在街頭摸爬滾打,看似粗鄙不堪的白人司機,一個是受過良好教育,精緻到一絲不苟的黑人音樂家。

把這樣兩個風馬牛不相及的性格人物放在一起,戲劇衝突和喜劇效果也就自然而生。有關種族問題的討論也被巧妙地寓於其中。

看完《绿皮书》后,这3部“黑白配”电影也不能错过

要說最大的創新,莫過於《綠皮書》“顛倒”了白人與黑人的傳統人設,讓黑人成了高高在上的被服務者,而白人成了來自社會底層的服務者,這種身份倒置也為影片增添了額外的樂趣。

看完《绿皮书》后,这3部“黑白配”电影也不能错过

從1968年的奧斯卡最佳影片《炎熱的夜晚》到後來的《為黛西小姐開車》,再到深受觀眾喜愛的《觸不可及》等,這種“黑白配”的雙主角設置儼然成了電影中的經典套路,也成了不少奧斯卡獲獎片的致勝法寶。

無論影片話題是否直指種族問題,總能在細節處折射出導演對這一話題的關照和思考,就讓小電君帶大家回顧一下:

《炎熱的夜晚》(1967)

《炎熱的夜晚》講述了一位北方黑人警察在南方小鎮偵破兇殺案的故事。因為種族偏見,這位黑人神探在一開始曾被警察誤認為是嫌疑犯抓到警察局,在查案過程中也飽受同僚和小鎮白人居民的排擠和歧視。最終,黑人警探憑藉能力和執著查明瞭真相,也逐漸獲得了白人警長的尊重和認可。

看完《绿皮书》后,这3部“黑白配”电影也不能错过

影片在1967年——美國黑人平權運動進行得如火如荼的時刻上映,其政治意義不言自明。導演將劍拔弩張的種族問題融入到一場謀殺案之中,犯罪和懸疑只是種族題材的外衣。

在查案過程中,黑人警探提布斯所遭遇的無端的猜疑、歧視、言語謾罵和人身攻擊,都真實地反映著美國南部黑人的生存現狀。

看完《绿皮书》后,这3部“黑白配”电影也不能错过

影片中西德尼·波蒂埃和羅德·斯泰格爾飾演的兩位男主之間的“黑白碰撞”是最大看點。通過白人警長蓋爾斯對於提布斯的態度轉變,也表達了導演對於種族問題的態度,希望黑人與白人能夠放下成見和仇恨,實現尊重和合作。

在特殊的歷史背景下,影片的政治意義顯然大於藝術意義,也是它能擊敗《畢業生》《雌雄大盜》獲得當年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等五項大獎的原因。

看完《绿皮书》后,这3部“黑白配”电影也不能错过

也有不少人對於影片中西德尼·波蒂埃飾演的“黑人英雄警探”形象持保留態度,認為這是美國主流社會一廂情願地打造出的一種理想化的黑人形象,一種過於“白人化”的黑人。他們渴望黑人能積極融入主流社會,卻不願意真正瞭解黑人的想法和習慣。

《為黛西小姐開車》(1989)

相信《綠皮書》會讓不少人直接想起這部29年前的奧斯卡最佳影片

《為黛西小姐開車》

同樣是一黑一白,同樣一個是司機一個是僱主,白人老太黛西小姐對黑人司機霍克的態度也同樣經歷了從嫌棄排斥到接納甚至依賴的過程。

看完《绿皮书》后,这3部“黑白配”电影也不能错过

影片的女主角黛西是一位出身貧寒,通過兢兢業業的努力躋身上流社會的猶太教師,但人到老年的她卻越發古怪和固執。

另一邊,摩根·弗里曼飾演的霍克雖然文化程度不高,但性格淳樸善良。他明知自己不被黛西接受,卻無微不至地關懷著黛西的生活,處處包容和忍讓。

看完《绿皮书》后,这3部“黑白配”电影也不能错过

最後,滿頭銀髮的黛西拉著霍克的手說:“你是我最好的朋友”和在養老院裡,霍克一勺一勺地喂黛西吃蛋糕的情景想必會讓不少人動容。

就像《綠皮書》裡,唐敲開託尼家門的瞬間,都在證明著人與人之間的相處和溫情可以超越種族和階級的界限,直抵人心。

看完《绿皮书》后,这3部“黑白配”电影也不能错过

從表面上看,這是一部兩個老人之間消除隔閡,互相陪伴的溫情故事,種族議題似乎並非《為黛西小姐開車》的核心,但影片細節中,對這一問題的暗示無處不在。

無論是女僕還是司機,黑人始終處於下層地位。當三文魚罐頭少了一罐時,黛西本能地懷疑是霍克偷拿;她因為霍克不認字,文化水平不高,就片面地認為他聽不懂馬丁·路德·金的演講;相識多年後,黛西和霍克依然分桌吃飯等等。

看完《绿皮书》后,这3部“黑白配”电影也不能错过

甚至有人提出黛西與霍克從始至終都不是平等的朋友關係,霍克一直是無私的服務者,而黛西一直都是高高在上的主人和索取者。而最後的“大團圓”結局只是導演蒙上的一層溫情面紗。

《觸不可及》(2011)

《觸不可及》同樣是典型的“黑白”雙男主設置。一邊是因為事故造成高位癱瘓的白人富翁,另一邊是出身貧寒,文化程度不高的黑人小混混。

看完《绿皮书》后,这3部“黑白配”电影也不能错过

就像影片的片名一樣,他們彼此之間都互為“不可接觸者”,從種族、出身、教育、財富到階級都是兩條不相交的平行線。

電影劇情也按照既定的軌道發展,在經歷了一系列平凡卻溫暖的生活瑣事後,

兩個“不可接觸者”成了最親密的朋友。

看完《绿皮书》后,这3部“黑白配”电影也不能错过

與《為黛西小姐開車》相比,《觸不可及》在描繪跨越種族和階級的友誼時,似乎達到了更高程度的平等。

菲利普與德希斯之間,雖然菲利普是名義上的僱主,德希斯在身體上是健全者,但彼此之間對於對方都沒有高高在上的“善意”和施捨,更沒有試圖操控或改變對方的人生。

他們始終在彼此尊重的基礎上,互相支持,互相鼓勵,這也是影片最打動人的地方。

看完《绿皮书》后,这3部“黑白配”电影也不能错过

《綠皮書》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時,斯派克·李表現得憤怒且激烈。

在他看來,《綠皮書》與29年前的奧斯卡最佳《為黛西小姐開車》如出一轍,是一個白人視角的

種族“偽和諧”故事。近30年過去了,好萊塢似乎從未改變。

看完《绿皮书》后,这3部“黑白配”电影也不能错过

斯派克·李

不可否認,這種“黑白配”模式已經成了不少電影處理種族話題的經典套路,從對立到和解,充滿了好萊塢式的童話色彩。

上文提到的幾部種族題材影片,導演也都是清一色的白人,他們身上自然有與生俱來的侷限性。

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斯派克·李所代表的黑人視角,他在《黑色黨徒》裡對白人的戲謔和嘲諷又何嘗不是另一種形式的侷限和極端呢?

看完《绿皮书》后,这3部“黑白配”电影也不能错过

《黑色黨徒》劇照

電影不可能獨立於政治存在,奧斯卡更不可能與社會大環境脫鉤,每個人出於不同的經歷和立場都會對影片做出不同的評判和解讀,而前提應該是充分的瞭解和尊重。

看完《绿皮书》后,这3部“黑白配”电影也不能错过

就像《綠皮書》裡說的:“改變人心需要的不是天賦,而是勇氣。”

這種勇氣不僅僅是鬥爭或犧牲的孤勇,更是直視自身的淺薄和狹隘,超越內心的偏見與不同種族或階級平等溝通的勇氣。

正如唐的座右銘所說:“你永遠不會以暴力取勝。只有保持尊嚴才能戰勝一切。”

看完《绿皮书》后,这3部“黑白配”电影也不能错过

/ MORE /

竟然因為《馴龍高手3》,整個編輯部吵了一架

3月電影的看點那麼多,唯一能打的竟然是Ta

第91屆奧斯卡落幕!3分鐘get全程看點

讓卡神惦記了14年,《阿麗塔》到底有什麼魔力?

憑藉這4點,它感動了新海誠

沒想到,他是《流浪地球》定下的第一個演員

/ HOT /

婁燁 | 0.8| 劉戶口 |王硯輝|炸

2019|神|冷|600|10

翻身|2018|他們|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