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峰集團與阿里巴巴強強聯手是企業數字化轉型發展的縮影

10月26日,阿里巴巴宣佈:與歷峰集團旗下奢侈品電商YNAP成立合資公司。YNAP是全球最受歡迎的高端電商之一,平臺包含近1000個奢侈品、設計師和美妝品牌,可謂奢侈品品牌的聚集地。

該合作協議顯示:合資公司將通過Net-A-Porter和Mr Porter兩個品牌分為為中國女性和男性消費者提供專屬入口服務,同時兩大平臺將入駐至天貓奢侈品專享平臺Luxury Pavilion。

歷峰集團是歐洲三大奢侈品集團之一,與開雲集團和LVHM起名,以珠寶、手錶為主要產品,旗下擁有江詩丹頓、伯爵、卡地亞、梵克雅寶、萬寶龍等國際知名高端品牌。

歷峰集團與阿里巴巴強強聯手是企業數字化轉型發展的縮影

事實上,歷峰集團電商佈局很早——2010年以3.5億歐元收購下奢侈品電商網站Net-a-Porter。但出於對於線上銷售渠道的謹慎,其電商業務並未作為集團戰略核心佈局發展。

但過去兩年時尚產業風雲變幻,奢侈品所有參與者深切體會到線上渠道的重要性和爆發力。身為局外人的亞馬遜、阿里、京東等互聯網玩家從線上流量切入,對奢侈品市場虎視眈眈,試圖從老牌公司尚未挖掘的網絡市場中搶奪顧客。

同樣,中國反腐倡廉、歐洲恐襲頻發、美國零售疲弱等市場政策負面影響,歷峰集團運營倍感壓力,轉型迫在眉睫。

歷峰集團董事長兼最大股東Johann Rupert 在2017年曾表示"在未來十年內,我們將看到迅速的變化,歷峰將領先於這條曲線。", 旨在應對奢侈品消費快速變化的需求,如電子商務、灰色市場和千禧一代不斷變化的品味的挑戰。

短期來看,入駐阿里巴巴是目前歷峰集團戰略落地最簡單的方式,能更好地獲取用戶的消費數據,瞭解消費需求,掌握時尚行業發展的風向標。

奢侈電商平臺如雨後春筍,歷峰集團選擇最佳發展路徑

近幾個月以來,中美貿易戰、中國股票大跌、人民幣貶值、中國電商法等負面消息使多家奢侈品牌公司的股票大跌,引起了奢侈品企業的恐慌,紛紛尋求突破之路。

面對線上流量爆發出的潛力和重要性,LVMH、歷峰、香奈兒等奢侈品集團全力進軍線上電商。來自法國的全球第一大奢侈品集團LVMH,一改過去對線上銷售的謹慎態度,並在2017年6月推出了電商平臺24 Sèvres,旗下所有品牌的箱包、服裝鞋子、配件、美妝產品全部上線。

同時,與國內零售第三方平臺京東達成戰略合作,並聯合花費1.75億美元投資國內奢侈品電商寺庫。

同樣一向高傲的香奈兒也在今年2月宣佈收購少數股份Farfetch,並希望與之建立獨家合作關係,以吸引千禧一代消費者。有意思的是,就在2017年11月,香奈兒還公開表示,公司不計劃將旗下產品通過線上渠道銷售。

歷峰集團與阿里巴巴強強聯手是企業數字化轉型發展的縮影

愛馬仕在2017年10月在微信公眾號上開設限時店;Dior一改自己的保守策略,2016年7月七夕成為首個在中國社交媒體平臺微信買包的奢侈品品牌,並一舉憑藉電商進入了20億歐元銷量的俱樂部。

開雲集團在2017年上線了中國唯一的官方購物平臺。藉助電子商務的銷售渠道,Gucci電商銷售額從2015年的1.2億歐元猛漲逾兩倍至去年的2.7億歐元,今年第一季度其電商業務銷售額增幅更高達108%。最近傳言,開雲集團計劃投資英國奢侈品電商Farfetch,完善其線上渠道的佈局。

至此,奢侈品電商全面陷入攻堅戰,加大資本以及各種營銷手段投入,在看似一片"藍海"的奢侈品領域中拉開戰鬥序幕。

為了挖掘線上渠道爆發的潛力和應對行業市場激烈競爭的局面,歷峰集團開始準備抓住數字領域提供的新機會,希望通過與電商巨頭阿里巴巴進行戰略合作,藉助阿里巴巴豐富的數字化營銷經驗和渠道資源,全面實現數字化轉型,在諸多競爭對手中脫穎而出。

數據賦能,助力品牌把握時尚潮流,洞察用戶需求

我們都知道,奢侈品市場上的成功很大一部分因素取決於"創意",一件極具創意的奢侈品能迅速風靡時尚秀場。現有創意產品過於依賴設計師對生活和藝術的追求和思考,個人生活閱歷和洞察能力要求高。

但隨著用戶審美視角容易疲勞和時尚爆款層出不窮,奢侈品品牌單靠自身設計師團隊個人已難以持續打造符合用戶審美觀的產品。

儘管,GUCCI、歐萊雅等奢侈品品牌商線下店鋪裝修高檔,品牌知名度高,前往消費的用戶依然絡繹不絕。但線下店鋪更傾向於一次性消費:客戶過來選擇商品,刷卡走人,店鋪很難獲知客戶後續穿著體驗和消費需求。面對奢侈品消費快速變化的需求,奢侈品品牌越來越難以準確把握消費市場的風向,對商品的設計和生產帶來諸多不確定性。

歷峰集團與阿里巴巴強強聯手是企業數字化轉型發展的縮影

而線上渠道天然具有數據優勢,能從用戶興趣、購買記錄和分享內容等生活數據洞察用戶的潛在需求,能為奢侈品品牌的產品設計和市場營銷提供有效參考價值。

伴隨著互聯網紅利逐漸消失,流量漸漸趨向於阿里巴巴、騰訊、今日頭條等互聯網巨頭,導致奢侈品電商獲取流量價格貴,獲取新用戶成本也就非常高。即使花錢買過來的流量形成不了比較高的轉化,一旦營銷費用減少,隨之而來的就是流量和銷售收入的銳減,這是很多現有奢侈品品牌電商面臨的最大問題。

而對於阿里、京東等綜合性電商來說,由於品類更加豐富,用戶基數也更大,相對來說就攤薄了昂貴的流量購買成本。同時,在電商巨頭"巨大的流量"與"完善的物流體系"兩大特點的影響下,奢侈品電商"真品"的優勢被逐漸弱化,線上流量匱乏。

從公司發展戰略方向來看,奢侈品品牌自建奢侈品電商平臺以及在天貓京東商城等電商平臺運營奢侈品牌都是必要的佈局。而短期效果來看,奢侈品品牌入駐阿里、京東等綜合性電商平臺,是目前性價比最高、最便利、操作也最簡單的方式。

因奢侈品品牌能借用阿里巴巴、京東等互聯網巨頭的流量、數據和營銷等優勢,能協助、賦能設計師快速捕捉到用戶消費需求和時尚行業的發展趨勢,持續不斷地打造爆款,引領潮流。

各行各業巨頭佈局數據時代,數字化轉型全面開啟

北京時間10月16日,意大利奢侈品牌古馳CEO馬可·比扎裡(Marco Bizzarri)表示,由於假貨氾濫,古馳在中國市場不願與阿里巴巴和京東運營的中國電商平臺合作。

但從奢侈品行業發展的現狀來看,馬可·比扎裡的"假貨氾濫"言論有點言過其實。截至目前位置,眾多奢侈品品牌看中了阿里巴巴和京東等綜合性電商的流量和數據價值,紛紛選擇與其深度合作。如博柏利(Burberry)、Hugo Boss、蒂芙尼(Tiffany)和Moschino等數十家奢侈品品牌入駐天貓奢侈頻道。開雲集團(Kering)旗下的YSL聖羅蘭和Alexander McQueen與京東達成戰略合作。

歷峰集團與阿里巴巴強強聯手是企業數字化轉型發展的縮影

數字化轉型不單聚焦於時尚行業,已全面滲透各行各業。2018年3月聯合利華與阿里巴巴(中國)有限公司在杭州簽訂2018年戰略合作框架協議。2018年7月阿里雲與西門子在德國柏林簽署合作備忘錄。隨後阿里巴巴與咖啡巨頭星巴克達成戰略合作。

隨著人工智能、雲技術以及物聯網等前沿技術應用的成熟,數據的價值逐漸爆發,各行各業均在戰略層面和數據層面進行研究、探索和佈局。也就不難理解西門子、步步高、聯合利華、海瀾之家等行業巨頭選擇與阿里巴巴、京東等綜合性電商平臺達成戰略合作意圖所在。

在數據紅利爆發的時代,誰也不願錯過這列高速行駕的"火車",因為在未來這條充滿不確定性的道路上,數據是公司戰略決策和落地執行的關鍵參考依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