餵飯喂到吐,穿衣多像豬?長輩們的育兒觀念錯得有多離譜!

還有一天就要上班了,很多在家帶娃的爸媽可能覺得過了一個假的假期吧。有了孩子,假期比過年還累!特別是帶孩子回老家的各位,是否感受到了各位親戚長輩們的熱情(質疑)?

作為新手媽媽,我就深切地感受到這種質疑,哪怕我也算是個母嬰、教育行業的專業人士,也是頻頻受到過來人的指點(批評)!

質疑1:你的孩子太瘦小了!

我的孩子體重、身高非常標準,各項指標都非常合格,卻被長輩們“質疑”說太瘦了!他們說寶寶只有胖胖的才可愛!一定要在一開始就把寶寶的胃撐大!我的奶奶和媽媽觀點少有的一致,她們都說:“你要多喂寶寶啊!要喂到他吐才停止。”納尼?

於是,我每天都看著孩子的姥姥喂寶寶吃到吐,姥姥要喂到寶寶吐了第二口才罷休。唉!作為專業人士的我也很無奈。我和先生想:養孩子,又不是養豬。為什麼一定要養的胖胖的呢?身體指標正常不就是很好嗎?看來過去的人真是窮怕了!這種吃不飽的飢餓基因一直印刻在好幾代人的心裡。

餵飯喂到吐,穿衣多像豬?長輩們的育兒觀念錯得有多離譜!

照片來自網絡

質疑2:骨頭湯好,你一定要給他喝!

我們家一直有煲湯喝的傳統。這種傳統當然會延續給寶寶啦!姥姥一直堅信骨頭湯有營養,甚至比肉還有營養。

最常聽到的就是喝骨頭湯補鈣,人家專家都說了很多遍了!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營養與食品衛生學系教授許雅君說骨湯裡的可吸收鈣含量和我們平時飲用的自來水差不了多少!所以,喝湯還不如吃肉,補的快。

其實吧,我覺得之前所謂的湯有營養,就是因為湯裡有油(脂肪)吧!對於這點質疑,我還是倘然接受的,因為寶寶喜歡喝嘛!只要不因為喝多了湯,而少了對其他食物的攝入就沒問題。但是,菜湯就算了,菜湯喝多了,嘌呤也多!

餵飯喂到吐,穿衣多像豬?長輩們的育兒觀念錯得有多離譜!

照片來自網絡

質疑3:你要給寶寶吃鹽了,吃鹽才有力氣!

從我家寶寶開始吃輔食的時候,家裡的長輩就開始問我:“什麼時候給孩子吃鹽呢”“現在可以給他吃鹽了!”“以前你們小時候幾個月就開始吃鹽拉!”爺爺還說:“吃鹽,有力氣,也能馬上學會走路!”姥爺更是經常要把餐桌上我們自己吃的菜夾給寶寶吃。

對於這一點,我只能反覆跟他們強調不能吃鹽,堅決不能吃鹽!1歲之前堅決不吃!2歲之前儘量不吃鹽!(控制在一天2g以內,最好不吃!)

孩子太早吃鹽,會加重腎臟、心臟負擔,減少唾液分泌,破壞味蕾,形成重口味,養成挑食的壞毛病!

質疑4:孩子頭髮那麼少,要多曬太陽!

我家孩子從出生開始頭髮就很少,也有很多人跟我說把孩子胎毛都剃了,這樣長出的第二茬的頭髮就多了,就好了。我也就笑了笑,然後堅決不剃頭,心想:這和剪頭髮有什麼關係?

嬰兒時期的頭髮和他長大後的頭髮是完全不一樣。頭髮的發育不僅僅是頭髮慢慢長大,還包括髮囊的成熟,這個階段會在2-3年的時間內完成。何況,我和他爸髮量這麼濃密,對於這一點,我一點也不擔心!

姥爺更搞笑的是,說讓頭多曬曬太陽!就要就會長頭髮了!我想,你以為是種花種草呢。多曬點太陽,還能多長點兒?

不過,孩子是應該多一些戶外、曬太陽的時間。只是對於如何曬太陽,長輩們包括我的同輩們還有一種執念:就是曬太陽嘛,當然一定要到大太陽底下去曬了!我想說的是隻要在戶外,沒有玻璃擋著,即便是在樹蔭下,也會有紫外線,也能感受到陽光的滋潤!

餵飯喂到吐,穿衣多像豬?長輩們的育兒觀念錯得有多離譜!

質疑5:都一週歲了,孩子咋還不會走呢?

聽說隔壁10個月的娃快會走路了。有天,姥爺竟然把他家的學步車借來,讓我家寶兒玩玩兒。

我吃了一驚,心想:“現在怎麼還會有人用這種東西?”關於對於學步車的批判和否定,已經不是一年兩年了,怎麼還是會有爸媽購買這種商品呢?如果,他們真不知道,我只能說我們對於科學育兒的普及工作還遠遠做的不夠。

每個孩子的大運動發展都有自己的節奏和規律。學步車完全違背了這種生長髮展規律。就算有了學步車,孩子能被控制在車裡不摔倒,看似在走路。但其實非常不利於孩子學習獨立行走和平衡控制,容易影響孩子身體肌肉的正常發育。而且該車的設計還容易孩子墊腳尖走路,形成扁平足,對膝關節、髖關節、脊柱的發育都不利。

所以,說三遍,不要用學步車!不要用學步車!不要用學步車!

質疑6:你給孩子穿太少了!

回到老家,姥姥姥爺總是覺得孩子穿太少了,一層又一層地給孩子裹上,就像個大粽子一樣。我反覆給姥姥說,孩子天生體熱,容易出汗,他穿的比我們成人少一件就可以了。看看寶寶冷不冷,摸摸她的後背,和脖子的後方就知道了。可是姥姥就是不信,只有摸到她的雙手和雙腳都熱乎乎的,才判定他真的不熱。我......也只能趁她不注意就給寶寶脫衣服。

在老家待了短短几天,就深深地感覺到科學育兒的道路並不是很輕鬆啊,當然也能感受到長輩們對孩子深深的愛。只要目標是一致,這些矛盾都是小問題!

科學育兒的道路,不孤獨,我們一起前行吧!

“兔小悅親子學院”主創來自清華爸爸、北師媽媽,分享關於育兒與自我成長的獨到見解,日後會推出系列親子游戲視頻。歡迎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