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精美故事100篇之(2)——《郑庄公母子“黄泉相见”》

原无/文

(公元前722年)

郑庄公虽然战败了老娘的挑战,自然也对这样的亲娘心里凉透、耿耿于怀。他一时间无法原谅她,宽容对待她,一怒之下就当着众人的面宣布断绝母子关系。他发下毒誓:“不及黄泉,无相见也”。至于姜氏,偷鸡不成蚀把米,贪得无厌害自己。把小儿子的幸福搭了进去,自己也被大儿子发落到了郑国偏远的地方城颖(在今天河南省临颍附近),品味孤独的生活。从这以后她总算消停了、心净了。

周礼非常讲究敬老爱老,所以社会环境、社会舆论对庄公的压力还是蛮大的。有人就私下劝他说:“妈妈不像当妈妈的样子,但儿子不能跟她一般见识,不能不像当儿子的样子。还是考虑考虑给她一次机会吧。”

时间是治愈伤痛的最好药剂,多年后,庄公慢慢地也想宽恕老妈,但是却找不到合适的台阶。这时恰巧有位叫颍考叔的乡绅请求拜见。颖考叔是登封人,远近闻名的孝子,可以说是郑国第一孝。为了弘扬他的敬老精神,庄公热情地举办宴会招待他。颖考叔吃完了素菜,面前的肉却一点也没有动。在那时,有肉的饭可是最上档次的啊,下层人通常是吃不到的!吃完饭,他向庄公请求将肉食打包带走。这种貌似贪婪、不雅的举动让庄公感到纳闷,就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诚恳地回答说:“我家里有老母在,经常吃我做的饭,还没有机会尝一尝国君这里的美味,请允许我把它捎回去给老人家吧。”

这分明是故意刺激老郑的神经。庄公直听得心生酸楚、泪湿眼角,忍不住感慨叹息:“你有老母可以孝敬,我却没有!”颖考叔早知道庄公母子的情况,却揣着明白装糊涂,问他是怎么一回事。于是庄公告诉了他事情的经过,并对自己年轻时的冲动感到很后悔。

原来,有备而来的颖考叔已经想出了“相当高明”的万全之计。见时机已到,就把建议献给了庄公。他说:“对于以前发过的誓言,你有什么好顾虑的?你命人在地下挖一个隧道,挖出泉水,你们在那里见面,谁能说不是黄泉相见?”

看见了吧,我们的祖先中就有这么善于解决棘手问题的非凡人才。庄公当下就被这个绝对神奇的方案雷倒了,他两眼放光,立刻马上拍板下令开挖隧道,并且要建一个豪华的地下会客室。不久,隧道施工完毕,泉水也开凿出来了。他命人请姜氏先住到了地下室。然后,自己也精心准备一番,在众官员、礼仪队的簇拥下来到这里。真是一个好绿色好环保的地方啊。

身为万人之首的庄公一言九鼎,就是这样说话算数。曾经势不两立的母子二人在真正的黄泉下相见了。按照大周礼节要求,这样盛大的仪式必须是要赋诗歌唱的。郑庄公就高兴地赋起诗道:“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在这宽大的隧道之中,我们欢乐融融)。早已没了脾气的姜氏也赋诗相和:“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yì)”(走到宽大隧道的外面,我们快乐舒畅)。

就这样,一场精心导演细致设计的团圆秀完美收官。郑庄公在超级“高人”的指点下,完成了史上第一次别开生面的“黄泉相见”。

春秋精美故事100篇之(2)——《郑庄公母子“黄泉相见”》

孟云飞书法《黄泉相见》

①遂寘(zhì)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既而悔之。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wèi)之。”公曰:“尔有母遗,繄(yī)我独无!”颍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yù)之故,且告之悔。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yì)。”遂为母子如初。(选自《左传•隐公元年》)

②于是庄公迁其母武姜於城颍,誓言曰:“不至黄泉,毋相见也。”居岁馀,已悔思母。颍谷之考叔有献於公,公赐食。考叔曰:“臣有母,请君食赐臣母。”庄公曰:“我甚思母,恶负盟,柰何?”考叔曰:“穿地至黄泉,则相见矣。”於是遂从之,见母。(选自《史记•郑世家》)

原无,本名吴志民。远祖籍贯春秋虞国,可怜的国君因为贪点小财,把江山就拱手交给了晋国。此后便成了晋地山西的子民。据说在明代,祖先从大槐树下迁移到河南上蔡,从此成了蔡民。1995年硕士毕业,落蹄中原某市,倒进媒体,成为躬耕的”卧槽马‘’,一晃二十余年,即将骈死于槽枥之间。曾以吴工平之名连缀一本《非礼春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