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扯歼七当年的价值

引入米格21之前,中国空军唯一的超音速歼击机就是歼六,而由于歼六的翼型是钝头的亚音速翼型,在超音速条件下阻力甚大,因而歼六的各种改型速度都没有达到1.5倍音速,而美军B58中程轰炸机的最大时速已经达到2倍音速,虽然该机很快又因不适用而退役,但美国从技术上已经具备2倍超音速轰炸机能力这一现实已经让中国空军如芒在背。歼七的装备改变了这一窘态。歼七的原型米格21是作为轻型超音速高空截击机设计的。其典型作战剖面如下图所示:

闲扯歼七当年的价值

米格21作战剖面

米格21从机场以亚音速爬升至10000米,然后做加速上升转弯,大约在13000米达到马赫数1.8,再以马赫数1.8爬高到19000米高度进行超音速截击,战斗结束后减速下滑返航。这一战术可以根据目标性质进行灵活调整:如目标速度不是超音速且在较低高度巡航飞行,米格21可以在爬升至一万米左右后视情调整截击方式为浅俯冲加速至超音速,进行尾追攻击后以超音速转弯脱离。在越南战争后期,越军屡屡使用这种一击脱离的战术打击美军空袭编队。由于越军米格21发起攻击的时机突然,为空袭编队护航的美军“鬼怪”战斗机往往来不及作出反应,射击完毕的米格21就已扬长而去。因此一些美军飞行员一度评论“河内上空的米格21飞行员是世界上最爽的飞行员”。

闲扯歼七当年的价值

越军米格打了就跑

米格21使用被动红外制导的K13空空导弹,仿自美制AIM-9B“响尾蛇”。中国在60年代根据东南沿海国土防空作战获得的“响尾蛇B”残骸以及苏联K13实物与技术资料研制出了霹雳2红外制导空空导弹,于1967年通过鉴定,属于第一代空空导弹。采用单元非致冷的硫化铅探测器,工作在波长1-3微米的近红外波段,能够探测飞机发动机尾喷口的红外辐射。主要用于攻击亚音速轰炸机。霹雳2的红外导引头视场角4度,框架角25度,跟踪角速度11度/秒,太阳角20度。机动性也不够高,最大过载11g。由于上述限制,霹雳2导弹在战术使用上必须从目标的尾部10-15度的锥角内攻击,对于载机的占位提出了较高要求。另外由于当年国内工业水平限制,霹雳2还长期存在红外引信早炸的问题。虽然有上述的各种缺陷,但是相较于第一种国产空空导弹,仿苏制K5M雷达驾束制导的霹雳1导弹,霹雳2却又具备发射后不管的优点,在尾追攻击直线飞行目标的过程中还是减轻了飞行员不少负担。因此,霹雳2后来居上,迅速取代了不甚中用的霹雳1:1974年霹雳1 导弹停产;歼6乙战斗机的原型米格19ПM最早使用的空空导弹是K5M,而到了歼6III的后期型号,其装备的空空导弹就已经是霹雳2了。

闲扯歼七当年的价值

文物状态的霹雳1

从歼六后期型号加装霹雳2导弹可以看出,60年代开始中国空军的作战思想已经从单纯使用机炮转向了以机炮为主,导弹为辅;而对歼七/米格21的使用概念则已经过渡到了以导弹为主,机炮为辅的现代格斗空战时代。无论当时的空空导弹存在着多少问题,但它毕竟大大拓展了歼击机的可攻击范围与攻击距离,提高了攻击效率。从这个意义看,歼七的装备意味着中国空军从思想上基本接受了空战导弹化的概念。

闲扯歼七当年的价值

来,大会餐

歼七是一种单发战斗机,由于发动机质心与机身质心都在机身轴线上,转动惯量小,做滚转动作要比双发战斗机更为灵活。歼七的三角翼虽然在亚音速状态下升力系数低,但减速快,在空战中也可以利用这一条件迫使对手冲前,占据主动。在与歼六的空战中,虽然推重比低于歼六,在中低空的水平盘旋和加速方面居于劣势,但歼七飞行员却屡屡使用减速机动反客为主。特级飞行员方滨就曾回忆他驾驶歼六与歼七格斗时,在歼六咬尾歼七之后,歼七通过进行负俯冲半滚倒转迅速减速,由于歼七在减速后的大迎角状态下抖振不明显,而歼六则不然,必须减小迎角以保持可控的飞行状态,这样就无法减速只得冲前,于是形势瞬时逆转。

闲扯歼七当年的价值

也曾与歼七斗得难解难分

综上,对中国空军而言,获得歼七后拓展了空防范围,得以进行1.5倍音速以上至2倍音速的空中拦截;歼七与霹雳2导弹的组合,使空军在装备及战术思想上扎实地迈入了导弹空战时代;单发三角翼的气动特性带来了滚转及减速机动优势,丰富了空战战术,使中国空军在歼六之外又多了一件亚跨音速范围空战的利器。但歼七的弱点也是明显的:机头进气的设计使其无法容纳大孔径雷达天线,无法获得中距空战能力;加之在设计上为减重舍弃了航程,以及对地攻击能力的匮乏,使得歼七长期只能扮演国土防空战斗机的角色。真正在这方面获得突破只能留待后继者了。

闲扯歼七当年的价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