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咖解讀:電視劇“劇荒”小年,破局起碼要跨四道關

大咖解读:电视剧“剧荒”小年,破局起码要跨四道关

單頻道收視率破2的現象級大劇缺席,收視不足0.5%的“炮灰劇”卻逐年增加,各大製作機構紛紛發覺困難遠比想象的多……5日上午開幕的2019年上海電視劇製播年會上,各種數據一一曝光為我們白描出了一幅電視劇製作、播出現狀圖景的同時,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下電視劇製播過程中的問題和困難。

電視劇的小年緣何而來?觀眾和製作機構都不太願意見到“劇荒”該如何破局?真正的大劇、好劇應該秉承哪些特質?2019年上海電視劇製播年會上,索福瑞公司送出去年電視劇市場的數據盤點之後,SMG東方衛視總監、影視劇中心主任王磊卿就以《擁抱春天·2019請回答》為題帶來了“破局”的思考。

業內浮躁之風值得反思

在王磊卿看來,2018年絕對算得上是影視行業不平凡的一年。“首先,2018年中國電視劇迎來了60週年的華誕,湧現出了像《大江大河》這樣的有史詩格局的大劇。”王磊卿說,但同時2018年的電視劇製作行業依然問題和矛盾並存。“我們可以看到,部分影視製作企業虧損嚴重,部分藝人社會形象和商譽減值,同時影視製作企業日益加劇的成本壓力與演職人員高片酬的矛盾也不小。”

要想“破局”至少要跨過四道關卡!王磊卿指出,整個電視劇製播行業需要跳躍關坎首當其衝就是“打破泡沫慣性”,王磊卿說,去年電視劇製作中資本退潮、流量失靈、爆款缺失,大卡司(指演員陣容)、大IP、大投資集體啞火。這些其實不該埋怨資本、流量,而“都是浮躁惹的禍。大家應該捫心自問是否有操作不規範的問題。”

說到這裡時,王磊卿特別提到,“現在有些老闆就是數字老闆,為了對賭的數字壓縮創作週期。編劇是拼盤編劇,三五成群拼劇本,拼湊組合急就章。導演也是過檔就算,前期後期他都不做,就為了進組撈錢。”王磊卿說,有些製片更是為了組局而來,“選角不看適合度,有了大咖就覺得萬事大吉了。”同時,片酬隨便喊的高價藝人依然時有出現。

王磊卿表示,想要對此有所改變就牽涉到行業需要跳躍的第二道關坎:拒絕觀望等待。“製作企業不開機,就等著平臺命題作文;明星不接戲,等市場提高片酬,最終就只能是把你們都‘剩下了’。”

劇的好壞評價不能被“粉圈”綁架

縱觀近年的影視圈,某部電視劇作品的口碑、網絡評分如何,一向都和“水軍”“粉絲圈刷屏”等息息相關。到底一部電視劇的評價體系應該是怎樣的,王磊卿認為這是當下業內需要跨越的第三道關坎。“可以說,近來對一部電視劇的客觀評價不時被一種喧囂干擾。”王磊卿說的就是“粉圈(喜歡某位明星的粉絲圈)狂歡”。

他直言不諱,這已經成了影視行業的隱形干擾源、藝人經紀的隱形炸彈。王磊卿舉例說,一部電視劇上線、開播後,粉圈線下包場、自費廣告等等像諜戰大劇一樣的行動都是常規操作。“購買熱度只是入門,抹黑對手、利益鏈條更是觸目驚心。”王磊卿說,還有假裝“製造內幕、惡意打分(等手段)更像是懸疑大劇。”王磊卿直言:“一部電視劇的好壞,決不能被粉圈的狂歡綁架。”

在王磊卿看來,影視評價體系肩負著改善電視劇生態的重任。“好的評價體系應該是理性評價、善意批評、尊重作品和藝人。”王磊卿說,評價應該務求專業、客觀,具有正向的引導性。他同時專門提到,“傳統的影視評論也要改變曲高和寡的套路化生澀語言,接地氣、說人話。與新時代的觀眾語境接軌,和電視受眾的新審美相通,和年輕粉絲的感受求得共鳴。”

業內需要跨過的第四道關坎是,需要儘快拓寬創作格局。王磊卿表示,當下的電視劇同質化嚴重,幾乎可以說是同一個套路同一個坑。像古裝劇就跳進了宮鬥權謀的坑:“後宮頻頻領盒飯,前朝陰謀理不斷,戲說歷史圖暴爽。”創業題材跳進了狗血言情的坑,仙俠玄幻劇就變成了升級打怪。

王磊卿表示,新時代的電視劇爆款製作中應該堅持崇尚原創、堅守匠心、規範製作、保持耐心,同時回到初心,迴歸品質和影視項目價值評估的客觀理性。

“比如古裝劇,我們就應該細分為古裝歷史劇、傳奇劇。”王磊卿舉例說,古裝劇創作就不能永遠高高在上,應該俯下身子、放下身段。“新潮流古裝劇應該也有展現古代的風花雪月、市井人情和俠義傳奇。”

創業題材劇也不應該繼續是豪門恩怨、車禍絕症、霸道總裁、天降貴人。“既然是創業題材,就應該是在廣泛採訪、紮根現實的基礎上,不張冠李戴、精準體現該創業劇職業背景的專業精度。”

“好的電視劇始終有好的價值觀,我們一定要守住價值觀、道德觀、美學觀。”王磊卿說,創作一定要拿出真情,才能觸碰到觀眾的真心,現在一些打著勵志幌子,披著奮鬥外衣,做著懸浮美夢的偽現實主義作品,這樣的作品,肯定不能留下觀眾。

王磊卿還特別提到電視劇注水的問題,“按集論價的平臺採購方式成為製作篇幅失控的原因,我們要堅決去除注水,嚴格遵循創作規律,製作精良的短劇。”對於過去一年大IP流量演員失靈的問題,王磊卿說,希望製作公司要將更多的機會給與角色契合度高的演員,留給熱愛表演,德藝雙馨的表演者,“少一些戲精,多一些戲骨。”

上游新聞記者 裘晉奕 上海報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