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每天自學英語的小工,後來成了外交官

這是我發的第一篇長文,長自然有它的道理,希望你能努把力把它看完。

上海市浦江電錶廠有個小工,沒事就看英語書自學英語,而其他的小工沒事就抽菸打牌踢球,還嘲笑這個小工讀英語有什麼用,一個電錶工人用得到英語麼?

後來廠裡來了一些英文材料,全廠沒一個人看得懂,就這個小工行。廠裡一下子轟動了,所有人都對這個小工另眼相待……

但覺得他厲害沒用,他還是做他的小工,地位並沒有改變。

那個每天自學英語的小工,後來成了外交官

又過了一段時間,政府有個機關缺個翻譯,聽說這裡有個年輕人行,就跑來把他借走了,再也沒還回來過。

這個小工的名字是:楊潔篪,前任駐美大使,後來的外交部長。

那個每天自學英語的小工,後來成了外交官

這是上個世紀發生的故事,放在現代說過時了。

那我們來看看這些現代的數據吧。

全世界有75%的電視節目是英語,3/4的郵件是用英語書寫。

大約4億人將英語當作第一語言,超過十億人將其作為第二語言,至少59個國家將英語定為官方語言。

在互聯網這個浩瀚的知識寶庫中,英文內容佔超過50%,中文內容僅佔1.8%。

電腦鍵盤是英語鍵盤,任何一個會議敢號稱是國際會議,其會議工作語言一定要用英語,很多官方的、政府性質的活動,文件書寫和交流方式都是用英語完成。

學英語也許並不能助你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巔峰,但在這個到處寫滿著英語的社會,這門語言已經成了一項基本職場技能。

那個每天自學英語的小工,後來成了外交官

有一陣子網上都在討論取消英語高考這件事,居然有80%的網友投了贊成票,說是增大漢語在考試中的比重,有利於傳播傳統文化,增強民族自信,這一點我相當贊同。

但大多數人沒有想到取消英語會造成什麼後果,語言學習是個極需大量積累的過程,取消之後,勢必造成英語的課程減少,學生們只能額外花費金錢報培訓班,富家子弟可以隨心所欲地報補習班,貧寒子弟則顯得力不從心,久而久之英語會成為階層的分水嶺。

在印度,“英語”幾乎可以與“高層次”劃上等號。印度學者辛格說,英語甚至削弱了印度語言文化,改變了印度人的工作和消費習慣,同時也改變了印度人本身。

我們不希望英語削弱中國傳統文化,但也不希望英語成為不同階級之間不可跨越的鴻溝!最終寒門再難出貴子。

那個每天自學英語的小工,後來成了外交官

同時,我們再看看鄰國對待英語的態度,韓國父母在孩子6歲之前帶孩子去做“舌小帶切除手術”,將連接舌頭底部和口腔底部的“舌小帶”切除1釐米左右,他們覺得這樣可以讓孩子英語發音更標準。

除了作為一項基本技能,英語還有以下其他好處。

1.思維方式的多元

中國人的思維方式是圓形的,比較在意平衡,大體,所以中文對句法結構的要求沒有那麼嚴格。但是英文講究邏輯思維,需要層層遞進,所以學過英語的人,思考的時候邏輯性會比常人強。所以,學英語可以讓你掌握另一種思維方式,在思考問題的時候,也許會激發出更多的想法。

2.打開另一個世界的大門

要深入瞭解另一個國家,另一種文化,少不了的要去學學他們的語言,語言隱含著一個民族的思維方式、文化,甚至歷史。

那個每天自學英語的小工,後來成了外交官

另外,你可以比別人得到更多的信息,瀏覽外國網站,別人看不懂,你能看懂,你就得到比別人更多的信息。

有段時間家裡有長輩得了青光眼,在百度上查,一堆完全相反的言論,都打著權威的旗號,最後還是進美國醫院的官網查詢信息,不得不感嘆美國醫療的公開性。

這時候你要是不會英語,那隻能到處求人幫忙了。

可能很多人都有學外語的意識,但都學不下來,有些人還是初學者,不知從何下手。這麼說吧,所有學外語的人剛開始,不都是零基礎嗎?

只不過每個人開始的時間不同罷了。上面也說過。而且,在互聯網時代的今天,信息唾手可得,自學比以前那個時代方便了不知多少倍。

無外乎就是積累,一定要本著簡單原則,從最基礎的開始,每天進步一點得到的成就感,會激發你堅持下去的動力。

一切正如歌德所說:Those who know nothing of foreign languages know nothing of their own. (不瞭解外語的人也無法真正瞭解自己的語言)

那個每天自學英語的小工,後來成了外交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