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大舉東進!重慶何處去?

成都大舉東進!重慶何處去?

今年上半年,成都東進區域完成投資631.1億元,馬力十足。

一週前,成都繼續大舉“東進”,集中開工52個項目,總投資812億元

距離成都正式提出東進戰略一年多來,成都正在快速掘進東擴之勢,絲毫不見懈怠:

2021年,天府國際機場將正式投入使用;連接簡陽和天府國際機場的地鐵18號線,正在加速推進;淮州新城,成都正規劃建設成都第四個國家級的開發區;東進線路上的金堂縣,成為社科院下屬研究院評定的全國百強縣投資潛力的冠軍。

面對成都強勁的東進之勢,重慶意欲何為?未來走向如何?

事實上,重慶西進幾乎不可逆,成渝合謀是唯一結局。2018年來,重慶深度佈局渝西的信號其實也非常明顯。

1:前天,12月24日,銅梁區再提軌道交通璧銅線建設上要有大突破。

這條重慶主城區向西延伸的市郊鐵路(事實上為1號線延伸地鐵),多年前便已規劃,但因多種原因被擱置。如今,璧銅線再次被重磅提及。

2:11月,《重慶市城市提升行動計劃》出爐,重慶科學城落地。

千呼萬喚始出來的重慶科學城,將依託大學城規劃建設科學城,聯動九龍坡、北碚、江津和璧山,形成重慶西部的“智能谷”。

這一規劃,被解讀為科學城是重慶向西的絕對引擎。

3:8月,據重慶市發改委《關於市人大一次會議第0128號建議的覆函》披露,加快推進渝西片區融入主城區一體化發展。

4:璧山區被傳劃入主城區消息甚囂塵上,屢屢被提及。近日,更有小道消息稱,璧山區城市面積將從現在的約50平方公里,擴展到150平方公里。

其實,拋開上述最新趨勢分析,重慶向西事實上早已開始。

這些年來,重慶發展看似一路向北,但其一路向西的佈局也從未落下。

1:重慶科學城概念出爐前,重慶早已打造出兩個國家級的大學科技園

一是2001年5月成為科技部、教育部認定的首批22個國家大學科技園之一的重慶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二是科技部、教育部於2002年5月批准啟動建設,2004年10月通過評估驗收的北碚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

2:渝西永川高新區、璧山高新區、榮昌高新區,規上工業產值早已破千億。

拿重慶西大門榮昌來說,至2016年,榮昌高新區世界500強企業有1家,中國企業500強有8家。至2016年,永川區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也已達51家。如今,永川還斬獲了長城汽車整車項目落地,成為永川有史以來引進的最大工業項目。

3:西永微電園,2005年成立,如今已是龐然大物,尤其最近一段時間,發力迅猛。

比如,英特爾FPGA中國創新中心在重慶西永微電園落戶。

12月24日,璧山區一把手吳道藩被調任執掌西永微電園,亦有解讀認為這位在璧山區名望較高的官員,將帶領西永微電園甚至於科學城走出一條重慶的創新之路來。

4:重慶西站,2014年開工建設,今年1月投入運營,讓重慶一路向西的條件越發成熟。

這座西部最大的客運交通樞紐,也是渝貴、渝昆、蘭渝、襄渝、川黔等鐵路和高鐵線路的始發終到站。

此外,璧山未來將有渝昆高鐵、成渝中線高鐵、蘭渝高鐵等鐵路線路經過,為渝西交通助力不少。根據重慶鐵路樞紐規劃,璧山還會建設璧山北站。

5:銅梁高新區、潼南高新區、涪陵高新區、大足高新區、合川高新區、長壽高新區等都在申報國家高新區,積極前進。

目前,銅梁和潼南進度較好,最快預計2019年上半年可批覆。

由此來看,事實上,重慶一直在向西,成都則是在合併簡陽後才向東。

作為西南地區雙子星座,成都向東,重慶向西,實則都是不可逆之勢。

1:從重慶角度來講,十幾年來,重慶一路向北,但資源發展有限,東部又不如西部平坦,重慶只能向西。事實上,重慶這些年也一直向西,並多次提及渝西為重慶的工業主戰場。

2:從成都角度來講,由於近些年來,渝西片區發展迅猛,比如上述所說的榮昌、永川等等,對川東人口和資源事實上是有虹吸效應的。

比如,撤縣設市不久的四川隆昌,就是地處川渝交界處,緊挨重慶榮昌區。此外,簡陽距離重慶的大足區和潼南區都只有100公里。2016年,簡陽常住人口少於戶籍人口44萬,說明人口外流較嚴重。而距離最近的重慶渝西片區,自然會是川東、川東北人口前往的地區。

據渝西一些朋友介紹,渝西很多工廠40%-50%的產業工人來自四川。

在這樣的情況下,成都向東也是必然,面對渝西迅猛發展之際,成都不得不東進抗衡和共贏

3:從國家層面考量,成渝城市群是城市群戰略之一。此外,重慶、成都均為國家中心城市定位,在全國除了京津冀城市群有兩個國家中心城市之外,只有重慶和成都也是如此了。近日,國家又點名重慶和成都,需帶動周邊城市發展步伐。

因此,西南雙子星座必須合謀,別無其他。

4:2017年4月初,原任成都市市委書記的唐良智入渝。彼時,川渝橫貫線曾解讀,唐入渝為重慶恢復直轄20年裡,川渝副部級幹部間首次直接調動。此舉調任,必對推動成渝城市群發展有所考量,且唐良智為成渝合謀第一人選。

就在唐調任重慶當月底,成都便正式推出“東進”戰略。這一切,並非簡單的巧合。

如今,唐入渝一年多來,更為熟悉穩定重慶工作後,接下來的舉動,或許我們會見到更多的重慶向西的深入佈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