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慶齡晚年願做“無產者” 捐獻房屋 汽車和稿費

宋慶齡是20世紀偉大的女性,一生繼承孫中山的遺志,與中國共產黨風雨同舟,為新中國的創立嘔心瀝血,被周恩來稱為“國之瑰寶”。她晚年把加入中國共產黨,畢生做人民公僕,更好地為人民服務,當作自己的奮鬥目標,因而留下了許多感人肺腑的故事。

宋慶齡晚年願做“無產者” 捐獻房屋 汽車和稿費

捐獻房屋、汽車和稿費

1928年,宋藹齡出資在廬山興建一幢別墅,贈送給大妹宋慶齡,供她來山休息之用。宋慶齡在解放前曾三上廬山,都是住在這幢別墅裡。1953年7月,她到江西視察工作,特地來到闊別18年的廬山舊居――河西路51A號私墅,看了後,滿意地說:“我這幢房子保護得很好。現決定從今天起,將此房交給國家,由廬山管理局統管。”翌日又叫秘書向管理局補繳了從1949年至1953年的房地產稅,並補發了看房工人的工資。

接著,宋慶齡又在省、地為她舉行的茶會上表示:“登山公路通車了,廬山管理局沒有小車,我這次帶來的一部黑色福特小轎車,也贈送給管理局使用,作為我在建國後首次來山留下的紀念。”

宋慶齡以極大的熱情主持中國救濟總會,將歷年稿費的大部分收入,捐獻給婦女和兒童慈善事業,自己全靠工資生活。她曾對身邊工作人員說:“我願將私宅、私車捐為公有,做一個徹底的無產者。因為我有工資生活,其餘錢交給救濟總會使用,也能了卻我的一樁心願。”

享受“皇家”待遇,心不安

建國後,宋慶齡因生活、工作需要,常在上海、北京兩地往來,而她是國家副主席,故在北京的時間較多。最初她的北京寓所是在道路狹窄、環境嘈雜的方巾巷,中央準備為她新建住宅,她婉言謝絕,說:“國家第一個五年計劃建設需要很多錢,我不能佔用國家資金。”後來國務院於1960年安排她遷入西河沿居所,那裡雖然環境好些,但房子潮溼,導致她的關節炎經常發作。

鑑於此,儘管國家處於三年困難時期,中央領導仍研究決定,破例為她新建一所住宅,並委託王光美將新宅設計圖紙寄去上海徵求她的意見。宋慶齡接信後,依然堅持不建新房,回信說:“我不打算再遷新址了,為了我個人的住所而增加國家開支,這將使我感到非常不安。”

宋慶齡多次不同意建新宅,但中央考慮到她是古稀老人了,必須為她晚年著想,因此決定安排一所較幽靜的花園式住宅給她。1961年周恩來親自主持在荒蕪的舊王府,為她新建了一座中西合璧的兩層寓所。當年宋慶齡就喬遷新居,在這裡歡慶了她的七十大壽。周恩來日理萬機,還如此關心她,使她非常感動。

然而儘管已搬進了新居,她的內心還是常常不安。1966年她給美國朋友格蘭尼奇寫信,回答是否遷入新址時,吐露了這樣的心緒:“是的,我住在舊日醇親王府花園裡,溥儀就是在此出生。我確實在享受‘皇家’的待遇,但我並不快樂,因為還有許多比我更有價值的人,現在仍住在簡陋的小屋裡。”宋慶齡在這寓所度過了她生命中最後的20年。

自補衣物,變舊為新

從外表看,宋慶齡和她的姐妹們一樣,儀表雍容,使人感到既美麗大方,又具有民族傳統風尚。

可是,很少有人知道,宋慶齡是一個非常節儉樸素的國務活動家。她經常穿著由保姆為她做的便裝和布鞋。三年自然災害以後,她很少做新衣服。體形變胖了,她就將以前的舊便裝、睡衣、旗袍的兩邊剪開,接上相同顏色的布條或料子。由於縫接精細,熨燙平整,使人難以看出破綻。

宋慶齡的風溼性關節炎較嚴重,腿部經常痛得難受,而她又有凌晨起床辦公的習慣。為了對付寒冷,她因陋就簡,用舊毛線織成毛線護套綁在腿上。同時她還在業餘時間跟保姆一起,用26塊零碎布料,拼做了一件棉背心,取名“八卦衣”,用以護背保暖。此外,書桌旁的落地燈罩破了,她就剪下一塊舊窗簾布,縫製一個布燈罩代用。她與孫中山結婚時買的梳妝鏡,鏡面兩邊的水銀都脫落了,只有中間是好的,可她捨不得換新的,一直用到去世。

情繫總理,友誼深厚

1966年“文革”伊始,儘管周恩來總理開列了一份“應予保護的幹部名單”,寫下了13位愛國民主人士的名字,第一位便是宋慶齡。然而上海郊區一些無知的農民,還是掘開了安葬宋慶齡父母的宋氏墓地。宋慶齡得知後非常憤怒。

她含著淚懇請廖夢醒立即向總理反映。周恩來得知後,與宋慶齡同樣憤怒,在百忙中立即給上海有關部門掛長途電話,指示儘快修好宋氏墓地。後來,宋慶齡獲悉上海民政局已妥善修復了墓地,便自寬自解道:“祖宗總算有個地方蹲了。”

1966年8月,南京有的紅衛兵提出,要毀掉孫中山銅像。周恩來得知後,代表中央鄭重地指出:“毛主席在《論人民民主專政》中早已肯定了孫中山的歷史功績,並記在人民英雄紀念碑上。每年的勞動節和國慶節,天安門對面都要豎起孫中山像,這是毛主席決定的。今年全國將要紀念孫中山先生誕辰100週年,南京的同學準備毀滅孫中山銅像,中央絕不贊成!”

宋慶齡對周總理這番斬釘截鐵的話極表讚賞,對頭腦發熱的紅衛兵很快清醒而深感欣慰。

宋慶齡在與中共長期合作過程中,跟周恩來夫婦結下了深厚的友誼,成為患難與共的朋友。由於“文革”的折磨,周恩來最終積勞成疾,癌細胞逐漸擴散。宋慶齡得知後,極為關切。1975年9月,當她得知江青在周恩來病重中還闖進醫院干擾他治療時,異常憎恨。她把自己的心情告訴了朋友:“我告訴你一個很不好的情況,周恩來同志的病情嚴重,而江青還闖進醫院撒潑……”

宋慶齡聽說鴿子蛋有較高的營養價值,她便把自家的鴿子蛋一個一個積攢起來,派人送給周恩來加強營養。有一次,工作人員在她住處的南湖池塘中打撈上來一條23斤半重的胖頭魚。她立即派人給病重的周恩來送了去。

1976年1月8日,周恩來在耗盡最後一絲精力以後與世長辭。宋慶齡得知噩耗,悲痛欲絕。她獨自一人坐著流淚,嘆惜說:“國家少了一個好幫手,一個好幫手呀!”

貼心庶人,平等相待

早在1931年,19歲的廣東中山縣的女子李燕娥,因不幸婚姻離異後來到宋慶齡身邊做保姆,一干就是50年。她比宋小19歲,一直忠心、精心照管宋慶齡的生活及家庭。建國後又竭盡全力照看宋慶齡在上海的寓所和孫中山留下的遺物,宋慶齡稱讚她是“不拿槍的警衛員”。

宋慶齡把李燕娥當作自己的親人,同桌吃飯,喚她“李姐”,每次回上海,總是買些火腿、臘腸之類的食品帶給她吃。1972年李燕娥60歲生日,宋慶齡託人買了一隻熟的大油母雞及8斤蘋果、2斤香蕉給她,向她表示祝賀。

1979年李燕娥患了子宮癌。宋慶齡萬分焦急,親自把她接到北京醫療,不但為她請最好的專家診治,還抽時間陪她聊天,以減輕她的痛苦。在治療過程中,還設法買些新鮮蔬菜、豆類和肉、雞等食品,讓她增加營養。她在給愛潑斯坦寫的信裡流露了極度憂傷的感情:“近日來我為李姐患的可怕疾病,而極感心煩意亂。她不僅是我的助手,更勝過我的親人。”但是李燕娥的癌病已經到了晚期,最後還是去世了。

李燕娥的骨灰送往上海啟程前,宋慶齡捧著骨灰盒,不停地用手撫摸,用臉親吻,傷心的淚水奪眶而出。

臨終前迫切要求入黨

早年列寧與孫中山建立的通信往來,都是由懂俄文的宋慶齡實現的。宋慶齡因此接觸到了列寧的革命思想。自20世紀20年代後半期,她就開始追隨共產黨,並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公開或秘密地協助共產黨做了許多工作。建國後她更以極大熱情,參與領導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事業,受到全國人民的普遍愛戴,是中國共產黨最信任、最真摯的好友。由於長期與中共領袖們一道,從事內政外交方面工作,因而她希望自己成為中共黨員,自然就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宋慶齡曾三次要求加入中國共產黨。幾十年來,她對共產主義事業的嚮往和追求,早已具備了入黨條件,黨中央早已把她看作黨外的布爾什維克了。只是覺得她暫時留在黨外,對統戰工作的意義更大,所以前兩次都沒有正式讓她辦理入黨手續。為此她也很是理解。

1981年5月14日晚,宋慶齡因冠心病及慢性淋巴細菌性白血病病況繼續惡化,體溫高達40多度。15日早晨體溫下降、神志清醒的宋慶齡,向前來看望她的彭真、鄧穎超、王光美等人第三次提出了入黨要求,並將要求接連重複了三次,聲音雖微弱,但聽得十分清晰,完全可以看出她非常渴望在臨終前正式成為一名光榮的共產黨員。面對此情此景,彭真等人深為感動。彭真立即於當天上午10點半,把宋的要求轉報給了時任黨中央主席的胡耀邦,胡又迅速轉告了鄧小平等政治局委員。於是政治局在下午召開緊急會議,一致通過了“關於接受宋慶齡為中國共產黨正式黨員的決定”,並建議人大常委會委任她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名譽主席。

當天下午6時,列席會議的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央組織部部長宋任窮和人大副委員長廖承志,受黨中央委託,驅車趕到宋慶齡的住處,正式將這一喜訊告訴了宋慶齡。宋慶齡萬分激動,眼含熱淚,微笑著連連點頭。她一生最大的心願,終於在九旬高齡時得以了卻。次日下午,中央軍委主席鄧小平也親自前往探望,向她表示由衷地祝賀。5月16日,第五屆人大常委會通過決定,授予宋慶齡中華人民共和國名譽主席稱謂。

5月29日,宋慶齡病情惡化,搶救無效,於20時18分在她的住所溘然長逝,終年90歲。

宋慶齡遺體火化後的第二天,骨灰就運往上海,安葬在萬國公墓的宋氏墓園(現為宋氏陵園)。人們會問,她為何提出要與父母合葬在一起,而不與丈夫孫中山合葬?這是因為宋慶齡生前多次說過:“孫中山安葬在南京中山陵。他是偉大的革命家,要接受人民的瞻仰,我不應去沾他的光。”一代偉人宋慶齡晚年的許多感人美德,將永遠被人銘記,世代傳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