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浪理論和上證指數相遇

美國證券分析家艾略特在1934年發現著名的波浪理論,併成功地預測了美國股市1935年的底部,從而一舉成名。但波浪理論沒有準確給出一個完整浪的定義,造成數浪的主觀隨意性,即一個人認為是第一浪,另一個人認為是第二浪。出現一千個人讀出一千個林黛玉這樣的解法。

而很多人認為我國股市受政策影響明顯,是一個政策市;經濟學家吳敬璉在2014年搜狐財經變革力峰會上稱,中國股市不僅很像一個賭場,而且還是一個沒有規矩的賭場——一個有人可以看別人底牌。

那麼問題來了,我們用波浪理論來計算一下上證指數,看看波浪理論能管一管上證指數嗎?

波浪理論和上證指數相遇

波浪理論示意圖

先對波浪理論簡單概括一下:

1、調整浪4不能低於浪1的高點。

2、調整浪C不能低於浪1的起點。

3、浪3是上升浪中上升幅度最大的。

我們以上證指數2018年10月31日至2010年7月2日周線為例,來分析上證指數和波浪理論之間的關係。

浪1=2402-1644=758

浪2調整幅度為浪1的0.5~0.618倍。

浪2=2042-758*0.5=2023(實際為2037點)

浪3為浪1的0.618~1.618倍。

浪3=2037+758*1.618=3263(實際為3478點)

浪4調整幅度為浪3的0.382~0.618倍。

浪 4=3478-(3478-2037)*0.618=2558(實際為2639點)

浪5為浪1底至浪3頂的距離0.382~0.618倍。

浪5=(3478-1644)*0.382=3339(實際為3361)

波浪理論和上證指數相遇

上證指數2018年10月31日至2010年7月2日周線

調整浪A為前一浪的0.618倍。

浪A=3361-(3361-2639)*0.618=2915(實際為2890)

浪B的調整幅度為前一浪的0.5~0.618倍。

2890+(3361-2890)*0.5=3125(實際為3181)

浪C的調整幅度為浪A的1.618倍。

浪C=3181-(3361-2890)*1.618=2419(實際為2319)

艾略特在波浪理論中引入了古希臘畢達哥拉斯的黃金分割比例,並對其值賦予了一個較寬泛的範圍,從0.382~1.618甚至更大。由於是上證指數走出來後的計算,為了說明其用法,我們取一個較接近實際點位的值。換句話說,要是波浪理論和實際走勢分毫不差,那樣才有問題呢!

從以上分析,波浪理論和上證指數還是有高度正相關的。波浪理論至少不是一千個人讀出一千個林黛玉式的胡謅;上證指數在這一段裡走得也是中規中矩。倒顯得股民有點小家子氣,賠錢了就完全不管市場本身的規律,找個替罪羊來發發牢騷。

波浪理論和上證指數相遇

波浪理論與60日(周)均線

上證指數為啥非得服從波浪理論?還得從均說起,在第一幅圖中,大家注意60周均線(第二幅圖中的白線)。不管指數如何運動,實際主要圍繞60周均線轉來轉去。

明白了吧!玩資本主義的東西就得服從馬克思的《資本論》,價格圍繞價值運動,在這裡那60周均線就是指數的價值,指數跌的深了,就要反彈回去;指數漲的多了,就要調整下來。

就像你跳得很高,如果沒有達到第一宇宙速度,最終會跌下來。而跳到高處的時候,和股市的高點一樣,往往是興高采烈、智商不起作用的時候。

感謝閱讀,喜歡的觀點,關注我。歡迎朋友對本文觀點批評、指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