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浪理论和上证指数相遇

美国证券分析家艾略特在1934年发现著名的波浪理论,并成功地预测了美国股市1935年的底部,从而一举成名。但波浪理论没有准确给出一个完整浪的定义,造成数浪的主观随意性,即一个人认为是第一浪,另一个人认为是第二浪。出现一千个人读出一千个林黛玉这样的解法。

而很多人认为我国股市受政策影响明显,是一个政策市;经济学家吴敬琏在2014年搜狐财经变革力峰会上称,中国股市不仅很像一个赌场,而且还是一个没有规矩的赌场——一个有人可以看别人底牌。

那么问题来了,我们用波浪理论来计算一下上证指数,看看波浪理论能管一管上证指数吗?

波浪理论和上证指数相遇

波浪理论示意图

先对波浪理论简单概括一下:

1、调整浪4不能低于浪1的高点。

2、调整浪C不能低于浪1的起点。

3、浪3是上升浪中上升幅度最大的。

我们以上证指数2018年10月31日至2010年7月2日周线为例,来分析上证指数和波浪理论之间的关系。

浪1=2402-1644=758

浪2调整幅度为浪1的0.5~0.618倍。

浪2=2042-758*0.5=2023(实际为2037点)

浪3为浪1的0.618~1.618倍。

浪3=2037+758*1.618=3263(实际为3478点)

浪4调整幅度为浪3的0.382~0.618倍。

浪 4=3478-(3478-2037)*0.618=2558(实际为2639点)

浪5为浪1底至浪3顶的距离0.382~0.618倍。

浪5=(3478-1644)*0.382=3339(实际为3361)

波浪理论和上证指数相遇

上证指数2018年10月31日至2010年7月2日周线

调整浪A为前一浪的0.618倍。

浪A=3361-(3361-2639)*0.618=2915(实际为2890)

浪B的调整幅度为前一浪的0.5~0.618倍。

2890+(3361-2890)*0.5=3125(实际为3181)

浪C的调整幅度为浪A的1.618倍。

浪C=3181-(3361-2890)*1.618=2419(实际为2319)

艾略特在波浪理论中引入了古希腊毕达哥拉斯的黄金分割比例,并对其值赋予了一个较宽泛的范围,从0.382~1.618甚至更大。由于是上证指数走出来后的计算,为了说明其用法,我们取一个较接近实际点位的值。换句话说,要是波浪理论和实际走势分毫不差,那样才有问题呢!

从以上分析,波浪理论和上证指数还是有高度正相关的。波浪理论至少不是一千个人读出一千个林黛玉式的胡诌;上证指数在这一段里走得也是中规中矩。倒显得股民有点小家子气,赔钱了就完全不管市场本身的规律,找个替罪羊来发发牢骚。

波浪理论和上证指数相遇

波浪理论与60日(周)均线

上证指数为啥非得服从波浪理论?还得从均说起,在第一幅图中,大家注意60周均线(第二幅图中的白线)。不管指数如何运动,实际主要围绕60周均线转来转去。

明白了吧!玩资本主义的东西就得服从马克思的《资本论》,价格围绕价值运动,在这里那60周均线就是指数的价值,指数跌的深了,就要反弹回去;指数涨的多了,就要调整下来。

就像你跳得很高,如果没有达到第一宇宙速度,最终会跌下来。而跳到高处的时候,和股市的高点一样,往往是兴高采烈、智商不起作用的时候。

感谢阅读,喜欢的观点,关注我。欢迎朋友对本文观点批评、指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