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義三車輾壓致人死亡,真相來了!

興義三車輾壓致人死亡,真相來了!

2018年11月8日早晨,天上飄著小雨,地面潮溼。公交車、私家車和摩托車都陸陸續續的開出在了清晨空曠的路面上,沉寂一夜的街道已經開始慢慢熱鬧起來。七點十五分,興義市公安局交警大隊值班室接到110指揮中心指令,在坪東大道延伸段與棲霞路等紅綠燈處發生一起死亡道路交通事故,交警大隊重案中隊的民警們立即趕往現場。

民警經現場詢問家屬得知,被撞身亡的行人是住在附近的居民蔣某,事故發生的紅綠燈路口是他每天早晨鍛鍊的必經之路。瞭解到基本情況後,民警便馬上對現場進行勘察。

興義三車輾壓致人死亡,真相來了!

興義三車輾壓致人死亡,真相來了!

興義三車輾壓致人死亡,真相來了!

興義三車輾壓致人死亡,真相來了!

民警經勘查後發現事故現場有兩攤在不同位置的血跡,人又在另外一個位置,說明這個人肯定有過移動。報警的駕駛員韋某向民警陳述現場情況時稱,自己的車在輾軋到蔣某之前,他就已經在地上躺著了。而後對現場勘查,民警又在地上發現了幾片與韋某車輛不符的碎片,民警懷疑死者蔣某或經歷過二次或多次輾軋。就在這時,匆匆趕到現場的一個人證實了民警們的判斷。

匆忙趕到事故現場的這名男子姓李,自稱在剛剛路過案發現場的時候撞到了人,是來自首的。民警進一步詢問李某是如何撞到蔣某的,他說自己當時是在左轉車道上想要左轉,但左轉的信號燈已經變為黃燈,一時情急變道才撞到了人。

興義三車輾壓致人死亡,真相來了!

興義三車輾壓致人死亡,真相來了!

但讓人意想不到得是,在李某和韋某的陳述中有一點幾乎一致,蔣某在被撞前就已經躺在了路面上。事故現場的民警隨即向值班室請求調取了監控。

監控畫面可以清晰的看出在11月8日的這天早晨,雖然時間已經接近7點,但是因為天氣原因天色要比以往黑很多。六點五十三分,蔣某出現在視頻中,他行走在人行橫道線上準備穿過馬路到對面,這時一輛三輪摩托車突然從黑暗中衝了出來,由車輛的左側把蔣某撞倒在地,駕駛車輛的司機停下來轉回頭看了一眼被撞傷躺在地上的蔣某,又快速駕車逃離了;

興義三車輾壓致人死亡,真相來了!

興義三車輾壓致人死亡,真相來了!

從監控中可以看到被撞倒地的蔣某一直掙扎著想要站起來,可是卻沒有站得起來。過了兩分鐘,李某駕駛的車輛在左轉車道突然向中間直行車道快速並道,將被前車撞倒在人行橫道線上受傷起不來的蔣某又重重的撞離了原來的位置,撞人後,李某絲毫沒有停下車查看意思,立即將車開離了事故現場;

興義三車輾壓致人死亡,真相來了!

興義三車輾壓致人死亡,真相來了!

興義三車輾壓致人死亡,真相來了!

興義三車輾壓致人死亡,真相來了!

六點五十六分,在離蔣某第一次被撞時間距離三分鐘,在距離第二次被撞時間僅僅一分鐘不到後,監控視頻中又出現了一輛銀色汽車,銀色汽車從直行車道快速通過,前後車輪直直的從蔣某的身體上輾軋過去,當銀色汽車駕駛員發現異常後,就立即停車,坐在副駕駛的一名女性先下車走到了被撞倒地的蔣某身邊查看並撥打了110和120。

這是一起三車碾壓致人死亡的案件,由於後面兩輛車的駕駛員已經找到,現在就只差第一次撞倒蔣某的三輪摩托車,要想找到肇事後逃逸的駕駛人是件困難的事,但通過車輛信息找到駕駛人就相對方便尋找一些。

興義三車輾壓致人死亡,真相來了!

興義三車輾壓致人死亡,真相來了!

在轄區派出所民警的幫助下,交警大隊的民警們找到了嫌疑人王某的住所。面對迅速找來民警,王某對自己肇事逃逸的事實供認不諱,民警便帶他到樓下指認了駕駛的肇事車輛。

據王某供述,他之所以逃離現場,是因為他看到被撞人當時的情況並不嚴重,想到自己沒有駕駛證,車輛也沒有購買保險,身上還欠著債務,他擔心承擔不起賠償,所以才駕車逃逸的。可是就是因為王某的一念之差,致使倒地不起的蔣某某被後來車輛接連兩次撞擊輾軋直至死亡。此次事故中,王某將人撞倒後未停車保護現場、及時報警,駕車逃離現場,李某在行駛過程中未注意觀察道路情況,撞到躺在道路上的行人後未停車保護現場、及時報警、駕車逃離現場,王某、李某共同承擔事故的主要責任;韋某在行駛中未觀察道路情況,輾軋到行人,承擔事故的次要責任;蔣某無事故責任。但是,蔣某的死真的只是因為他們三人嗎?

六點五十三分時,蔣某獨自在人行橫道線上走著,一輛三輪摩托車撞倒了他,三輪摩托車駕駛員王某撞人後將車輛停下轉過頭查看後就逃離了事故現場。隨後兩分鐘李某駕駛的車輛撞到了躺在路上的蔣某並快速駛離,第三分鐘被韋某駕駛的麵包車輾過。

興義三車輾壓致人死亡,真相來了!

興義三車輾壓致人死亡,真相來了!

興義三車輾壓致人死亡,真相來了!

興義三車輾壓致人死亡,真相來了!

在事發後,近四分鐘的時間裡,事發地點先後共有四十三輛車經過,可是他們都沒有出手相救,或者打電話報警,直到第四十四輛車因為再一次的輾軋到蔣某後,才停下車來打了110報警,同時一位路過的行人將自己的傘撐在了事故現場前面,並找到一些石頭攔在了事故前方,才有效的警示了後方來車。從監控視頻中我們看到如果在蔣某第一次被撞後,如果在場的某一位好心人能幫忙報警或者保護一下現場,也許就不會出現後面的悲劇了。實際上,不僅僅是這起三車輾軋行人的事件,結合頻繁被報道的一些見死不救或者做好事被反咬一口等新聞,我們大多群眾在平時生活在遇到一些需要幫助的人採取的態度往往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願意向別人伸出援手。

助人為樂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當遇到有人需要幫助的情況時,能第一個出來做好事的這個人,是尤為可貴的。我們要相信愛心是會傳遞的,冷漠也是會傳染的。在這起案件的四十三輛車中,有看見避讓繞行的,有視若無睹的,當然,也可能有沒看見的。那如果你在這四十三輛車其中,你又會如何選擇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