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老兵的朝战故事

肖昌顺口述 胡厚春 整理

主人公小传

肖昌顺,新晃侗族自治县晃州镇石坞溪村人。1930 年 10 月生,1950年11月参军。在志愿军四十七军一四0师四一九团二营四连四排十三班,先后当步兵、炮兵、重机枪射手,副班长、班长。1951年底加入中国共产党。历经大小战斗几十起,立集体功一次,停战后,在朝鲜西海岸修反登陆战备工事。1955年回国,1957年退伍复员,安排到新晃汞矿工作至退休。

抗美援朝的硝烟已散去约七十年,抗战老兵也相继仙游,笔者此前与肖昌顺久坐长谈,要求其回忆当年战事,以饱耳福。他说:“三年朝战,有进攻战、阻击战,伏击战等,大小战斗几十起,不必一一道来,只讲首中尾三仗及如何当兵入朝。”

一个老兵的朝战故事

肖昌顺抗美援朝时画像

带头参军

我岁余丧母,父亲长年在船上打工,长期的独立生活使我过早懂事知理。1950年秋后的一天,我听到在新晃剿匪的解放军动员参军:“美帝国主义侵略朝鲜,战火烧到鸭绿江边,企图以朝鲜为跳板进攻中国。”激起我心中之怒火,便第一个报名参军。接着当地有六名青年报名,他们分别是:张学林、郭木生、肖昌成、杨南生、张秀春、张成兵。

报名即行,我们几百新兵走路到芷江新店坪,后到安江,又走几天,到湘潭军训。军训内容:第一,刺杀格斗;第二,各种枪支的使用。都从实战出发而训,军训中得知,47军首任军长梁兴初,现任军长曹里怀,此军能吃苦,工事修得好,善打阻击,曾参加过“辽沈战役”的“黑山阻击战”。

军训半月,从湘潭上火车,坐了六个日夜到了鸭绿江边宿营。因为鸭绿江大桥被美国飞机炸断了,晚上我军用枕木架水中桥,桥面离水面尺余。白天美国飞机来不易瞰见。第三个晚上,我部从水中桥过鸭绿江,踏上了朝鲜国土,夜行昼宿,逐渐看见房屋倒塌,弹坑遍地,知道已经进入战场。

坚守二六六高地

这是入朝第一个战场,二六六高地,此山海拔二百六十六米。新兵初上阵,有个适应过程,我由二排步兵很快变为炮兵。其中原因是:白天走路打仗,辛苦疲劳,晚上站岗时打了瞌睡,排长查哨时发现,批评了我,把我退到连部,我知道错了,低头不语,连长孙贵,指导员兰玉亭很好,不再批评我,把我分到炮排,即四排十三班。我暗自下了决心:一定要好好干!

在战场上,既要狠狠地打击敌人,又要注意保存自己,还要尽快熟悉各种兵器。排里有80和60迫击炮。炮击的水平,重在判断距离的精准,我很快学会了目测距离:右手前伸,拇指跷起,对着目标,三点一线,判断距离,比较准确,我很快成为炮手。

敌人对二六六高地,猛攻几天,硬攻不下来,退了。我们被友军换防,下去修整,上级给我们炮排增添装备 — —重机枪。

“谁会打重机枪?”班长问全班。

“报告班长,我会!”我自告奋勇地回答。

“你怎么会的?”班长问道。

“在湘潭军训时学的。”我回答。

“你简述使用方法。”班长说。

“两手握枪把于胸前,眼睛目视前方,拇指按钮击发,可左右扫射,上下俯扬。”我回答。

“好了,从现在开始,你和我使用重机枪!”班长当即决定。班长是个大个子,东北人,现在记不起他的名字了。

马良山阻击战

马良山阻击战时间是 1951 年底,马良山是朝鲜中部一带群山的主峰,是敌我双方争夺的焦点。先是朝鲜人民军占领,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白天猛攻,以死两千人的代价占得此山。我军发挥夜战优势,攻下此山。

上级命令我连换防,阻击敌人的猖狂进攻,坚决守住马良山。天黑了,班长和我(下士副班长)扛着一挺重机枪,带足子弹,登上马良山一处阵地换防,迅速修整工事,防弹洞、交通沟等,其他同志在山脚挖了两米深、两米宽的防坦克沟。

天亮了,敌机飞临马良山上空投下炮弹,还有远处敌炮打来,看山前平原,敌人近百辆坦克开来,车后是步兵,密炮掩护进攻。我和班长进洞避炮,靠着背包躺在洞里。

听到敌炮延伸,知敌人临阵,赶紧出洞,班长射击,我装填子弹,敌人一片片倒下,其余掉头逃跑,打退了敌人的一次冲锋。接着敌人又打炮了,我们又重新避炮,敌人新一轮进攻又将开始。这种公式化的行动,一天发生很多轮。

有一次,敌人的排炮打来,我避炮稍慢,一发炮弹在我身后爆炸,我被炮弹击倒,以为牺牲了,过了片刻,感觉没事,迅速爬起。班长惊讶地指着我的背包,我脱下背包看,背包上一只解放鞋底嵌着一块拇指大小的弹片,我用劲抠出,鞋底通了好大个洞,不能穿了,但是它却救了我的命。敌炮停了。敌人又开始了新一轮进攻。我冲出洞口,争当射手,敌人纷纷倒下,我们又打退了敌人的进攻,马良山双方激战两月之久。

敌人一天打在马良山的炮弹最多时万余发,地面的土翻犁近一米深,人在地面走,脚印尺余深。敌人惊叹,他们装备精良,炮弹充足,掌握着制空权、制海权,为何奈何不了中国军队?我军的装备确实处于绝对劣势,但是我们有顽强的战斗意志!靠夜战,靠手中的铁锹、锄头,获得地下优势,抗击着敌人地上的优势。此战结束,我经新任指导员杨光学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被提升为上士班长,原来的班长另有重任。

两山口伏击战

这是三年朝战的最后一仗,时间是 1953 年中,地点朝韩交界处。朝鲜半岛的地理特点是:东西窄,南北长,南方低而平,北方高而山,两山口是两山夹一路,两山不大也不高。

据可靠情报,敌先头部队某日经过此地攻朝,上级命令我们炮排前往伏击。天黑了,全排夜行到此山,排长井玉田交待:“全排散往两山,各自伪装好,无论如何不许动,听到短促的喇叭声出击,听到一长声喇叭声结束”。我带一士兵伏于一个山头。

天亮了,我扒开树枝,扫视两山未见一人。不一会儿,从韩国方向飞来两架敌机,在我们上空盘旋,像老鹰俯瞰地面,突然,飞机向两山扫射,我一阵惊诧,谁暴露了目标?但是我马上意识到,这是敌人的火力侦察,敌机未见一点动静就飞回去了。

过了约一刻钟,南面走来两百多联合国军,耀武扬威,走到两山口,领头的右手一扬,全体站立不动,他拿起望远镜,慢慢地看两面山,未见异常,又要机枪手朝山上打一梭子,也未见动静。便右手从上往前指,手语表示,前进!

待敌人全部进入两山间,排长吹起短促喇叭,我们都去掉伪装,枪炮声如同爆豆子一样响起,我持一挺重机枪控制对面的山脚,对面山的机枪又控制我的山脚,形成了交叉火力,扎紧了口袋,敌人四周寻找突围处,都暴露在射程内,不到半个小时,枪声渐停,排长吹一长声喇叭,全排打扫战场,只见几名敌军高举双手,低头不动,其余全部击毙,无一漏网!我们押着几名俘虏撤出战斗,上级给我们炮排记集体功。

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领教了中国军队的厉害,综观其他战场,觉得中朝军队越战越强,他们越战越败,士气低落,无心恋战,不顾南朝鲜李承晚地反对,于1953年7月27日在板门店签订了《停战协定》。

一个老兵的朝战故事

抗战老兵肖昌顺

战后修好工事回国

停战后,并非刀枪入库,马放南山,时刻防备美国反悔,再起战端。最担心的是朝鲜海防薄弱,因此,我部奉命留在西海岸修战备工事,历时两年。

工事修得很好:有明道暗道,明碉暗堡,有枪支弹药库、医院、食堂、粮库,地下通道,路路相通,还与山上的地道相连,可抗击十万美军登陆。

1955 年回国,1957 年退伍复原,知道父亲已经去世,心里非常惭愧,没想到入伍离家时,竟是永别!自古道:忠孝不能两全,相信父亲也会理解的。后来,我被安排到新晃汞矿工作至退休。

现在国家富强,政策又好,我感觉晚年很幸福。也感到当年的战斗生活光荣、值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