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推荐」2018年,我读过的9本好书

这篇图文,写的很辛苦。辛苦不是指写起来艰难,而是因为有些书看完将近1年的时间,一些细节已经忘记了,所以得花时间重新去整理。为了梳理这些书,我把家里的书又都翻了一遍,而且有些书被别人借走了至今未归还,最后挑出了个人认为最好的9本。最开始的时候,列了12本书,于是把写好的书单揣在口袋里半个月,又尽量把这些本书重新泛读了一遍。读的时候,总在回想第一次看的时候的心情和感受。但一本书第一次看和再一次看感受是完全不同的,我尽量把我第一次阅读的感受表达清楚。


2017年的时候,我曾经给自己定过一个小目标:一年读50本书。结果到第二个月的时候,就发现这根本难以实现。一年读多少本书,关乎阅读兴趣、阅读速度和是否有足够多的时间。

「深度推荐」2018年,我读过的9本好书

所以到2018年的时候,我并没有以书面的形式要求自己要看多少本书,只是利用夹缝里的时间,慢慢看慢慢看。没想到,一整年下来,我竟看了21本书。当然我说的都是纸质书,要是再加上零零碎碎的电子书,估计得有30本。虽然并没有达成2017年度随缘定下的目标,我究竟还是有些成就感的。

其实看书是很私人的事情,每个人的兴趣点不一样,有些人喜欢人文、历史,有些人喜欢人物传记,有些人喜欢玄幻,有些人喜欢武侠,不一而足。我看的书比较杂,人文、历史、小说、传记、经管,甚至新闻特稿都会瞄两眼,正因为杂,所以才真是看到哪算哪

有的时候买书,看到网上书店的促销和折扣,总是有种刹不住车的感觉,要不是考虑到以后搬家是个麻烦事,可能买的书会更多。一朋友说,你买个Kindle啊,有了它你就相当于有了移动图书馆了,可一个Kindle得小1000了,1000块,差不多可以买一板车书了吧!有段时间,差点儿就买了,可一想到1000块换一板车书这回事儿,还是没点付款键。

「深度推荐」2018年,我读过的9本好书

2018年,我读下的这些书里,有9本书在我看来是极好的,且听我慢慢讲给你们听。

1、《浮生六记》 沈复 著

「深度推荐」2018年,我读过的9本好书

这是一本值得反复品读的好书。这本书前半部分为白话文,后半部分为文言文。相对来说,我更喜欢看原文,毕竟翻译过后的文字与原文还是有些出入,文言文的有些字的意思与现代的语法稍稍还是会有偏差,比如,文中有两句描写憨园的“瓜期未破,亭亭玉立”,译者直接翻译成“还不到16岁,亭亭玉立”,这样翻译虽然也无错,但总感觉少了点意思。

《浮生六记》,顾名思义,说的是六卷记述的文本,如今仅存四卷,分别为《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中山记历》和《养生记道》两卷不复存在。也可能正是因为《浮生六记》为残卷,所以才更被后人所推崇吧。

此书作者沈复,字三白。沈三白一生穷困潦倒,漂泊不定,没成想却有个好女人相伴二十三年,其妻陈芸,温柔贤惠、知书达理、善解人意,最重要的一点是能陪着沈三白数十年穷游,也是够了。最令人钦佩的,作为一个女人,居然想方设法为自己的丈夫寻觅小妾,我只想说一句:陈芸女士,您真敞亮!

沈三白同志在陈芸病重弥留之际,也曾许下“卿果中道相离,断无再续之理”(意思就是,你走了,我是一定不会再娶的)的诺言。可一转眼,在沈三白儿子逢森夭折之后,其朋友石琢堂送给他一小妾,他立马就欣然接受了(赠余一妾,重入春梦)。从这一点看来,“男人都是大猪蹄子”的历史,渊源流传啊!

2、《呼兰河传》 萧红 著

「深度推荐」2018年,我读过的9本好书
十二岁的姑娘就被逼着嫁人,还见天挨打,这就是呼兰河!这就是那会儿的中国!明明是批判,萧红的娓娓道来掩藏不住其中的犀利!萧红真是厉害极了!民国的文化人真了不起!

上面是我当时读完《呼兰河传》后在豆瓣写下的评语。萧红的文字让我想到了民国的另一位大家,鲁迅。两人的文字都看起来平实、冷静,甚至是冰冷,但正是这份平实和冷静,透着的,更是犀利批判。萧红文笔干净似雪,内心凛冽如刀。文字就是这么奇怪的东西,明明是最简单的句子和词,初看很淡,细想都是密密麻麻的悲凉和孤独。

我要是一辈子能搞出像《呼兰河传》这样一本书,我就会感觉很骄傲的!

3、《小说课》 毕飞宇 著

「深度推荐」2018年,我读过的9本好书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一种感觉,当你读完一篇文章或者一本书的时候,你可能只是停留在一知半解,或者仅仅停留在“我终于读完了”的如释重负感,但其实书里讲了什么,有什么意义,为什么作者要这样写,你可能也并不会深究。这本书,毕飞宇老师就是告诉你,该怎么样去读一本书,或者确切的说,该怎么样去读一本/篇小说。等你读完了这本书,你会发现“踏马老子以前读的都是个啥啊”之感!

反正我读完第一篇《看苍山绵延,听波涛汹涌--读蒲松龄 促织》后,我就连说了三个“卧槽!”并感叹:原来一篇文章还能读出这么多道道出来。

4、《送你一颗子弹》 刘瑜 著

「深度推荐」2018年,我读过的9本好书

你要是大街上随便抓一个人问他:民主是什么?自由是什么?政治关系于生活有多大意义?我想大多数人会说:我能背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啊!这本书能告诉你民主自由在每个人心中和生活中的具象,那些看起来高大上的东西经刘瑜这么一写,你除了一个劲的在心里说“对啊对啊对啊对啊”之外,剩下的估计就是佩服和傻笑了!

「深度推荐」2018年,我读过的9本好书

这就是我读完这本书的真实感受!

5、《教父》 马里奥 普佐

「深度推荐」2018年,我读过的9本好书

这本书和电影一样出名并出色。电影是光影的技术配合,而书却比电影更注重细节。《教父》被誉为“男人的圣经”,在我看来,所谓圣经就是:一个男人得有自己秉持的原则,并用这套原则约束自己,同时鞭策身边人。这套原则当然是教人如何为人,如何处事。即使是黑帮,也不例外。或者可以这么说,任何一个人,任何一个组织,原则就是原则,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背弃了原则,就该受到惩罚。这其实是个被普世接受的最简单的道理。

6、 《活着》 余华著

「深度推荐」2018年,我读过的9本好书

同样是享誉世界的作品,电影和书都是。当年张艺谋在看了未出版的《活着》的样稿之后,就毅然拿下了该书的电影改编权。不得不佩服老谋子的眼光。1994年,电影上映之后,获得了47届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和48届英国电影学院奖提名,说明了电影的质量。

但相对于电影的改编,原作更注重细节的刻画,虽然这本书严格意义上来说不算长篇,但书中的每个人物都被余华刻画的淋漓尽致,每个人物都立起来了。电影的结局很悲催,但原作比电影更悲惨。

7、《望春风》 格非 著

「深度推荐」2018年,我读过的9本好书

每个作家,对其影响最深远的,永远是自己的故乡。就如莫言之于高密,刘震云之于延津,格非之于江南。从《江南三部曲》到《望春风》,在格非的笔下,江南有看不完的景,聊不完事和说不完的人。

眷恋了大半生的故乡终于逝去,年过半百的两个人坐在石阶上,面对被城市浪潮和拆迁席卷而过的故土,只感觉置身于春风之中,无形无影。格非写乡村,不会让人失望。一个个血肉之躯轮番登场,无关温情或残忍,只是重现一个逐渐长大的孩子眼中,那个遥不可及的村庄。

8、《平原上的摩西》 双雪涛 著

「深度推荐」2018年,我读过的9本好书

《平原上的摩西》是一本中短篇小说集,书名用的就是第一篇文章的标题,光这一篇就值回票价了!

豆瓣上有个读者的评语是:

《平原上的摩西》一篇,行文沉郁,直追阿城,妙在不做作。故事精彩,不亚格非,胜在有慈悲。

我们常常在电影里领略过多线叙事的故事结构,这其中又以宁浩、曹保平两位导演运用的最好。没想到,在小说的框架里,多线叙事也能被双雪涛驾轻就熟的体现在文字里。当然也可能是我读的书还太少,乍一接触此类的小说,顿时觉得好惊艳啊。

9、《吃瓜时代的儿女们》 刘震云 著

「深度推荐」2018年,我读过的9本好书
「深度推荐」2018年,我读过的9本好书

这本书是2018年年初的时候的读的,也是迄今为止,我读的最快,感觉最顺畅的一本书,不过这本书也只适合一气儿读完,要是读一半留一半,就没那个味道了。

虽然书中还是刘震云一贯的絮絮叨叨絮絮叨叨,一件事翻来覆去覆去翻来的讲的风格,但胜在故事情节,又结合了现今的几个热点事件,同时又囊括了乡土、官场、荒诞等一系列刘震云小说的标签。但唯一的缺点就是,小说结构设计的痕迹太明显,同时刘震云又在书名和布局上耍了一把小心机。还有一点就是,这本书尺度挺大的,能过审也真是个奇迹了!

「深度推荐」2018年,我读过的9本好书

以上便是我一年来认为看过的最好的书,当然我也读到过令人遗憾的书,比如张军写的《遥远的帝国--两晋十六国风云录》,看的我尴尬症都要犯了,除了流水账就是流水账,那些闹着玩一样的皇帝的名字,看得晕晕乎乎的;还有李诞写的《宇宙超度指南》,看得我直打瞌睡。

「深度推荐」2018年,我读过的9本好书

当然,这些都是我一家之言,我觉得好的,您大伙儿可能觉得也就那样。就像我前文说的:看书是件很私人的事情。一百个人心中有一百个哈姆雷特。我也明白“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所以您各位且看着,同不同意,咱们秉承求同存异的心态,有话好好说。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