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现:农村电商最有价值的话题

没有变现能力,再多的资源又有何用?

“似乎你没有以前活跃了,最近都在忙什么?”

“看了最近的几篇文章,感觉你越来越悲观了!”

“总觉得你在准备什么,能透露一下么?”

……

近来,不管是面对面神侃,还是微信里的私聊,抑或电话里问候,老朋友们用各种不同的方式“表达”了对我的关爱,大家有一个不约而同的话题——老莫,你在想什么,你想要干什么!这五年来,我混的圈子,基本上从事着相似的农村电商的业务,其实也正经历着共同的困惑、迷惘和抉择。与其说是大家近期对我的现状发问,不如说是在梳理共同的思考方向。

这五年,我们参与、见证并记录了发生在中国农村这场狂飙突进的互联网运动。在经历了最初的懵懂,中期的亢奋,最近的“退潮”,各界对农村电商的理解步入了“反思”阶段——如何真正建立这个领域的商业模式?如何实现业绩的可持续增长?如何实现乡村资源的大整合?如何借力政策红利培育出市场化业态?

换言之,经历五年的“试错”,虽然各界对农村电商的基本认知与认同,已经不成问题。但农村电商最基本的商业本质问题却重新摆在从业者面前——其实这已经成了一个公开的秘密,大家都为赚钱(或者说得高大上些,为事业)而来,也拼了命折腾着赚钱的各种方式,结果末了“怎么赚钱”反倒成了一个问题?不管是做农村电商综合服务的,还是做农村特产品网销的,真正赚钱的,似乎并不多见,活跃在各地的机构,大都是“打肿脸充胖子”,日子过得都很苦逼,没有核心竞争力。支撑着各大平台农产品网销的,有一单吃一单,为要流量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为要补贴说尽千言万语,时不时拿些案例出来忽悠做一回阿Q,卡拉OK自娱自乐罢了。

变现:农村电商最有价值的话题

情怀,成了当下农村电商领域最大的一张“遮丑布”。这两个字,政府喜欢——返乡创业、电商扶贫、农村致富带头人,都用得上,怎么用都不会错;这两个字,平台也喜欢——好讲故事,容易传播,可以成为对政府公关的好入口;这两个字,圈内人更是喜欢——项目做成了,可以给自己脸上贴金;项目做不成,可以为失败找到“冠冕堂皇”的退路。于是乎,很多地方的农村电商在情怀高涨的氛围里一哄而上——你可能难以想像,一个地方政府曾在书记县长的带动下,动用所有公权力量为农村电商造势、匹配资源;你更难以想像,各地以“百里挑一”的方式选择“村小二”,却未料半年后这些服务站基本偃旗息鼓作鸟兽散;你绝对不可想像,动辄就是上万人次的培训最后留存下来就只有几家网店的“孵化率”,我们不讲全国范围内的水份有多高,在所谓的大数据时代,这个领域的“集体造假”耗掉了多少的人力、物力与财力?!

八亿农民,广袤无边的农村大地,长期郁积的消费潜力——多少人为此而亢奋!只是谁知道“一入农村深如海”,三农这个题材,党和政府搞了几十年,一直是一个有待破解的难题,凭农村电商这几年的“折腾”,我们就闯出一个道道来了?不过,我原来也是这样想的,总觉得凭借自己的情怀、力气和坚持,这世界就没有做不成的事。几年来反反复复的“失利”,终于让我明白,农村电商虽然面临着极其丰富的资源,想要“变现”,绝非一件易事。

这几年,围绕着“变现”两个字,2C、2B,众筹、定制,社区直供、预售,诸如此类的业态多如牛毛。涉农电商领域的创新创业,在全国各地都是一个热潮。在农村电商与扶贫攻坚这两大政策红利的推动下,社会各界齐头并进,三农成了最大的一块“淘金地”。不能说现在已经退潮,在乡村振兴这面新旗帜下,在新零售这个新题材下,涉农至今还是一个热点话题,但我们细心观察一下自己的周边,早就已经是狼藉一片,“淘金者”前赴后继,已经更替了好几拨。就如新社区的商铺,店招变换是一个常态,其背后都是一个个动人却又遗憾的创业故事。

我也一样,因情怀进入这个领域,但在反反复复的试错中明白,不能靠情怀吃饭,一直苦苦追寻着“变现”之道。即便资源再丰富,不“变现”一切就成了“0”,但“变现”不是你想变就能变,还是要受制于“能力”——

品牌能力。涉农产品如何没有品牌溢价,就是一个“地摊货”,渠道商是难以创造利益的。以本来生活为例,上万个SKU,创造的价值可能抵不上一个“褚橙”;

渠道能力。再多再好的货,压在田里地里,都会烂掉。农产品尤其是生鲜,都有强保质周期的要求,一旦成熟,就得快速在最短时间卖掉,销售渠道的布局就显得特别重要;

品控能力。食品安全责任大于天,如何保证农产品在生产、收成、储运、消费全过程的品控问题,是对供应链管理的全面考验。很多人进入涉农领域,栽了最大的跟斗,就是这一方面;

资本能力。很多机构将“变现”寄托在资本化上,收割的未来与预期的收益。但农业投资规模大,回报周期长,不是谁都具备资本能力的;

……

变现:农村电商最有价值的话题

看来,不是三头六臂,没有上天入地的能力,“变现”两个字,在三农领域里不是容易实现的,这也正是当下遍地哀鸿的根本原因,就连大机构与平台电商也是苦不堪言。既然如此,难道涉农领域要成为“禁区”不是?当然不是,我们讨论问题的本意,就是要解决问题。那么,变现之道在哪里——

属地“变现”。一方水土一方人,根据当地的消费习惯,精准确定相关产品的消费半径,以最高效率、最低成本的方式,搭建更多的变现渠道;受制于这一点,农业要放弃一些做大的机会,精于小而美;

产业链“变现”。现在的问题,初级农产品占比太高,所以国家也在鼓励与支持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变卖产品为卖生活,以旅促农,农旅融合,反倒为当地农产品找到更好的市场。一产不足二产补,二产不足三产补,总有一个环节能够有好的变现可能;

商品证券化“变现”。针对部分已经实现标准化的区域优势产品,全面推进农产品的现货仓单交易,使当地成为这一品种品类在区域乃至全国的信息中心、价格中心、结算中心、集散中心,以最大程度降低运、储、装等环节成本和损耗,放大产业规模,通过仓单交易的方式实现商品证券化;

当然,品牌也是一种变现,资本化更是大变现。

如何变现,何时变现,最终还是取决于你的“初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