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融合實踐 博物館裡的文化新年

文旅融合实践 博物馆里的文化新年

文旅融合实践 博物馆里的文化新年

昨晚,由成都市文化廣電旅遊局、武侯區人民政府主辦,成都武侯祠博物館、武侯區文體旅局執行的“2019武侯祠成都大廟會”圓滿收官。

文旅融合实践 博物馆里的文化新年

自2月3日晚開廟以來,大廟會歷時近18天,共接待觀眾153萬人次,再次成為成都新春文化活動的人氣熱點,受到媒體聚焦關注,精彩的畫面連續登上除夕和初一的央視新聞聯播。

文旅融合实践 博物馆里的文化新年

至此,2005年起落戶成都武侯祠博物館舉辦的成都大廟會,已連續成功舉辦了十五屆。十五年裡,大廟會的人氣逐年走高,連續多年參觀人次突破百萬。在文旅融合的背景下,“成都大廟會”依託武侯祠博物館深厚的三國文化底蘊,激活傳統文化當代價值;武侯祠博物館藉助大廟會具有群眾基礎的老民俗味道,讓傳統博物館充滿人氣熱浪。

成都武侯祠博物館館長謝輝說,“文旅融合的內核是文化。成都武侯祠博物館是具有國際知名度的三國遺蹟博物館,三國文化是風靡全球的IP,能夠為文旅發展提供更多的可能性。成都大廟會就是三國文化的另一種表達方式,是一個成功的文創產品。每年都有上百萬的人來逛廟會。諸葛亮化身的喜神以及對古老民俗還原的遊喜神方活動,深入人心。”他同時介紹說,成都大廟會不僅在成都本地炙手可熱,還曾走進摩洛哥等地,為當地民眾帶去成都新年的問候。

文旅融合实践 博物馆里的文化新年

博物館裡的文化新年

“這就是想象中的,完美大廟會!”有網友曬出自己在2019武侯祠成都大廟會上拍攝的燈組美圖,並配文評價。統籌了成都武侯祠博物館文物區、西區和錦裡三個區域舉辦的“2019武侯祠成都大廟會”,集廟會、燈會、花會於一體。特別搭建的小吃街,彙集了魏蜀吳三地的特色小吃,讓遊客現場品味舌尖上的三國。匯聚了各專業藝術團隊,非遺傳承人、戲劇院團的廟會演出,精彩紛呈,好戲連臺。傳統工藝製作的彩燈,從主題燈的體量到氛圍燈的數量都創下了歷屆之最,濃墨重彩、美不勝收,璀璨了整個廟會園區。花海報春,數萬餘盆精品花卉,在博物館園林中競相展顏,花海、花燈、花香……,讓逛大廟會的觀眾不僅感受到節日的繽紛浪漫,也感受到春日的溫暖。

文旅融合实践 博物馆里的文化新年

廟會期間,成都武侯祠博物館還分別在綠雨軒、三國文化陳列室、群賢堂,推出了“咫尺之境——成都武侯祠博物館藏扇面精品展”、“三國文化陳列展”、“穆如清風——王砥如書法作品展”三個文化展覽,不僅布展雅緻,內容也十分精彩。特色文化活動“繪出你的新春扇意”、“專家鑑寶”、“新春猜謎”,更是吸引了不少觀眾參與,觀眾或是拿著自己的寶貝請文物專家免費鑑定,聽專家講解文物知識,或是在博物館社教老師的指導下繪畫團扇,又或是在謎語區和家人朋友一起享受有獎猜燈謎的樂趣,真正感受在成都武侯祠這樣一個博物館裡過大年的文化體驗。“沒想到逛廟會還能有這麼多收穫,長知識!”有參與活動的觀眾興奮地評價道。

文化交流與傳承

己亥除夕夜,成都武侯祠博物館三義廟前,來自俄羅斯、波蘭、尼泊爾、意大利等國家的6位國際民俗體驗官,與成都武侯祠博物館工作人員一起撞響了三義廟鍾亭內的大鐘,向“一帶一路”國家傳遞出來自成都的祝福。鐘聲的響起,宣告著己亥新年的到來,也拉開了己亥遊喜神方活動的大幕。波蘭人馬格扎塔·薩維斯沙在波蘭投資貿易局的成都辦公室工作,她說,成都和她的家鄉有很多共同點,今年,能夠在成都過春節,她感到非常榮幸,這也是她第一次感受到中國傳統新年的氛圍,體會到了城市年味溫暖。大年初一,己亥遊喜神方的高潮大戲“仿古祭祀”壯觀登場,眾多市民與遊客扶老攜幼,走南門,到武侯祠拜謁祈福。元宵佳節,非遺項目青林口高抬戲巡遊鬧元宵,各式老民俗在博物館煥發出新的活力。

文旅融合实践 博物馆里的文化新年

除了民俗味濃郁的“遊喜神方”,“2019武侯祠成都大廟會”還邀請了來自烏克蘭的表演團隊,同時特別設置了一帶一路創意集市,讓海外文創走進成都,服務一帶一路文化交流。

在往屆的成都大廟會上,常山的趙子龍戰鼓、重慶的銅梁火龍、山西的高臺花鼓和走獸高蹺、東北二人轉等節目,讓遊客感受到我國多姿多彩的地方藝術。來自韓國、巴西、澳大利亞、英國等國的表演團隊展示了充滿異域風情的文化藝術。混搭了傳統民俗與現代時尚的武侯祠成都大廟會,為多種文化交流創造了平

十五年的文化堅守

紮根成都武侯祠博物館舉辦的成都大廟會,已經伴隨成都市民與外地遊客,度過了十五個春節,成就了眾多家庭春節裡的溫暖記憶。十五年裡,“成都大廟會”不僅躋身國內知名春節廟會之列,過春節必逛“成都大廟會”更已成為成都新年俗。活動的背後,是成都武侯祠博物館全館職工十五年的文化堅守。廟會期間,成都武侯祠博物館全館職工300餘人均在現場各崗位值守,且大部分均在一線支援。

春節期間,武侯祠和錦裡的遊客接待數量平均每天在10萬人以上。潮水一樣的遊客湧入武侯祠成都大廟會,站在成都武侯祠博物館西區門口檢票處的王鵬飛,嘴裡用沙啞的嗓音重複著“慢慢來”“不要擠”,眼睛在幾個通道來回巡視,而手上檢票的動作卻絲毫不慢。這已經是他在工作中度過的第八個春節。不僅要時刻注意和遊客保持溝通,王鵬飛和同事們還要保證遊客的安全、應對各種突發事件,每天在崗時間超過12小時。

文旅融合实践 博物馆里的文化新年
文旅融合实践 博物馆里的文化新年文旅融合实践 博物馆里的文化新年

成都武侯祠博物館保衛部胡德華和同事們,時刻巡查廟會安全,每天行走的步數都在2萬步以上。直到晚上10時熄燈清場完畢,他才會長吁一口氣,“一天的工作圓滿和平安結束!”此刻成都武侯祠博物館平安入夜,保衛部夜班人員開啟通宵巡更工作,確保夜間安全。

“成都武侯祠博物館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首批國家一級博物館,在這裡辦廟會活動,安全工作是重中之重。”成都武侯祠博物館館長謝輝說。大廟會開廟前,成都武侯祠博物館組織了安全培訓、檢查、演練40餘次,所有彩燈、臨建、舞臺等臨建設施的搭建,都委託了具有資質的專業公司進行風險評估與工程驗收,並制定了安全預案,印製了安全手冊,下發到每個廟會工作人員手中。

廟會期間,由成都市文廣旅局、市公安局、市公安消防局、交警一分局及武侯區相關職能部門、成都武侯祠博物館負責人員組成的聯合指揮中心,為活動安全保障護航。指揮中心根據設置的人流量實時統計系統和監控大屏,實時監控館內人流量及擁擠程度,並根據專門制定的安全應急預案,進行布控疏導。活動期間,在原有安保力量160人的基礎上,新增安保人員220人,新增安檢人員110人,新增志願者50人,新增安全、引導標識200餘個,設置安全圍欄3600米,設置安檢通道15條,其中X光機通道5條,廣播及時播報尋人啟事和安全提醒。各項措施護航遊客的參觀安全。

謝輝說,“十五年的文化堅守,既要年年推陳出新,讓老百姓喜歡,又要保證安全,不容易,在武侯祠博物館裡辦廟會,我們是希望通過博物館這樣一個平臺,通過廟會這樣一種接地氣的方式,實現對文化的傳承與創新。看到廟會上觀眾團圓幸福的笑臉,我們就覺得這份堅守,值得。”

文旅融合实践 博物馆里的文化新年

雙流彭鎮

更多精彩內容

請掃描二維碼

文旅融合实践 博物馆里的文化新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