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的一般知识,干货收藏

书画的一般知识

书画业务涉及很多方面。必须了解些基本的知识, 对初学者来说更是如此,在实变中,我们总结出五个方面,作一些分叙概述。

字画各部位的名称

还没有装裱过的画作称为“画心” ,又叫“两芯”。 要把画面的全部效果托出来,必须对画心进行装裱。用来托画心的纸就称为“托纸”,因为一幅画作的精神全靠这张托纸托出,这张托纸就有了赋予画面以生命的功用,所以又有“命纸”之称。在立幅画心的上端接上的一-块纸方,叫作“诗堂”,其作用在于题诗赞画。在画心较短时,它还有衬托作用。“诗堂” 也叫作“玉池”

画卷两端的木杆,叫作“画杆”。立幅画卷上的圆木杆,也称为“地杆”,另一根较细的半圆杆,则称“天杆”。画杆最好用沙木,以免变形或遭虫蛀。

在地杆两端,往往还安插有轴头。轴头要光润精美,可以使用红木、紫檀、牛角、象牙、烧瓷等做原料,轴头的作用是使展卷、收卷变得灵活方便,并给画作增加美感。

在包首上端天杆外粘着的两段纸条,叫作“画签”,是用来题画名的。画签纸色一般多用藏经色(香色纸),这种颜色显得古香古色、雅致美观。在画签上题字叫题签。题签应该由一个真正懂画、 精于鉴别的人来做,便于字画本身的鉴别。

字画装裱风格的名称

一辆好的书画,装被 一定也要好装被好了,书画就便于保管,对损坏严重的书画,还有起死回生的作用。裱工如果太过拙劣,有可能对书画造成损害。

裱画作为一种传统的手工艺, 遍行于全国各地。其手法因传授不同而多种多样,各地都形成了独特的装裱风格。南方裱工最著名的地方是苏州,此地的裱工有“苏裱”之称。苏裱崇尚仿古装池,所以又有“吴装”之称,裱件平挺柔软,配色文静。北方最有名的装裱在北京,称为“京裱”两边还有很窄的深古铜色绢边。这两种裱法都称为“宣和裱”

只用一种原料(绢、绫)、一种颜色裱的画,因色泽单纯,整体一致,像一块美玉一样,被称为“一块玉”。用镶线的“绫裱一块玉”装裱琴条画心,看上去十分素雅。琴条指长如古琴的立轴。绢圈、绫天地、绢绫用两种颜色,则称为“两色裱”四周裱上的一圈绢就叫绢圈。用来裱画心上、下的绫就叫绫天地。

两色裱上再加一道不同色的隔界, 就叫“三色裱”,多用于装裱粗短画心,这样画心就醒目而不显短促了。两幅较宽的立轴,称为“堂幅”,俗称“中堂”,因其适于挂在厅堂的中间而得名。立轴的镇料在尺寸上与画芯的比例是有一定要求的。立轴的两头镇料,“天头”与“地头”的长度比例为6:4。

比堂幅窄的立轴,叫作“条幅”有些条幅特别窄长,形如古琴,又叫“琴条”。有些条幅不安装轴,叫作“屏条”。

书画成堂的屏 条,叫作“挂屏”,一般成对或成套使用,有四、大、八,十二扇为一堂者。挂屏可以画四季风景或是临摹名家的绘断。通最屏要挂在一起,有失缺的叫失群屏。画屏最早由西屏风演变而来。史载,三国时曹不兴就曾奉孙权之命屏风。

两幅成对的条幅,叫作“对联”,兴起于明代,俗称对子,其得名缘于两条的字数-样多,上下联的词句相互对偶,形成一一对。

有的对联每一联的字太多, 一行写不下,只得写为两行,上联从右往左写,下联从左往右写,第一行的字多,末行字少,两联对挂时,形如“门”字,叫作“龙门对”。也有上下联都从右往左写的对联,称为“顺龙门”

人们炎夏用来驱暑的扇子,古代叫作簧。它大致有团扇、折扇、贡扇三种形式。我们介绍“团扇”和“折扇”团扇又叫纨扇,就是圆扇,用绢素做面,外围和柄以竹制成。团扇在唐代即有记载,如王昌龄《长信怨》日:“暂将团扇共徘徊。”宋代时,团扇已经非常盛行。宋徽宗还作过著名的《草书团扇》。

折扇又叫折叠扇。宋宣和年间,傅高丽国(古朝鲜)曾有使者来中国进折叠扇。苏东坡就曾在其文章里写道:“高丽白松扇,展之广尺许,合之只两指。”明永乐年间,折扇越来越多。从明末清初开始,人们开始在折扇上重一面写字,另一面绘画。折扇通常以纸为面,常用白矾纸、高丽纸、泥金、大赤金、洒金纸等,明代则多为金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