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企真的要死在这个冬天?


房企真的要死在这个冬天?


首先声明一下,这真不是耸人听闻的标题!

只要稍微关注近一年来房企的状况,对这个标题所要表达的内容想必不会有所疑惑。

裁员、撤销城市公司、融资无门、楼市成交冰封、预售证难拿、出售资产、活下去……这些关键词很好反映了房地产行业的众生相。

今年来风波不断的华夏幸福,近期又传来了裁员的消息。据称华夏幸福的小镇集团全部裁撤,京南集团也大幅削减人员。

这消息想来不是空穴来风,一来华夏幸福的小镇业务寥寥无几,尽管小镇在公司的财报里依然体现为主要业务之一,但目前外界所了解的落地项目大概也就是大厂影视小镇,还有香河的机器人小镇;二来京南集团为华夏幸福之前出售给万科的部分项目所在,业务减少之后人员的精简也是自然的选择。

仔细考究,京南集团的人员精简还是有先兆的。华夏幸福此前曾发过公告,调整环京区域地产开发项目的募集资金用途,本来为环京项目开发所募集到的钱划转到南京、江苏等地的项目,因为环京区域的限购政策、停工政策极为严厉,影响了开发和销售进度。

而在这些消息曝出之前,其实华夏幸福就裁撤了天津和重庆的事业部,共同特点是这些城市目前难有实际开展的业务,在业绩扩张期留着这些班子还能探寻机会,但如今形式紧张,收缩业务在所难免。

1.

华夏幸福的情况不是孤例,王首富的日子也没太好过。

2年前,王首富在接受电视台采访的时候曾喊出了“让迪士尼未来20年在中国无法盈利”的豪言壮语,言犹在耳,如今万达版的“迪士尼乐园”已经拱手让人,未来“万达城”的招牌或也不复存在。

去年在把13个万达城绝大多数股权打包出售给融创之后,王首富依然保留了这13个万达城9%的股权,并且这些项目依然由万达来负责运营管理,继续沿用万达的品牌,融创为此每年需要交给万达6.5个亿的品牌管理费,20年就是130亿

但如今王首富已经不考虑未来20年的细水长流了,他要的是现在。未来20年的管理费,加上万达文旅集团的整个团队,王首富近期60亿就让融创买断了。

放在以前,这绝难想象,曾经的王首富可是让各地政要追捧的人物,多少一把手盼着能把王首富捧到自己的地盘,开发个把万达广场。

王首富曾经的交易对手,现在也在忙着为寒冬到来提前做准备。

在去年收购万达的酒店资产包后,富力一下就跃升为中国最大的豪华酒店持有方,旗下管理的酒店数量据称已经接近100家。

但收购这些酒店资产也让富力承担了不小的财务压力。在收购当时,富力就为收购资金寻求了接近120亿的境内担保贷款。

富力的密集融资延续到了今年。先是在10月初,获得证监会核准发行130亿的债。这个月,富力又开始着手发行新股来募集资金,用来补充资本金和流动资金、还债等。发行新股的消息出来后,富力股价大幅下挫,当天就跌了超过8个点,此后也延续阴跌。

市场对富力的举动是有所担忧的,毕竟富力刚通过了证监会核准发行130亿债,况且这大半年来股市行情不好,跌掉一半市值基本是常态。从今年的高点算起,富力现在的股价也跌了接近一半,在市场低迷的时候发行新股,募集的资金和高点时候不可同日而语。

我们就以富力在今年1月高点时候的平均价来算,1月开盘时候大概是16块多,收盘是20块多,假如按5个交易日的平均价是18块算,本次拟发行8.06亿股,募集的资金大概就是145亿港币。现在的价格是11块多,前5个交易日的均价也大概在11块左右,募集总额就只有88亿多。同样的股份数,但募集金额少了接近一半,如果不是太着急,市场确实很难理解这种行为。

通过发行新股募集资金去年下半年有不少房企都用过,但当时的情况是处在港股大牛市中,很多房企股价都创了新高,发行新股募资很划算,典型的如融创。

2.

这两年在上层不断喊话去杠杆后,房企的融资压力已经愈发明显。不仅是融资渠道大为收缩,成本更是攀升。

恒大在近期发行的一笔外债中,支付了高达13.75%的票面利率,是这么多年来公开发行债券的最高利率了。恒大是出了名发债成本高的,但这两年来发的债票面利率最高的也只有9.5%,低的甚至到了4.25%。

恒大之前也曾有过一笔票面利率达到13%的债券,但那已经是2010年的事情了。那是什么年代了,房地产管控最严厉的时候!自那之后,A股就再没有过房企通过IPO上市的。

债市融资的难度不言而喻,对很多房企来说这个渠道基本已经关闭了。很多人或许还记得今年早些时候部分企业发债的惨淡状况,比如为人津津乐道的东方园林。原本计划发行10个亿的债,但最终能发出来的只有5000万。

房企在负债端的压力,归根结底还是资产端遇到的困难。房子不好卖了,资金回笼慢,还款压力自然也就上来了,要不然为什么那么多的闽系房企,尽管股市行情不好,但今年都纷纷跑到香港上市了,或许对他们来说,再不上市,可能就没机会生存了。

这种销售压力,我们只需列出一二,大家基本就能感受到市场的残酷。

旭辉,典型的闽系房企了,前几年扩张比较快,在北京拿了不少地,赶上2015年的这波行情,北京市场的销售额很快也就过了百亿。旭辉今年是打算再接再厉,上半年在北京区域的销售目标定的是100亿,全年的目标是300亿。但上半年实际的销售额是多少呢?不到4个亿

旭辉在北京市场本来计划的销售主力是房山的旭辉城,从年初的时候就开始张罗要开盘,但预售证一直没能拿下,直到6月份才开始正式销售。

上一波行情的时候,各地房价蹿升,中央也看不下去,都要求控制房价,各地也就有了控制房价的政治任务,前段时间的中央会议更是提出控制房价不能上涨,而之前的提法都是控制房价过快上涨。

新房限价,二线城市们纷纷就有了各种双合同来规避限价,政府睁只眼闭只眼也就过去了。但北京这样的一线城市这套路没法儿玩,限价是限的真狠,卡预售证也卡得严,隐形8万的红线还是不能轻易破的。

这影响的就是类似于另一家闽系房企泰禾。他们在西三环的西府大院,兜兜转转几年后,终于在近期拿下了预售证,价格大概是11万/平米左右。两年前,他们曾经有机会拿下预售证,那时候,主管部门给他们批的是13万/平米,但他们嫌这个价格太低了,没申请。

不过圈内的人对这个项目的签约成交不抱厚望。毕竟官方对外释放北京的住宅均价只有4万多/平米左右,成交一套超过11万/平米的房子,得需要多少套低价房来稀释。

房企真的要死在这个冬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