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贷款率攀升至1.81%晋商银行,在港交所能否成功IPO?

不良贷款率攀升至1.81%晋商银行,在港交所能否成功IPO?

港股解码,香港财华社原创王牌专栏,金融名家齐聚。看完记得订阅、评论、点赞哦。

近几年内地银行业资本监管趋严,融资压力增大,不良资产持续暴露,导致以往银行信贷扩张—再融资—再扩张的方式面临越来越大的资本补充压力,对一些未上市的中小型银行来说尤为困难。

这部分中小城商银行大部分都不满足A股上市规则,它们就把目标瞄准了香港市场,例如,中原银行、天津银行、哈尔滨银行等等,都在港股上市,但是从过往历史看,这部分城市商业银行在港股的估值(市净率(PB))普遍在0.5倍上下,也是反映出市场对于城商行资产质量的担忧。

就算是没有在港股市场得到优待,但城商行在港股上市的热情却是不减。这不,近期山西省唯一的省级法人城市商业银行——晋商银行在港股申请IPO。

关于营收、利润

从资料看晋商银行2016年、2017年、2017年前三季度和2018年前三季度分别实现营业收入39.5亿元、43.9亿元、31亿元、35.7亿元;净利润10.3亿元、12.3亿元、10.1亿元和10.6亿元。

不良贷款率攀升至1.81%晋商银行,在港交所能否成功IPO?

这组数据看,晋商银行不管是营收还是净利润都是在稳步增长,毕竟前几年银行业整体日子都不好过。但问题是银行业作为杠杆最高的行业之一,其净利润可调节空间非常大,如果只是关注其净利润状况,本身意义就不是很大。我们更应该关注其营收构成、资产质量、等核心指标。

银行的营业收入一般由利息收入和非息收入两大块构成,晋商银行也不例外。从以往公司公布数据看,2016年和2017年公司的营业收入80%以上都来自利息收入,非息收入占比非常低,这也造成公司对于息差依赖非常大,不利于公司平滑业绩,另外我们看到2018年前三季度公司投资证券收入和交易收益大增,反观前两年公司这一块基本没有收入,未来能否持续我们保持怀疑。

不良贷款率攀升至1.81%晋商银行,在港交所能否成功IPO?

出现这种状况,也并不意外,因为2018年前三季度公司净利差为1.69%,2017年前三季度净利差为1.91%,足足下跌了0.22%,这对于主要依靠净利息收入为主的晋商银行会有很大的冲击,公司非息收入这一块必须增长,不然营收数据会非常难看。

我们在分行业看,晋商银行的公司银行业务一直占比总营业收入70%上下,这一块也是近几年坏账率频发的地方,因为,经济增速放缓之后,以前经济高速增长遗留的问题逐渐暴露,反观以前大家都觉得没什么利润的零售业务,近几年却成了各家银行争抢的阵地,原因是这一块业务净息差高,坏账率较低,看看十年前就发力零售业务的招商银行就会明白。

不良贷款率攀升至1.81%晋商银行,在港交所能否成功IPO?

看完公司营收、利润,预估晋商银行的资产质量也不会好的哪里去,下面我们来详细看看。

关于不良贷款率、拨备覆盖率

不良贷款率作为衡量银行资产质量最核心指标之一,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一家银行风险的大小。

晋商银行的不良贷款率由2017年三季度的1.64%,快速上升至2018年三季度的1.81%,要知道近一年时间,国内整个商业银行的不良贷率都在逐步好转,而公司却不减反增,这一方面反映出公司自身资产质量存在问题,另一方面反映出公司没有钱去处理不良资产。(关于不良资产细节这一块也没必要去看,因为不良贷款率变动不大我们可以关注一下细节,像这种快速上升的,已经说明公司首尾不能兼顾了)

不良贷款率攀升至1.81%晋商银行,在港交所能否成功IPO?

在看银行业的“蓄水池”拨备覆盖率,晋商银行2018年三季度的拨备覆盖率为184.52%,同比2017年三季度183.96%基本没变,而监管层规定城商行的拨备覆盖率需要大于等于150%,也就是说公司基本没有余钱,这一块释放不出来利润,往后也只能增加,减少空间不大。

最后,关于资本充足率,晋商银行的三项资本充足率均符合监管规定,但考虑到公司的业务消耗资本金比较多,不能实现内生增长,随着监管趋严,未来也还需要关注。

不良贷款率攀升至1.81%晋商银行,在港交所能否成功IPO?

总结:

在整个银行业业绩回暖,资产质量趋稳的背景下,晋商银行的风险资产却还在加速暴露,这是非常不好的现象,因为随着银行业进入新一轮发展的时候,公司则可能才有钱处理不良资产,这样公司也会与其他行业内公司的差距越来越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