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是個好地方——(4)什麼原因使一個好端端的錦繡大同日見蕭條

是什麼原因,從什麼時候,使一個好端端的錦繡大同日見蕭條,終致成為“不毛之地”的呢?除了自然的、社會的因素(如地震、打深井,地表水銳減)之外,人為的因素是主要的。

大同是個好地方——(4)什麼原因使一個好端端的錦繡大同日見蕭條

明代,大同為九邊之首,隨著軍事重鎮的確立,每年朝庭都要給大同的總兵官下一道“制敕”。內容是督促地方官”放光燒荒”。明確規定:“務將野草林木焚燒盡絕,使賊馬不得久牧,邊方易為了守”。這一愚蠢國策實行的結果,僅幾百年間,大同地區便成為無野草林木區。

這種人為地破壞自然生態的結果,必然遭到大自然的報復。 明清兩代大量地毀壞植被,最直接的後果便是嚴重的水土流失,以致出現”十山九無頭,洪水遍地流”、"一年一場風,從春刮到冬”那樣一幅荒涼的景象;導致了“天險關高愁潤壑,荒邊無樹鳥無窩”,“遍地遊沙,隨風旋轉,稼穡不能,畜牧不便”。一個錦繡大地,只落得一片白茫茫大地真乾淨。這一歷史教訓,直到我們今天寫這篇文章的時候還感到刻骨銘心的痛惜!

大同是個好地方——(4)什麼原因使一個好端端的錦繡大同日見蕭條

沃土變成了荒原,占主導地位的農業出現了大幅度的滑坡。清代,這一地區人口僅30萬,耕地卻有600萬畝,廣種薄收遂成為當地的耕作習慣,“即大有之年,一秋之收不敵南路之半季”。然而,有誰知道,早在北魏,這裡便流行著“頃不比畝善”的諺語,那時,這裡的人們已經懂得精耕細作,提高單位面積產量。犁、鏟、釵、鐮等農具有了極大的改進,全鐵曲柄鋤便是在這個時期發明的。著名的農學著作《齊民要術》正是在這種背最下產生的。特別是485年孝文帝在平城頒佈的“均田令”,對盛唐乃至後代都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這一切,在我國農業發展史上都佔有輝煌的一頁,而這個光輝的起點就在大同。

大同是個好地方——(4)什麼原因使一個好端端的錦繡大同日見蕭條

大同地處晉、冀、蒙咽喉要衝,是連接蒙古高原和華北平原的紐帶。歷史上的陽關古道主要有三條,即:東面的飛狐道、西面的參合陘(今殺虎口)和南面的句注陘。即以飛狐道而論,“蓋山北諸州之禁喉也,東起宣府,西迄大同,商賈轉輸,畢集於此”。殺虎口則千百年來一直是孤懸西北的重鎮,直到京包鐵路開通後,其樞紐作用才日見其微。近年來,有學者論證,北方有一條茶馬之路可與絲綢之路相比美,那便是通往庫倫(今烏蘭巴托)、俄羅斯的茶馬互市之路。而大同正是這一條道路上的中轉站和集散地,是一個頗具知名度的商埠。 當時的貿易市場已規模不小,有時候匈奴頭領竟用數以萬計的牲畜來換取漢商的糧食、布匹,瓷器,茶葉,絲織品等。直到明代,得勝口、殺虎口等地的“馬市”仍氣魄宏大。這種貿易方式對於加強各民族之間的交流與聯繫,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只是由於戰爭使這種“互市”時斷時開,其特點是:戰爭年代先遭災,和平年代發展快。即以遼金時期而論,這裡相對穩定,經濟迅猛繁榮。當時的西京(今大同市)商賈雲集,店鋪林立,水陸百貨,應有盡有,幾欲與南京(今北京市)爭雄。

大同是個好地方——(4)什麼原因使一個好端端的錦繡大同日見蕭條

而今,京包鐵路貫東西,同蒲鐵路穿南北,大秦,京原鐵路橫越境內,加上40餘條鐵路支線和四通八達的公路,為大同的經濟繁榮鋪平了坦途。雲中商城十幾年間便發展成為為全國十大商品集散地之一,以它為龍頭的260多個交易市場,潛藏著很大的商機。

大同是個好地方——(4)什麼原因使一個好端端的錦繡大同日見蕭條

大同所處的地理位置,決定了它的軍事地位。“東連上谷,南達並恆,西界黃河,北控沙漠,居邊隅之要害,為京師之藩屏,自昔用武地也。“它的西部,北部是連綿起伏的陰山和逶迤雄偉的長城,再加上九曲黃河,形成了一道天然屏障。沿長城一線,雄關險塞林立,烽火臺星羅棋佈。南部則內三關憑臨險要 ,雁門十八隘獨當要衝。東部是延綿五百餘里的恆山和有“北方鎖鑰”之稱的外三關。歷史上,發生在這裡的大小戰役達1000次以上,在戰爭史上有重大影響的即有8次之多,震驚中外的平型關大捷就發生在這塊土地之上。特殊的戰略地位,決定了歷代“武備”的特殊政策。明代,大同駐軍佔全國總兵力的十二分之一, 有“大同土馬甲天下"之稱。在大規模修築築長城的同時,沿長城一線,30裡一小堡,60裡一大堡,這些堡寨拱衛著大同,使這座“金城湯地”益顯其雄宏。

大同是個好地方——(4)什麼原因使一個好端端的錦繡大同日見蕭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