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下這次印度電商政策,其中的要點以及與中國電商法的對比

日前,印度對外發布了《國家電子商務政策草案》 ,這個政策包含了對印度電商生態系統的構建,其中值得跨境電商平臺注意的是:對電商平臺的監管,和對消·費者權益的維護。

解讀下這次印度電商政策,其中的要點以及與中國電商法的對比

首先,給大家解讀下這次印度電商政策其中的要點以及與中國電商法的對比:

平臺政策印度VS中國

一:印度關於電商平臺的規則

01|不符合要求的電商網站會被印度屏蔽,不能被當地居民訪問。

此條政策提醒所有的電商網站一定要遵守當地電商法律法規,不然會被強制屏蔽。

02|所有印度的電商網站及能被下載的電商App必須在印度有註冊商業實體。這能很好預防欺詐,並且保護消費者的隱私及安全。

中國的電商賣家注意了,此次新規一出,要規避風險,電商網站以及APP要有註冊實體。這樣一來,加強了對電商平臺的管控,以及對本土經濟的保護。

03| 禁止未授權和未註冊的網站和應用獲得印度銀行和支付網站的支持。

未授權或者沒有註冊的網站,也將得不到支付支持。

解讀下這次印度電商政策,其中的要點以及與中國電商法的對比


二:中國關於電商平臺的規則

01|淘寶店、微商等自然人經營者,都將需要進行工商登記,依法納稅。

解讀下這次印度電商政策,其中的要點以及與中國電商法的對比

新規定發佈在旅客行李檢查方面,僅僅一天!就一天!上海浦東機場T2航站樓的海關處,行李箱鋪滿了查驗處!據悉,被查處的代購人數就高達100多人。而那天的朋友圈可謂是“哀鴻遍野”,代購們“血本無歸”啊!


02|刷單、刷評價等行為將涉嫌違法。

03|物流破損、快遞丟失等運輸風險,將由賣家承擔

消費者權益保護印度VS中國

一:印度關於消費者權益保護政策

01|商標所有者自行在電商平臺上進行註冊,當有該商標的產品在平臺上銷售時,平臺應該通知該商標的商戶。

例如小米在印度銷售,需要報備小米商標持有者。此外,一旦有打著小米的logo在網上售賣時,平臺就會通知商標持有者,進而後續的排查,防止假冒偽劣。

02|如果商標所有者願意,沒經過商標擁有者同意電商平臺不得銷售其商品。

03|對於特殊的高價值的商品(或奢侈品)、化妝品及對公共健康擁有影響的產品,平臺在上架這類商品時需要先尋求商標所有者授權。

總之,不管你是分銷商,代理商,都需要取得商標擁有者的同意,某些品類還需要授權。這樣一來,影響了國際跨境電商平臺例如Amazon去銷售其持有股份的商品,對跨境電商,以及中國的一些跨印度電商來說,是一個很沉重的打擊。

04|如果平臺收到假冒產品的投訴,該信息必須在12個小時內傳送給商標所有者。如果商標所有者告知平臺該產品為假冒產品,平臺應及時告知賣方,賣方如果沒法證明該產品是真品,則其需要取消該產品的銷售。

05|如果賣家銷售假冒產品,平臺有權對賣家在平臺上的資金進行凍結,此外平臺還可以把該賣家列入黑名單,在一段時間內禁止其在平臺上進行銷售。

對於客戶投訴,以及假冒偽劣,在這一點上是與中國電商法異曲同工,都要全方位保證消費者的權利,嚴懲假冒偽劣不法商家。

二:中國關於消費者權益保護政策

01|針對“大數據殺熟”現象,你有權說不。

02|押金退還等事宜,將更為便捷。

03|接收快遞時,現場驗貨受到法律保護


解讀下這次印度電商政策,其中的要點以及與中國電商法的對比


外貿的小夥伴們,看到這裡,你們看到印度電商新規的雷厲了嗎,從平臺實體店註冊以及到商標的註冊新規定,都從根源開始構建跨境電商生態體系。而中國的電商法則更為詳細定義電商經營者及其必須承擔的義務。

2017年(2018還沒公佈),印度電商總額為390億美元(約2610億人民幣),中國實物商品網上零售總額達8180萬億美元(約5.48萬億元人民幣)。

由此可看出,中國電商在一個更為巨大市場的角度,去管控電商,而印度的時間切入點不同,不少跨境電商企業家把印度電商市場形容為下一個能像中國市場一樣爆發的新市場,最終這個市場走向如何?最終還有待時間的驗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