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我們所熟知的社會大佬們的成長史,你又知道多少……

今天這篇文章,接著上一篇的,我們繼續去看那些,社會大佬們的成功史。

2001年,31歲的盧庚戌迎來了自己的黃金時期。這一年,高曉松的主角光環開始慢慢淡去。《同桌的你》成為了回憶。水木年華橫空出世,在全球華語音樂榜中榜後,在頒獎典禮上,憑藉《一生有你》打敗了雪村的《東北人都是活雷鋒》,摘得最佳新人獎。

可是,在第二年,水木年華風頭正盛的時候,在一次演出航班上,李健卻做出了一個重大的決定。他對盧庚戌說:“我想退出水木年華,做我喜歡的音樂。水木年華的歌,我不會再唱,也不再靠這個名頭賺錢”。為此,盧庚戌失眠了一個月。

那些我們所熟知的社會大佬們的成長史,你又知道多少……

盧庚戌

李健離開後幾年,憑藉《在他鄉》《借我一生》,水木年華火得一塌糊塗,創造了校園民謠時代最後的絕唱。盧庚戌站在臺上,接受粉絲們的歡呼,無限風光。而此時的李健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做自己喜歡的音樂。在租來的房子裡,大冬天為了生一個爐子,凍得瑟瑟發抖。他白天練琴、看書,晚上熬夜寫歌。據說,他經常不出門,熬走了一個小偷。

那些我們所熟知的社會大佬們的成長史,你又知道多少……

李健

八年間,沒人知道李健是誰,專輯《似水流年》銷量持續走低,人生最難得的就是在看不到希望的路上,依然堅持做自己,不管別人 的勸慰。當時朋友對他說:“你寫的那些歌那麼難唱,火不了的,你為啥不迎合市場?以你的才華,寫一些小情小愛的歌,很容易就火了”。李健不為所動,他只想做自己,不知道當時他的心裡有沒有閃過一絲迷茫。

2010年春晚,王菲唱罷李健早年寫的《傳奇》,歌曲火便大江南北。隨後,寫下一曲《風吹麥浪》,憑藉和孫儷一同登臺,一唱成名天下知。

水木年華走紅11年以後,39歲的李健登上春晚,有些人之所以成功的晚了一些,那是因為他在自己走出一條路。

之後,李健說:“人生許多的努力,都不會立竿見影,但時間一定會證明給你看”,這句話,和某人的人生軌跡重合到了一起。那人是黃渤。

當年為了自己的夢想,黃渤早早放棄了學業,全國各地走穴,憑著一口少年的血氣,黃渤總覺得自己能成事,聽說北京歌廳熱鬧,快馬加鞭的北上。

在那裡,黃渤認識了滿文軍、周迅、沙寶亮、零點。不少人和黃渤一樣,野心勃勃,渴望一戰成名。

黃渤在北京租了一個地下室,每天騎著自行車去唱歌,沒過多久,他就發現了一個問題:毛寧、楊鈺瑩火了、然後是滿江,零點,再下來是滿文軍,多年以後,沙寶亮也憑著《暗香》走紅,可是就只有自己還沒有出名。

那些我們所熟知的社會大佬們的成長史,你又知道多少……

黃渤

黃渤曾到唱片公司毛遂自薦,人家對他挺客氣的,但是出了門,他錄的樣帶就和別的垃圾堆到了一起。據說有一天,周迅正在歌廳裡唱歌,20多個人進來,像黑社會一樣黑壓壓一片坐在臺下,搞得現場氣氛一度緊張,待周迅唱完歌,這些人就把她帶走了。

那些我們所熟知的社會大佬們的成長史,你又知道多少……

周迅

後來有人告訴黃渤,那天來的人裡面,有導演陳凱歌。沒多久,周迅離開了歌廳,走進風月劇組,並在大銀幕上,當著張國榮的面,留下驚鴻一瞥。當時的黃渤,每天不是在寫歌就是在發呆。

二十二歲那年,黃渤的歌手夢碎了,回青島開起了機械廠,兩年後,和他同歲的周迅憑藉《蘇州河》獲得第十五屆巴黎國際電影節的影后。而黃渤正在和他的韓國朋友搭夥,每天和大老闆們觥籌交錯。

2000年,《大明宮詞》火了,周迅成為金鷹獎最受歡迎的女演員,並與徐靜蕾、章子怡、趙薇並稱為“四小花旦”,年僅26歲,就迎來了人生的巔峰。

同樣是2000年,26歲的黃渤關了廠子,跑去西安唱歌,收到了高虎的電話:“這裡有個戲,你來一趟吧”。黃渤寄了張演出海報過去,就這樣,他又來到了北京,花了十二天,演了那一部改變了自己一生的電影——《上車,走吧》。因為這部電影,黃渤放棄了唱歌,連續三年,報考電影學院。

同樣是2000年,有一張《愛之戰》的專輯發行,專輯是1996年錄的,拖了四年,發出來沒有半點水花蕩起,10首愛情歌曲,都是吳秀波自己寫的,寫這些歌的時候,他沒想過,自己會混得這麼慘。

周迅沒北上的時候,吳秀波絕對稱得上腕兒,等周迅火了以後,吳秀波走在了人生的低谷。本來他資質很不錯,谷建芬,收他做徒弟。結果他愛玩,心裡想:“我一個月一個歌廳就能掙5000,三個就是15000。”換做今天,相當於一個月15萬了,他覺得:“我掙得這麼多錢,我還愁什麼”

那些我們所熟知的社會大佬們的成長史,你又知道多少……

吳秀波

可是,人無遠慮,必有近憂,轉眼間,歌廳裡來了一波新秀,有一年,吳秀波跑去廣州唱歌的時候,人家對他說:“走吧,別唱了,你太老了”

因為吊兒郎當,吳秀波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失業3年,沒有任何收入,有一年,居然只靠寫歌詞賺了8000塊。一不小心,就到了40歲,還一事無成。

40歲,也不算晚吧,結婚生子,吳秀波一夜之間就長大了,覺得不能再晃悠了,為了演戲,他一天做200個俯臥撐,200個仰臥起坐,10公里長跑,3000米游泳,一個月瘦了32斤。

在《非常道》裡反串一號,在預算超支60萬沒有後八集的情況下,他找了兩個打字員倒班,一週沒有睡覺,口述補全了劇本,人送外號“吳瘋子”。

在隨筆中寫到:“我從未如此堅定執著永無退縮,不停在戰勝他人和自己在這條路上奔跑廝殺,內心之堅定,力量之強大,導致我的速度是周邊人無法企及的,所有跟我一路行走和奔跑的人,最終我都看不到他們的影子”。

這是2010年,吳秀波已經42歲了,黃渤難倒了金馬獎影帝,周迅被美國CNN評為“亞洲最偉大的25位演員”之一。而他自己,迎來了第一個演繹巔峰。

三個人的命運最終還是奇妙的匯聚到了一起,只不過,每個人,以不同的方式到達了終點。

1994年,有個男人叫丁磊,通過中科院高能所一個同學的賬號,第一次進入了互聯網,興奮地瀏覽了人生中的第一個網站Yahoo!在看到互聯網的神奇之後,他回到寧波電信局,建議領導展開信息服務。然後項目一拖再拖,終於,丁磊失去了耐心,一怒之下,離職,經歷了三次跳槽,靠著熬夜寫程序攢下來的一大筆錢,丁磊來到了廣州,創立了網易。這一年,他剛26歲。六年後,年僅32歲的丁磊問鼎中國首富。

那些我們所熟知的社會大佬們的成長史,你又知道多少……

丁磊

同樣是1994年,馬雲已經30歲了,他的海博翻譯社還沒有盈利,當時房租是一個月700,公司才掙四百,為了給員工發工資,馬雲只好扛著麻袋去賣塑料花。

第二年,他從杭州電子工業學院辭職,跑到北京推廣商業網站“中國黃頁”,每到一處,都被當成騙子趕走。離開北京時,馬雲惡狠狠地發誓:“北京,我一定會回來的!等我回來,北京就不會再這麼對我”。

豈能料到,20年後,阿里巴巴於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50歲的馬雲,一躍成為中國首富。

那些我們所熟知的社會大佬們的成長史,你又知道多少……

馬爸爸

縱觀大佬們的成功史,就會發現:一個人在時間的長河裡,一瞬間的閃耀代表不了什麼。拿別人閃耀的時間點來刺激自己,多少有點傻。我們應該瞭解,這些人在上臺閃耀之前,已經做好了成功的準備。比如,張愛玲7歲就開始寫小說,韓寒成名前看了多少雜書,黃渤為了唱歌跑了馬雲個城市,李健曾經熬過多少個寒冷孤獨的夜晚.....想當初,楊致遠請去出任雅虎中國總經理,剛剛起步的新浪也以重金利誘,馬雲要想早點出頭,百萬夢想早就不是夢,他卻依然選擇創業,堅持一條最難熬的路。因為這條路,才是他自己的。

俗話說:君子藏器於身,待時而動。就是這樣的道理。要是之前的之前,他們在閃耀之前都自暴自棄,不去奮鬥,那麼,就算機會來臨,他們也只有看的份。在財富來臨之前,他們已經足以駕馭自己,駕馭財富。之所以還沒有成功,只是因為,你還沒有做好準備,或者說,你還沒有資格擁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