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具情懷的百年電影《無問西東》中沈光耀原型到底是誰?

記得年初的時候,上映了一部電影,當時教我們《儒學導讀》的崔老,在第二天上課時說了一段話,大體意思是:你們可以不上我的這節課,但我希望你們回去認真地看完一部電影——《無問西東》,因為我的願望和使命就是教你們成為“愛我所愛,行我所行,無所畏懼,無問西東”的真人。

後來看了這部電影,是一部為了慶祝清華百年校慶的影片,也是一部充滿著時代情懷、家國情懷與人文精神的影片。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在那個時代,整個國家、社會、時代的命運都是與以北大、清華為代表的中國高級知識分子緊密相連的,在他們的身上閃爍著中國傳統文化中殺身以成仁、苟利國家生死以的“士”的光輝與留學西方歐美所浸染的“自由、民主、科學”的近代思想的光芒,正是這兩種內外結合、東西合璧的巨大精神力量,讓中華民族扶大廈之將傾,救危難之既倒,在內憂外患、軍力國力極不對稱、國民政府預計抗戰最多堅持三月餘、所謂的“自由民主科學”世界的隔岸觀火的情況下,鏖戰苦守四年之久。

最具情懷的百年電影《無問西東》中沈光耀原型到底是誰?

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校訓

先說大的時代環境。從九一八事變到北平淪陷,從北大清華南開到西安、長沙臨時大學、再到國立西南、西北聯合大學,再到西遷重慶,南渡北歸,文魂赳赳,西來東往,國魂不喪。在戰火紛飛裡,中央史語研究所先後數次發掘殷墟,研究解密甲骨文將中國歷史向前推進千年、在戰火紛飛裡,他們冒著生命危險在東北村屯裡發掘遺址資料,把日本企圖妄言東北古代非中國領土的夢幻打破在搖籃裡、在戰火紛飛裡,他們研究確定了仰韶文化、龍山文化等眾多史前文化的研究雛形、在戰火紛飛、家國存亡面前,他們毅然從戎,國無強軍,存亡繫於一線,雖文弱執筆之士,亦敢捨命而持三尺之鋒,於疆場之上拋顱灑血,殺身成仁。抗戰期間,僅西南聯大從戎的大學生就有840人之眾,而聯大最鼎盛之時,人數也不過2000之眾,學魂如此、文魂如此,國易輕喪?再來看看當時西南聯大的校歌,

《滿江紅》

萬里長征,辭卻了五朝宮閥。

暫駐足,衡山湘水,又成離別。

絕徼[jiǎo]移栽禎幹質,九州遍灑黎元血。

盡笳吹,弦誦在山城,情彌切!

千秋恥,終當雪;中興業,須人傑。

便一城三戶,壯懷難折。

多難殷憂新國運,動心忍性希前哲。

待驅除仇寇復神京,還燕碣。

[勉 詞]

西山蒼蒼,滇水茫茫。

這已不是渤海太行,這已不是衡嶽瀟湘。

同學們,莫忘記失掉的家鄉!莫辜負偉大的時代!莫耽誤寶貴的辰光!

趕緊學習,趕緊準備,抗戰,建國,都要我們擔當,都要我們擔當!

同學們,要利用寶貴的時光,要創造偉大的時代,要恢復失掉的家鄉!

[凱歌詞]

千秋恥,終已雪;見仇寇,如煙滅。

大一統,無傾折;中興業,繼往烈!

維三校,如膠結;同艱難,共歡悅。神京復,還燕碣!

此種文魂、此種精神,可謂剛毅堅卓。

再說影片中主人公。電影中西南聯大一段的主人公王力宏飾演的沈光耀給筆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出身名門,從小接受良好的教育,文武雙全,顏值與實力兼備,前途一片光明。沈光耀的母親也總是勸他明哲保身,潛心學習、別逞強去當兵,也別為了名利去摻和政治。一邊是生母的諄諄教誨,一邊是滿目瘡痍的祖國,沈光耀陷入忠與孝的矛盾。而最終他決定聽從內心的召喚,投筆從戎加入空軍,最終戰死沙場,為保家衛國獻出了年輕的生命。讓人無限感慨、無限唏噓。這在今天幾乎是不可能的。

對先烈楷模的敬仰和對真相的求知慾,使筆者對沈光耀的原型做了一番搜索,結論如下:

一說,他是1928年考入清華大學土木工程系的才子——沈崇誨,其父親沈家彝先生,在北平法政界有極高聲望。1932年沈崇誨在清華大學畢業後不久,放棄了在綏遠優渥的工作,冒著大雪趕到杭州投考進中央航校轟炸科,畢業後便留校擔任飛行教官。在1937年8月19日奉命執行轟炸任務時,沈崇誨義無反顧地駕機撞擊敵艦,與敵人同歸於盡,殉國時年僅27歲。

二說,他是民國“四大才女”之一的林徽因的三弟林恆,林恆中學畢業後,報考清華大學機械系,準備走實業救國的路子。1937年,“七七事變”時,已考取清華的林恆,受抗日愛國思想影響,毅然決定投筆從戎,轉而報考中國空軍航空學校,成為第十期學員。當時學校門口有一塊牌子,上面寫著“貪生怕死莫進來”。進了空軍航空學校之後,個人的生命就屬於國家了。當林徽因身患重病在後方從事研究工作,從梁家遷到李莊時暫時休養治療時,剛從航校畢業不久的林恆卻不幸在成都上空與日機作戰時陣亡。後來得知這一消息的林徽因抱痛寫下了悼詩《哭三弟恆》,其中哀婉,讓人痛心,家國情懷,使人動容。

弟弟,我沒有適合時代的語言

來哀悼你的死;

它是時代向你的要求,

簡單的,你給了。

這冷酷簡單的壯烈是時代的詩

這沉默的光榮是你。

假使在這不可免的真實上

多給了悲哀,我想呼喊,

那是——你自己也明瞭——

因為你走得太早,

太早了,弟弟,難為你的勇敢,

機械的落伍,你的機會太慘!

三年了,你陣亡在成都上空,

這三年的時間所做成的不同,

如果我向你說來,你別悲傷,

因為多半不是我們老國,

而是他人在時代中碾動,

我們靈魂流血,炸成了窟窿。

我們已有了盟友、物資同軍火,

正是你所曾經希望過。

我記得,記得當時我怎樣同你

討論又討論,點算又點算,

每一天你是那樣耐性的等著,

每天卻空的過去,慢得像駱駝!

現在驅逐機已非當日你最理想

駕駛的“老鷹式七五”那樣——

那樣笨,那樣慢,啊,弟弟不要傷心,

你已做到你們所能做的,

別說是誰誤了你,是時代無法衡量,

中國還要上前,黑夜在等天亮。

弟弟,我已用這許多不美麗言語

算是詩來追悼你,

要相信我的心多苦,喉嚨多啞,

你永不會回來了,我知道,

青年的熱血做了科學的代替;

中國的悲愴永沉在我的心底。

啊,你別難過,難過了我給不出安慰。

我曾每日那樣想過了幾回:

你已給了你所有的,同你去的弟兄

也是一樣,獻出你們的生命;

已有的年輕一切;將來還有的機會,

可能的壯年工作,老年的智慧;

可能的情愛,家庭,兒女,及那所有

生的權利,喜悅;及生的糾紛!

你們給的真多,都為了誰?你相信

今後中國多少人的幸福要在

你的前頭,比自己要緊;那不朽

中國的歷史,還需要在世上永久。

你相信,你也做了,最後一切你交出。

我既完全明白,為何我還為著你哭?

只因你是個孩子卻沒有留什麼給自己,

小時我盼著你的幸福,戰時你的安全,

今天你沒有兒女牽掛需要撫卹同安慰,

而萬千國人像已忘掉,你死是為了誰!

最具情懷的百年電影《無問西東》中沈光耀原型到底是誰?

林徽因三弟林恆

三說,當時聯大有一廣東籍鄭姓同學,喜吃蓮子,性格沉穩,雷打不驚。當時聯大經常遭受日軍轟炸,大家幾乎天天“跑警報”,時間久了也就無所謂了,沒有一開始那麼緊張,甚至還有一絲對敵方的輕蔑與不屑。有一天日機來犯,大家都跑警報了,這位同學竟然拿著水缸到開水房煮蓮子,剛好碰到要跑警報的教授,在一頓勸說之後這位同學和教授一起離開了。而當再次回來時,水房已被夷為平地。

最具情懷的百年電影《無問西東》中沈光耀原型到底是誰?

梅貽琦校長對學生的寄語

依筆者對這段歷史的探究,沈光耀的原型應該不止一人,確切的說,是那個時代,那一群人的合影,展現的是精英知識分子的精神與情懷,使命與擔當。不得不說,那個時代雖然不怎麼樣,但那個時代精英知識分子確實足以勝任國之脊樑的。而這些因為眾多原因與狹隘的政治觀念而被湮沒遺忘的東西,都值得我們當代知識分子甚至更多的人去回味與反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